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失蹤的七大猜想(彭加木事件之謎)
2023-06-08 13:52:43 1
中國邊疆建設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問題,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一批科探隊前往新疆準備進行全面的考察。
不過這次考察過程並不順利,甚至在後來的流行文化中成為了一種怪談,這是為什麼呢?
由彭加木帶領的一組科探隊在新疆羅布泊地區進行勘察時,經過多日跋涉,最後整個行動以彭加木神秘消失為結束。
此次事件也驚動了上級部門,從搜救到祭奠,多年時間過去未見彭加木身影。
彭加木生前帶領一組科探隊前往羅布泊
在他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我國會派遣這樣一支小隊前往羅布泊進行考察?整個行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神秘失蹤事件背後是否隱藏了不可告知的秘密?
本文將從彭加木失蹤案以及新疆羅布泊考察計劃來解答這些問題,接下來一起看看我國近代歷史未解之謎:彭加木離奇失蹤事件,而他最有可能的結局是什麼?
彭加木在新疆離奇失蹤了
潛力十足的邊疆建設1980年,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和他的科探小隊走進了新疆塔裡木盆地的沙漠,在這裡,小隊成員們需要仔細勘測羅布泊境內的地質數據,包括鹽鹼地相關的地層問題。
如今我們可以藉助衛星影像和無人機技術對羅布泊地帶進行全面分析,羅布泊土壤富含鉀鹽,鹽層中還聚集了許多鎂、鋰、銫等多種稀有金屬,包括一些工業材料。
另外一些植物也是羅布泊特有,比如羅布麻葉子,這是一種較好的降壓植物。
羅布泊有很豐富的資源
但在上世紀,這些物資考察都需要科考隊員們親自動身,在荒漠裡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
獨特的雅丹地貌也是這裡的一大特色,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的盆地,除了駱駝,幾乎看不見其他動物。
另外羅布泊附近的氣候也十分惡劣,晝夜溫差能達到30度以上,夜晚溫度寒冷,白天酷熱難耐。
不過這些都沒有阻擋科考隊員的腳步,他們不畏艱難,並在彭加木的帶領下取得了初步的勘察數據。
羅布泊自然環境很惡劣
7天之後,彭加木率領的部隊穿過羅布泊,來到了湖區南岸的米蘭,這是科考隊員們的第一次勝利。
隊員們休息之後,彭加木腦海中誕生了一個新的想法,他決定稱這次機會再考察古絲綢之路,從米蘭向東出發,經過東力克、庫木庫杜克,一直到新東一號,最後再從吐爾遜出發,返回烏魯木齊。
儘管這條路線比原先的計劃繞了一大圈,但是彭加木覺得這片區域很有考察價值。
結果正是這次計劃,葬送了科考隊裡最核心的成員。
彭加木生前照片
消失在沙漠中經過多日的跋涉,科考隊員們已經累得不行,除了彭加木仍然抱有堅定的意志,大部分隊員都想著儘快尋找新的落腳點。
酷熱難耐的沙漠讓車子無法有效地散熱,只能走走停停,一天最多走個40公裡,遠落後於原先的計劃。
為了不讓這次計劃落空,探險隊員們每天只睡3、4個小時。
到了1980年6月16日,這是新計劃的第6天,整個隊伍已經到達了庫木庫杜克,而僅有的汽油和水已經用光。
彭加木和隊友
羅布泊作為核彈實驗點,附近是有軍事基地,但直升機飛過來也要花費數小時。
另外彭加木也說道,一趟直升機來回兩趟就要花費國家幾萬塊,最好還是自力更生,就近找水。
不過考慮到當時的狀況緊急,經過討論後,彭加木向上級發出求救信息。
第二天上午,隊員們正在等待直升機的到來,副隊長王文賢準備去看看彭加木,但並沒有發現彭隊長的身影。
隊友失去了彭加木的消息
又過了一陣,隊員們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彭隊長可能失蹤了,整個隊伍裡都不見彭加木的身影。
最後隊員們在車輛中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是彭加木寫的留言。
紙條上寫道:「我往東去找水井,彭17/6,10:30。」(時間為晚上)到了中午,直升機終於來了,隊員們迅速報告了這一情況,並協同搜救隊員一同展開營救。
彭加木留下的字條
然而附近除了糖果包裝紙,以及一組在鹽鹼盆地邊緣處結束的腳印外,再也沒有任何與人相關的蹤跡。
彭加木的失蹤驚動了國家政府,接下來的3個月裡,搜救隊伍進行了3次全面搜索,整個任務出動了數十架直升機,以及數百名軍警人員,搜索麵積超過4000平方公裡。
很遺憾的是,幾次搜救行動下來都沒有任何結果,如同大海撈針一般,只不過這裡是沙海罷了。
彭加木失蹤地位置
後來陸續也有幾次搜救,不過更多的意義上是紀念彭加木教授,數年後,彭加木被我國宣布為革命烈士,為我國科考獻出了生命。
那麼彭加木最後可能發生了什麼,為何他能夠驚動國家政府不惜多月多次派出大量軍備力量進行搜救呢?
謎題的答案彭加木對建國早期的中國來講是不可多得的一位人才,從他的就業經歷就能夠看出。
彭加木對當時的我國來說是難得的人才
彭加木教授從小勤奮好學,深得老師廖子平的關照,經過多年的學習,彭加木拿到了北大農學院助教的聘書。
同年他的導師王英需要兩名助教在山東大學醫學院教授生物化學,而彭加木正是其中之一,但他卻因先後關係拒絕了這份聘書。
又經過多年,彭加木被調到中科院上海分院,從事生理生化研究,並擔任相關助理工作。
彭加木的失蹤很遺憾
彭加木的固執和堅韌是他最明顯的品格特徵,早年為了研究工作放棄了山東的學習,後來為了前往邊疆建設放棄了出國留學研究核磁共振技術的機會。
在他出行之前經歷了一次體檢,這次檢查發現了彭加木體中的縱隔惡性腫瘤,主要影響人的肺部和氣管,幾乎都是人體生存所需要的關鍵器官。
但彭加木憑藉頑強的意志和健壯的身體撐過了化療程序,最後居然減緩了腫瘤的影響,經過數月的恢復治療,彭加木便開始了自己的邊疆之旅。
沙漠之魂——彭加木
到了1979年,彭加木被委任為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長,除了要研究植物病毒組織,同時還要負責研究院的其他相關工作。
也正是這一時期,彭加木開始計劃羅布泊區域的考察工作,一直到他神秘失蹤。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彭加木教授是國內不可多得的人才,並且研究領域前沿,涉及的項目眾多,如果他不消失不見,必定是中國人才庫中的重大損失。
因此,中央政府才不惜花費巨大的代價去搜救。
我國曾花費大力氣搜尋過彭加木
同樣,也有人說,彭加木的科學家身份被人利用,叛逃、叛變至國外,一時間有不少相關言論傳開。
但考察團的成員表示,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營地附近到處設有軍用雷達,美國和蘇聯的飛機不可能在不驚動部隊的情況下帶走彭加木。
另一種比較有可能的原因是彭加木在找水的途中因舊病復發,突然倒在了野外,而羅布泊的荒漠在一天中會經歷很大的變化。
沙堆在風的作用下會形成多種外貌並掩蓋任何互動蹤跡,彭加木很可能便在這種情況下被風沙掩埋。
彭加木或許被掩埋在了風沙之中
而在當年,科探隊員是沒有便捷的GPS定位系統,而且在荒漠地區信號很容易受到幹擾。
類似的推測同樣也有風沙的影響,根據考察隊原成員夏訓成的說法,彭加木可能在離開營地後,遇到了8~10級的大風,並在風沙中迷了路。
這兩種可能性是最高的,因為在羅布泊不僅要面對一望無際的荒漠,同時還要忍受飢餓和口渴,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人很容易出現幻覺。
羅布泊發現過疑似彭加木的乾屍
儘管彭加木有堅定的意志,但別忘了他還有疾病在身。
綜合各方面因素,彭加木在沙漠中迷失方向,出現幻覺,最後死在野外,並被流沙掩埋是最有可能的結局。
後來儘管有屍骨在羅布泊發現,但根據DNA樣本對比,沒有一具屍骨符合彭加木的樣本。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彭加木失蹤案至今懸而未決。
彭加木失蹤案至今懸而未決
消失在荒漠中的彭加木教授最後與遼闊的荒漠融為了一體,茫茫沙海中,隊友為他建立了墓碑,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邊疆科學家。
或許未來,人們能夠重新發掘出新的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