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電視劇全40集大結局(電視劇于成龍)
2023-06-14 08:09:00 1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王成
今年一開年,電視劇《于成龍》在央視一套、八套相繼播出,在觀眾中贏得極佳口碑。該劇以宏大的歷史視角,講述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龍從中年出仕到成為兩江總督跌宕起伏又清正廉明的一生。該劇將于成龍塑造成了一位有血有肉、鐵骨錚錚,具有憂國憂民情懷的古代士大夫形象,生動詮釋了他「心繫民生、清廉淡泊、敢於擔當」的為官風範。于成龍一生致力於匡扶正義,時刻保持自己高尚的人生信仰,是中華文化薰陶出的中國知識分子典範。穿越三百多年的歷史塵煙,于成龍為百姓造福、為百官樹德的一系列故事仍催人奮進、感人至深,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召力、文化感染力和現實教育意義。
通過觀看這部電視劇,筆者內心為其所撼,數次感動落淚。在該劇中,于成龍用胸懷社稷、鞠躬盡瘁的博大情懷,以及在愛恨傷痛吶喊裡的艱難成長高尚經歷,凝聚成了弘揚正氣、清廉自律的品德,帶給人思想沐浴和心靈洗禮。于成龍的故事雖然發生在幾百年前的清代,但他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的敢於直面突出矛盾,他的敢為別人所不願為不敢為,無不令人讚嘆崇敬。青年作家曹永勝評價:「于成龍始終清廉自律,多行善政,深得百姓愛戴,他的廉政思想必將發揚光大,傳承下去,影響後人。」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部劇中,于成龍等3個意氣風發的讀書人得知朝廷急需用人,可直接去京城掣籤為官之時,興奮之餘,齊聲誦之。尚未出仕,此吟便道出了他們對權力、地位和政績的樸實理解,道出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志向,道出了中華有志青年的情懷與抱負。
導演吳子牛說:「在這部劇中,于成龍對故鄉、親人、師長和百姓的愛,對自己好兄弟的友情,對自己治下百姓的關懷,每每讓人感動不已。」的確,該劇體現出的于成龍對窮苦大眾毫不吝嗇的關懷和愛,為每一名中國人,尤其每一名為官者樹立了榜樣。其實也正是有了對于成龍重情重義、體恤百姓的刻畫,讓一個古代廉吏形象體現的更加有血有肉,更加深入人心,更能引起觀眾的思考和回味。
在該劇中,孔子《論語·為政》中的一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被多次提起,比如永寧書院傳出的朗朗誦讀聲,還有于成龍為了保護鄉親們的耕地被捆綁在法場上時的慷慨陳詞等,意思是說:「從事政治管理的人一定要修德,你的德行和人格立在那裡,人們就會敬佩你,以你為典範,向你學習,你就像北鬥星,就像『眾星拱之』。」不難看出,這段文句的含義是理解該劇的基本內核,深刻詮釋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法治規範的根在德治,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于成龍成為一代廉吏的文化心理依據。
歷史上的于成龍確有其人,他在年輕時就胸懷大志,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刻苦學習,積澱了深厚的文化素養;44歲時,他懷著匡扶正義、克己奉公的初心和志向,離鄉入仕。他對明末清初改朝換代時的血雨腥風歲月,有著親身經歷和深刻思考,從而使他的思想更加關注社會蒼生,具有強烈的社會正義感。從七品知縣到封疆大吏,他始終堅持以民為本、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勤政愛民、勇於擔當的從政實踐,赤膽忠心、剛直不阿的人格魅力,深得民眾愛戴和上級器重,康熙帝盛讚其為「天下第一廉吏」。
在中華傳統文化的耳濡目染下,我們國家從古至今就有濃鬱的「清官情結」和「匹夫有責」的大丈夫情懷。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的焦裕祿;有著「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情懷和擔當的孔繁森;在抗戰時期就立下了卓越功勳,脫下軍裝後帶領福建東山人民苦幹14年把一個荒島變成了寶島的谷文昌……中華大地優秀兒女不勝枚舉。
他們都在用自己的一生繼承、創新和發展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了當好人民公僕,他們時刻不忘初心,保持正直態度,堅守道德底線和做人原則。都做到了實心實意、立說立行,心無羈絆、全力以赴。 每一名中國人應積極從他們身上汲取智慧、錘鍊品德修養、提升思想境界。
「讀書許身天下/大道一心嚮往…… 男兒青史寫志向/孝在忠裡酬親嘗/天理良心不可欺/愛壯美落日染大江」,該劇的主題曲《愛壯美落日染大江》用純淨、簡單但很昂揚的旋律,生動頌唱著于成龍的高尚品格信仰,讚揚著于成龍始終恪守天理良心、為政以德,字裡行間、曲調中無不流露出于成龍的忠誠使命、一身正氣和責任擔當,從而使該劇的藝術氛圍更加濃厚,觀眾對其所要表達的文化底蘊和思想內涵理解的更為深刻。
其實,于成龍的價值和貢獻遠遠不止於當時的政績,他更為後世留下了一座豐碑、一面鏡子,一個匡扶正義、清正為官的榜樣,一部關於為人處世的鮮活而生動的教材。他那乾淨、執著的心,清正的工作、生活態度,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傳承、借鑑和發揚。每一名華夏兒女,都要自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歷史的推動者,哪怕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也要心懷國家,也要有精氣神,有所作為,不負時代。
文中組圖:電視劇《于成龍》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