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於讚美林則徐的作文
2023-06-23 03:27:35
第一篇
我最敬佩林則徐,因為林則徐把英國運到中國的鴉片給銷毀了,使許多中國人得以生存下來。他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十九世紀前期,英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的不利局面,把鴉片走私到中國,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危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道光帝派林則徐禁菸。1839年6月林則徐把沒收來的鴉片全部在虎門海灘銷毀,維護中國的尊嚴和利益。林則徐迫使外國鴉片商交出鴉片20200餘箱,總重量2,376,254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
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
如果沒有林則徐銷毀鴉片成功,不知要死多少中國人,不知現在中國發展成什麼樣子?林則徐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第二篇
歷史學家范文瀾說林則徐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毛澤東主席說中國的民主革命「從林則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這些是從宏觀的、總體的方面,結論性地說明了林則徐的第一。本系列文章中則從一些具體的事例中介紹了不少林公的「第一」。這些第一不是偶然出現的,它是林公創新觀的必然產物。林則徐的創新觀表現在他的創新精神和改革作風。
鴉片戰爭前夕,林公和很多中國人一樣,對英國不但知之不多,而且有不少誤解,如起先也誤以為只要切斷對英國的茶葉和大黃的供應,便因對方雙目失明而不戰自勝。林公的偉大表現在知錯迅速改正,當他真正了解到對方的「炮堅船利」後,先後作出了「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正確決策。這種新穎的觀念及由此帶來的做法在當時是要冒風險的——一向以老大自居的清廷大員,怎麼能向不開化的夷人學習呢?但林公沒有止步不前,而是按自己的思路分別組織了情報、翻譯,出版的班子。林公本人——天國的封疆大吏、55歲的老人還在學英語,這在當時多麼不容易!如果要數第一,這也許是中國老人中第一個學英語的罷。林公就是這樣服從工作大局、虛心好學,充分展現了他的創新精神和改革作風。林公不但是我國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而且是應用國際法的第一人、更是當時世界矚目的外交家而成為我國外交事業的先驅,這些都有很多例子。以上這些,均體現了他的創新精神和改革作風。
軍事上的創新觀,表現在提出「防塞論」和建立海軍、重視海戰上,這在林則徐的軍事觀一文已有論述,後面的科學觀一文將在軍事裝備的採購、試製及水師對先進武器的訓練、演習等方面予以說明。
在林公的官宦生涯中,創新和改革始終是他亮麗的特色。在經濟領域,他重視商人、商業的作用,特別在災荒的年份更顯商人的作用,他還把這成功的經驗介紹給鄰省的同僚。他重視礦冶業,為了發展雲南的礦冶業,他引經據典並引用事實的例子,駁斥了朝廷中反對者,獲得了成功。他首舉官鑄銀元且大膽試鑄,雖然由於皇帝的反對沒有成功,但他在這方面的思想和實踐,在中國金融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為了迅速把連續多年遭災後的江蘇經濟搞上去,除採取一系列措施消除水澇災害外,還請人研究雙季稻,而且為其出書進行推廣,在自己官署撫院內,請老農種試驗田,自己經常觀察作日記,進行對比試驗;此外也推廣改進後的農業機具,這些措施使江蘇經濟很快恢復,重現昔日的繁華,臺灣出版的《清史》說林公的建樹:「為吳中數十年之利」。為改進漕運,他力主海運,甚至主張在京畿地區種水稻而廢除漕運,這兩項主張他始終堅持,顯示他揚棄帶有嚴重腐敗成份的原有漕運體制。在水利上,他不斷地革新,把河流的水勢及大堤的情況,繪製成地圖掛在牆上,代替原來的文字材料,使人對全河的情況一目了然、使用方便而且有全局感,現代人視此為平常事,但在當時卻是創新之舉;他是河南提倡用石料修河工的創始人之一,使守衛的黃河大堤受益。早在他36歲任杭嘉湖道時,就對敷文等三書院不能隨課升降發給津貼的不合理制度進行改革,顯示他勇於進取的創新精神。
在禁毒鬥爭中,他不但禁菸、銷煙,銷毀煙槍,而且提供好幾個戒毒藥方,這種禁戒並用的新思路、新辦法只有林公才想得到、做得到。尤其是將237萬斤這空前絕後數量的鴉片,進行銷毀的方法,更具獨創性、符合環保理念而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