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椎骨折要幾個月才能恢復(尾椎骨折仍顛簸5小時)
2023-06-27 04:19:03 1
由於從事研究工作,我經常需要做一些面對面的訪談,對象包羅各色人等,從紡織女工到政府高官,從小商販到銀行家,從程式設計師到企業家等等。每次在訪談中,我都會在合適的時刻問這樣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拼命做過一件事情?」
有兩位讓人印象尤為深刻的受訪對象,他們給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他們都是所在行業的明星,成就達到前百分之一的高度。
其中一位是李教授,如今他任職著名大學,著作等身,頭銜如麻。但是,他在讀研究生的第一年就迎來了自己的拼命經歷。當時,即將退休的導師接了一個科研課題,整個課題組就只有李教授和導師兩個人,這意味著當時的小李一個人要把所有活做完。而他剛剛從其它專業考上該專業的研究生,這意味著,他大學所學與研究生專業風馬牛不相及,和要做的課題更是八桿子打不著。
課題時間很短。
這也是小李第一次參加科研。他說:「我不想把它搞砸了。但當時真的完全不懂如何開始。導師告訴我有一個國外的方案可以參考,讓我去找一篇公開發表的英文論文看。」
當時網絡還沒有那麼發達,翻遍學校圖書館他也沒找到論文,特地去上海圖書館辦了借書證,才複印了論文。十七頁的論文,不記得查了多少資料,做了多少標註。現在只記得,看了足足39遍。論文上做的標記太多,各種顏色的筆都把論文劃爛了,又複印了幾份備用,最後終於把論文每一個地方都完全能夠理解,閉上眼睛都能夠成段成段背出來。」
然後開始依葫蘆畫瓢照著做方案,收數據,在數據處理時又遇到一個問題,需要用一種建模的方法,這個方法的道理是看懂了,但找不到軟體來做。就在網上搜方法,搜出來的網頁一個一個地看,就大海撈針一樣,看了不知道幾百個網頁,終於找到有篇化學分析論文中使用這種方法並且提到了所用軟體的名字。
「心裡當時真欣喜若狂啊,再用這個軟體的名字重新搜,當時校園網也慢,最終從一個國外化學實驗室的主頁上找到了這個軟體的連結。下載下來後發現是一位已經去世的教授開發的免費軟體,用很老的Fortran語言編寫,使用手冊只有寥寥幾句話,在DOS下運行,只好再自己一點一點琢磨怎樣用它讀數據,設置模型和各種參數,最終成功地用它做了運算,把結果跑出來。」
從坐下來開始找軟體到最終跑出來結果,三十幾個小時,沒有睡覺,沒有出去吃飯,一直坐在凳子上,中間就讓同學給帶了個外賣……他說:「當時就一個想法,既然都有發表的論文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一定是有軟體可以算的,一定要找到這個軟體,把結果分析出來。」
每一個研究生進課題組,李教授都會講起當年自己的這段科研經歷,不為炫耀,只為傳道。
另一位楊總是一名女性,她的公司目前在上海市場上排名前兩位,員工人數一度近萬人。在創業的初期,她也曾經拼命過,那段經歷成了她一生的記憶。
創業初期,楊總的公司曾經投標一個南京的政府項目。公司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業務了,瀕臨關門,這個項目當時看起來像救命的稻草。遞交標書後不久,她就接到政府招投標辦公室的電話,告知投標文件中有些地方不符合要求,需要修改後重新提交。對方語焉不詳,楊總決定親自到南京跑一趟。
就在頭一天,她不小心摔了一跤,尾椎骨折,勉強還能走路,以為跑一趟應該沒啥大礙。
等上了車,她才發現,即便在靜止狀態,尾椎骨折後也是不能坐下的,骨折部位不能受到擠壓,她必須趴在或者側臥在車的後排。當時還沒有高速公路,車顛簸的很厲害,一旦尾椎接觸到座位或靠背就疼的眼冒金星。到了後面,她只能趴在座位上,感覺自己整個背面都疼麻木了,尾椎部位像被剜掉了一樣。
「疼的不想活了,接近昏迷,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一定要去南京見到這個人,不然公司就散了。」
從上海到南京這五個多小時的車程,是她一生的記憶。
成就來自於三個因素:天賦,努力,以及運氣。三者之中,唯有努力完全可控。我們訪談過的行業明星人物,都有過拼命努力做事的經歷,有的是迫於無奈,有的責任使然。
世上很少有一帆風順的成功,這些曾經拼命的經歷,讓我們認識到自己努力的極限在哪裡。不管我們做什麼,都能幫助我們在事情不順利的時候,第一時間反思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夠的努力,而不是怨天尤人。也許,正是這些拼命的經歷,帶動了每天的努力,才造就了職業的高度。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管理心理學教授)
作者:張新安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姜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