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行程卡摘星(行程卡摘星)
2023-06-26 21:49:03 2
來源:【海報新聞】
6月29日,工信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摘星」意味著什麼,能自由返鄉了嗎,暑期能放心出去玩了嗎……消息一出,引發網友的廣泛熱議。
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俗稱行程碼)的城市名稱標有*(星號),表示用戶在過去14天訪問過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或高風險區域,但這並不意味著實際訪問過這些中高風險區域。星號也與用戶個人健康狀況無關,僅作為中高風險地區的提示標誌,當用戶過往14天內行程不包含中高風險地區城市後,星號會自行消失。但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因從發生疫情的城市裡的低風險地區經過,行程碼「帶星」而被要求隔離或者拒絕進入部分公共場所的案例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給民眾出行造成了困擾。6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再次強調各地要落實疫情防控「九不準」,堅決整治疫情防控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突出問題。
全國行程卡「摘星」 旅遊產品搜索量翻倍
6月29日,工信部發布通知,為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支撐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便廣大用戶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
據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工信部「摘星」的消息布半小時後,平臺機票搜索量在30分鐘內上升60%,酒店搜索量翻番,火車票搜索量上漲最多達到1.5倍。同程旅行大數據顯示,消息發布半小時內,平臺機票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180%,酒店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220%。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認為,行程卡取消星號標記後,人們出行、出遊所要遵守的防疫政策將實現全國一個規則、一把尺子,可以有效規避基於行程卡星號標記的層層加碼和「一刀切」現象,從而讓人們在防控常態化之下的出行、出遊更加便利。
多方助力 旅遊「暑期檔」蓄力待發
自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的旅遊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隨著本輪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北京、上海、浙江、山東等地相繼發布政策助力旅遊經濟恢復。特別是5月以來,隨著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多地放寬人員跨省流動政策,跨省遊恢復省份進一步增多……旅遊市場似乎正迎來一個向上的「拐點」。
即將到來的暑期對於旅遊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地紛紛推出免門票等優惠政策,幫助景區積極爭取遊客,促進景區餐飲、周邊、地面交通等二次消費,為景區帶來營收增長。近期已有福建廈門鼓浪嶼、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湖南張家界、陝西華山、江西廬山、吉林長白山、山東青島嶗山等多個知名旅遊景區開啟免票活動;另有相當數量的景區推出針對學生、本地居民、醫務工作者等免門票或其他優惠政策;山東、雲南、海南等地還通過發放各類文旅消費券刺激消費。
在去哪兒平臺上,近一周,全國酒店預訂量已經超過了2019年同期。其中,長沙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幅達58%,海口增幅達29%,佛山增幅達20%,重慶增幅達19%,成都增幅達12%,三亞酒店預訂量也已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提醒:防控不鬆懈 繼續做好防護
摘星意味著可以隨意「浪」了嗎?並不是。
根據6月28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將封管控區和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進行銜接對應,統一使用中高風險區的概念。其中,高風險區實行「足不出戶、上門服務」,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中風險區,中風險區連續3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其他地區對近7天內有高風險區旅居史人員,採取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中風險區實行「足不出區、錯峰取物」,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其他地區對近7天內有中風險區旅居史人員,採取7天居家醫學觀察措施。這意味著,行程卡「摘星」之後,中高風險區居民出行,仍需遵循全國統一的防控要求和出行限制。
「摘星」不等於解除防控,低風險不等於沒風險。有關部門提醒,暑期要合理安排出行,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在乘坐地鐵、高鐵、火車等出行時,要嚴格遵守各類防疫規定;日常生活中繼續保持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一米線等良好衛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時,注意用肘部或紙巾遮掩,不隨地吐痰,時刻保持良好的個人防護意識。此外,還沒有全程接種新冠疫苗的一定要儘快接種。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曲欣萍 綜合光明網、中新網、經濟日報等)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