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2023-06-23 04:21:59 2
第一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裡,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麵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著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準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麼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著一片片粽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裡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裡沉甸甸的。就那樣提著棕葉的梗一併放進大大的鍋子裡,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鬱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說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裡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裡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初四一早,大人就會叫小孩們去田埂拔一捆沾著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們說這樣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乾了,就成了藥。夏天村裡的小孩容易得脹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幹艾葉放在鍋裡煮。蒸氣冒出了一股好聞的香氣,在屋裡繞來繞去,冷卻後讓脹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時腫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癟下來。
第二篇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要吃香噴噴的粽子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報國無門,最終在陰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樂章。
今年端午節到了,媽媽特地從超市買了各種各樣、各種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撥開粽葉,大口大口地吃著,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裡。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我們是生活在祖國的懷抱的少年兒童,要向先輩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專心讀書發憤圖強,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