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難讀的5個地名(江蘇容易被人讀錯名字的4個地方)
2023-07-02 03:05:36 3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文化也源遠流長,這些導致中國有很多地方的名字被大家讀錯,比如安徽省的六安市,大家一般都會讀成「六(liù)安」,其實它正確的讀音為「六(lù)安」。
其實容易讀錯一般因為名字中有多音字的錯誤或者生僻字,當然像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我們肯定不會讀錯,因為經常可以聽到。
那麼,大家知道江蘇省有哪些地方經常被讀錯的嗎?一起去看一下吧!
邗江區
邗江區是江蘇省揚州市的管轄,是古揚州的發祥地,位於江蘇省的中部,揚州的西部,長江與淮河的交匯處,長江三角洲的腹地。
在戰國時期,吳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年),吳王為了爭霸天下,在此開了邗溝、築邗城,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其實在新石器時期這裡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可謂歷史悠久。在西周時期,這裡由淮夷族建立一個幹(邗)國,只是在春秋時期被吳國所滅。
邗城這片土地,是邗國的國都所在地,那時人們住在江邊的高地上,並沒有築城,。吳王夫差築邗城,為古揚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邗城也是揚州歷史的第一座城池。
後來這片土地先後屬于越國、楚國等諸國,這個地方也被改名為「廣陵」。一直到了公元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改廣陵為「邗江」,這也是邗江名字之始。
邗江,怎麼讀?有人說這個簡單,「邗(gān)江」。不要以為中國漢字很多相似的讀音都一樣,「邗」和「幹」的讀音還真不一樣。「邗」的正確讀音為「hán」,不要再讀錯了。
盱眙縣
盱眙縣是江蘇省淮安市的下轄縣,位於淮河下遊,淮安西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
盱眙縣文化燦爛,歷史悠久。在20世紀50年代,在盱眙縣的鮑家鎮下草灣引河東岸發現了舊石器時期的人類化石,把江蘇省的人類歷史又向前推進了五萬多年前。
當然盱眙縣也英雄輩出,如秦朝末期農民起義軍首領陳嬰,三國時期的政治家陳橋,唐朝時期驍勇善戰的劉金,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解放戰爭時期炮兵英雄王工一等等。
現在的盱眙,我們更多的是聽到「盱眙龍蝦」,龍蝦產業確實成為盱眙的支柱產業,從養殖、販賣、烹飪、培訓等,而且「盱眙龍蝦」已經成為盱眙最響亮的名片,傳遍全國。
盱眙,是經常被讀錯的名字,這麼有名的「盱眙龍蝦」,居然會被讀成「盱(yú)眙(tái)龍蝦」,好尷尬!正確的讀法為「盱(xū)眙(yí)」。
甪直鎮
甪直鎮隸屬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位於蘇州市的東部,距離蘇州城區只有18公裡,距上海不到60公裡。
甪直鎮的總面積只有50平方公裡,但是名氣卻不小,被譽為「神州水鄉第一鎮」,與周莊不相上下,同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甪直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古鎮,甪直的原名叫「甫裡」,是因為這裡有個「甫裡塘」而得名。後來因為鎮東的一些水港,水的流形像「甪」字,才有了「甪直」的名字。也傳說有上古獨角獸「甪端」在這裡發現了福地,就此決定長期待在這裡,護佑這一帶百姓。
甪直這裡曾出土過史前文明的文物,因此可推測在6000多年前這裡就有先民生活在這裡。現在的甪直是旅遊勝地,這裡有很多景點,如:江南文化園、保聖寺、萬盛米行、沈宅、葉聖陶紀念館等等。
甪直,這個名字真的是一讀就錯,如果你不是本地人或者在這裡帶了很久的,估計你第一次見到這兩個字,要麼不會讀,要麼讀成「甪(yòng)直」。這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讀錯,很多人都會讀錯,真確的讀法為「甪(lù)直」。
栟茶鎮
栟茶鎮是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管轄,也是一個千年歷史的名鎮。栟茶,古稱為「南沙」,相傳在唐朝時期,海中有北沙,這裡因為海水衝擊逐漸聚沙成陸,且又位於北沙的南邊,所以取名叫「南沙」。
栟茶名字的由來還是因為古時這裡長有栟樹(棕櫚)和茶樹,這兩棵樹枝繁葉茂、樹幹高大。那時的漁民出海捕魚,天色一黑就找不到東西方面,經常性的迷路,後來就以栟茶這兩棵樹為參考。慢慢這裡人多了起來,從小漁村發展成集市,所以就取名為「栟茶」。
栟茶這裡靠近海,所以這裡水產品十分發達,如:文蛤、泥螺、竹蛤、鰻魚、紫菜等海產品聞名全國。
栟茶,如果你第一次到這裡來,名字就把你難住了。很多人把它當成「拼茶」,其實是錯誤的。「栟」可能因為是生僻的漢字,所以很多人並不認識,「栟」有兩個讀音,一個讀「bēn」,一個讀「bīng」。「栟茶」的正確讀「栟(bēn)茶」。
你有沒有讀對呢?大家還知道哪些地名經常被認錯的嗎?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