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寫小說的基本步驟(掌握這五個知識點就行了)
2023-06-14 04:44:40 1
我早上吃完飯就出門了。
首先解釋下「故事時間」指的是什麼。比如我要寫「我從早上起床到出門」這件事,它就好比是個故事。這個故事時間就是「從早上六點到八點」——兩個小時(我從起床到出門花了兩個小時)。
為了讓你能夠理解,我再說下「文本時間」。它就如你開始動筆寫小說正文那個文本所用的篇幅。
延緩
我起床穿衣服(巴拉巴拉),刷牙洗臉(巴拉巴拉),下樓(巴拉巴拉),吃早飯(巴拉巴拉),拿包(巴拉巴拉),鎖門(巴拉巴拉)。
你看,在用「延緩」的時候,文本篇幅較長——文本時間長於故事時間。當文本時間長於故事時間,這時敘述的步速就變慢了,所以叫「延緩」;「概要」的時候,雖然故事時間較長——故事時間長於文本時間。當文本時間少於故事時間,這時敘述的步速是變快了。
兩個小時的故事時間,你講得慢了,那麼文本篇幅肯定較長。講得慢,主要是加入了更多的細節。眨個眼的瞬間,慢下來寫,寫到眼睫毛裡面有個淚珠,淚珠閃閃發光……這時眼睛還沒閉呢,可文本篇幅還在增加。
文本時間=你;故事時間=小明。你們比賽跑步——一千米。你用的時間長於小明用的時間,即文本時間長於故事時間,是慢的,即是「延緩」;你用的時間少於小明用的時間,即文本時間少於故事時間,是快的,即是「概要」。
一個人一輩子可以用一句話的篇幅概括表達出來,這是「概要」;也可用一百句,甚至一萬句話的篇幅來詳細講出來。
假如你寫小說故事時,光用「概要」,那麼寫出來是沒趣的,因為沒有故事細節,就像看故事梗概一樣,比較單薄。太快了,有的東西來不及去感受。
假如光用「延緩」這種慢鏡頭,雖然寫出來的相對豐滿,但這就成了記流水帳了。太慢了,是可以感受很多,可會令人感受到膩。
所以要適當,即兩者交替使用,既能感受到,又不覺得膩。不然就是詳略不當,沒有重點,導致讀者產生一個疑惑——作者到底想表達什麼?
場景
之前說到「概要」和「延緩」,是相對的速度,一個快一個慢。場景的速度介於它們兩者之間,不快不慢。
好了,對於概要、延緩和場景這三個知識點,課後你們自己慢慢品。
省略
比如「我吃完飯後拿包鎖門去上班。」
我「拿包」這件事完全可以「省略」。假如我拿包的故事時間是五分鐘,用概要表達就是一句話的篇幅;用延緩,起碼可以寫十句話。要是用省略,就是一個字也不寫。
假如拿包這件事對整個故事沒有多大用,就可以用省略,不寫。
停頓
還是剛才那個一千米的跑步比賽。當故事時間顯然不移動,即小明顯然不移動時,你也顯然不移動,也就是停下來了,即「停頓」。拿包的故事時間是五分鐘,但這會兒它顯然不移動,那麼就不好敘述「拿包」這件事了,即文本篇幅內容沒有涉及「拿包」這件事。
講到這裡,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文本時間等於文本篇幅嗎?答:不完全等於,也就是文本時間是不完全等於文本篇幅的。
當停頓時,因故事時間顯然不移動的情況導致文本時間顯然不移動,是不能說這時就沒有文本篇幅的,因為作者還可以敘述除「拿包」這件事之外的其他(內容)。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