為什麼現在沒有4d電影了(4D電影裡的4D)
2023-06-26 21:24:21 2
去年因為《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篇》的電影在日本熱度太高,上映了2個月後,官方還上映了所謂《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篇》劇場版的4DX版本。
emmm,聽到4D電影這個詞我就犯困了。我一直認為,「4D電影」全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我們所謂 3D空間,是指擁有了長、寬和高度的空間,而我們所在的四維空間,其實是指三維空間加上一個時間軸線,形成了四維空間,因此如今的4D電影,依然是一條直線地進行播放,並沒有加入也沒法加入時間的維度,因此根本不是科學上說的四維,而是通過人為的加入一些震動、觸感等方式,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以外的新感受。
也就是說,如今的4D電影,尤其是美國的4DX電影雖然有專利技術,但無非是在座椅上動一些手腳,增加震動、搖擺的功能,甚至有些會颳風、戳背甚至噴灑煙霧來給觀眾強行帶來「身臨其境」的效果。我翻閱了不少關於4D電影在豆瓣、知乎、微博上的評價點評,差評不少,很多人被4D電影糟糕的「身臨其境」體驗給嚇到了,尤其是接受不了那些會噴水、噴煙的效果,還有被戳屁股的疼痛感等。
4D效果到底是不是多餘的?我覺得得看電影本身的創作環境和導演的創作意圖。比方說,以前在東方明珠電視塔上坐過那種「為了讓你感受4D而做的4D演示片」的4D短片,讓你坐過山車的時候就感受到座椅的傾斜,並且發出強烈的震動而製作的4D效果,或許是我可以接受,至少是反饋了製作這個影片的初衷的效果。
但並不是每一部作品就是按照4D影院的效果來設計的,例如故事片,本身比較著重的是臺詞、對白帶來的氛圍,你這個時候突然噴個水,搖個椅子,並沒有反饋作者創作時候追求的效果,那我覺得就是「多此一舉」,而不是錦上添花。
包括很多3D電影也是。很多電影本身就是用傳統的攝影機拍攝,導演也沒有設計立體的分鏡,但卻賣了3D的版本,戴上3D眼鏡後感覺解析度被降低,也只能在部分場面帶來了立體感,人物卻異常平面,戴著3D眼鏡長時間觀看也會覺得不適,我覺得這反而降低了觀影的體驗,還不如直接看2D的版本。
像《鬼滅之刃》這樣非常傳統的手繪動畫,尤其是根據平面的漫畫改編的動畫,首先沒必要做成3D電影,4D座椅的安置我個人也預測是不能達到更近一步身臨其境的效果的,要是炭治郎」水之呼吸「的時候座椅噴出水霧,我一定會相當絕倒……而不是喜出望外。打鬥的時候座椅不斷震動,也會讓我覺得非常不踏實,而炎柱戰鬥的時候出現熱氣的話,emmmm,我也會覺得很喜感。
手繪動畫,畫師已經用所有的精力在畫面的感染力上使勁兒了,再來一個4D給你噴點水,加點兒氣,我想一定是「畫蛇添足」,而不是「錦上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