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播音收入怎麼樣(突破1000萬位揭秘聲音的力量)
2023-06-09 03:38:55 1
「您好,我們是喜馬拉雅。」
「啥?那太遠了,去不了哇。」
最終,出生於黑龍江的掉掉還是去了「喜馬拉雅」,不過不是那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而是位於浦東的知名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成為了一名主播。
2014年4月1日,掉掉與喜馬拉雅籤約,以員工身份開始了音頻主播生涯。如今,其脫口秀節目《非常不著調》成了爆款,擁有粉絲近70萬,掉掉也成為喜馬拉雅平臺上明星主播的代表之一。
生於88年的掉掉說,畢業於北京現代音樂學院的他,用自己的「聲音」與人分享,本來是一份興趣,而加入喜馬拉雅這一專業平臺後,成為了一份職業,「這也讓我擺脫了啃老的日子,而我也想對有志於參與這一領域的聽友說,音頻平臺主播是一項職業,並非常有發展前景。」
疫情中,很多普通人在喜馬拉雅平臺拿起話筒當主播,用聲音陪伴每一個不眠夜。小布從喜馬拉雅了解到,喜馬拉雅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長32%。截至目前,該平臺上抗疫相關內容總播放量已超過8億,超過1000萬位主播入駐。
上線從30分鐘到170分鐘
精品是主播、平臺的榮譽
洗漱、吃飯、做家務、上下班、運動健身……唯有「聲音」可以「一心二用」。音頻作為獲取信息的方式之一,與圖文、視頻相比最大的特點是伴隨性——碎片化時間都可以被利用。
喜馬拉雅上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20個大類328個小類涵蓋了有聲書、親子、商業、人文、娛樂等領域。
在喜馬拉雅創始人兼聯席CEO餘建軍看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為內容和知識服務付費,而作為在線平臺來說,現下更需要挖掘新的增長點,發掘用戶新場景,同時用「心」,以優質的節目,給予用戶更多的成長與安慰,讓聲音更能滲透靈魂,入耳更入心。
已入駐平臺近6年的掉掉,保持著每周三次,每次20分鐘的錄播節目,其經典欄目《非常不著調》在疫情期間成為了宅家聽眾的心靈慰籍,「笑到岔氣」「太好玩了」等評論不斷刷屏。在他看來,聲音的想像空間無限。
現在,他一邊錄節目一邊帶著團隊到處跑,與華晨宇、汪峰合作唱片錄製、電影配音等,在喜馬拉雅,掉掉說,感受最強烈的是「希望」二字,「我想,這份主播職業,我會做到做不動為止。」
超過1000萬主播入駐,不斷產生新的內容火花。在物質消費市場呈現出逐漸飽和的情況下,還未被深度挖掘的精神消費市場蘊含著的巨大供給潛力。餘建軍認為,新消費時代,用戶不僅關注內容與服務,更注重自我成長與精神消費。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非常強烈。
數據很能佐證這點,喜馬拉雅的活躍用戶,每天在喜馬拉雅收聽時長,從剛上線時的平均30分鐘,到現在170分鐘,接近三個小時,而且這個數據還在增長。
「古籍喚醒計劃」「有聲南京路」
更多的「文化主播」來了
小布了解到,一季度以來,除了宅家抗疫內容,喜馬拉雅平臺上優質內容不斷: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00多家博物館在平臺上開設電臺,分享文物知識、歷史故事、文化魅力,借用優質內容做好文化輸出。
同時,喜馬拉雅發起了「古籍喚醒計劃」,招募主播解讀古籍的音頻作品,扶持傳統文化領域優秀創作者,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古代優秀作品,讓沉睡的古籍文字「活」起來。
近日,喜馬拉雅還與上海最著名的南京路步行街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打造第一條24小時在線的商業文化街——「有聲南京路」。
合作內容包括聯合建設「有聲南京路」品牌電臺及線下有聲體驗空間,線上的內容直接為線下商鋪引流,同時共同打造「南京路有聲特產」,讓每一件商品成為可以講故事的「上海代言人」。
喜馬拉雅副總裁孫鵬說,這樣「線上內容種草,線下實體消費」的模式,今後還將與全國各個地區的地方商業進行合作,讓在線新經濟更大範圍為實體經濟賦能。
網際網路音頻發展市場廣闊,尤其是在這次疫情發生後展現出巨大潛力。「特殊時期,也是對一家企業的最好修煉。科技變革的力量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喜馬拉雅將更快速地作出反應、擁抱機遇、與時間賽跑,用比別人加倍的努力才能佔領未來。」餘建軍說。
攝影:楊珍瑩
編輯:姜天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