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重新給孩子選擇名校(小捨得將迎大結局)
2023-06-08 18:26:18 4
聚焦「小升初」眾生相的電視劇《小捨得》話題走高,並將在5月初迎來大結局。這部人氣國產劇由張曉波執導,宋佳、佟大為、蔣欣、李佳航、張國立出演,引發廣泛關注。
究竟什麼是「好的教育」?據透露,到了尾聲,經歷這一年多的風波和成長,超超、歡歡、子悠、米桃四個孩子終於迎來快樂的童年,微笑面對未來,劇中違規的輔導班都取締了,重點中學的掐尖招生也得到了改變,因為在特殊時期大環境的改變,讓本來浮躁於分數和成績的幾家人,終於平靜地思考最近一年中所發生的事情。南儷田雨嵐兩姐妹也學會了互相包容互相關愛。網友點評:這樣的結局可以說是很圓滿了。
堅持「快樂教育」的南儷(宋佳 飾)與篤信「愛拼才會贏」的田雨嵐(蔣欣 飾)因教育理念衝突,勢同水火。「家長該如何愛孩子」「孩子快樂嗎」「父母焦慮源自何處」等話題也持續敲打著觀眾的心。
隨著田雨嵐在南儷生病期間的悉心照顧,二人的關係逐漸好轉,深夜裡姐妹倆第一次相互依偎,徹底交心。南儷和田雨嵐直面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問題,意識到捨去愛獲得成績的思想是錯誤的,姐妹倆達成共識,今後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不能只注重成績,還要培養健全的人格和陽光的性格。
南儷和田雨嵐這對「半路姐妹」教育方式是鏡像呈現的。南儷教育觀念從雲淡風輕的從容轉向焦躁不安的慌亂,在這過程裡,你能發現原生家庭和社會觀念對於她的深刻影響:幸福優渥的原生家庭給了她快樂教育的底氣;當她耳邊時常充斥著田雨嵐高壓的教育理念,眼裡看到丈夫教孩子不見成效,身在職場又因學歷無法晉升時她慌了,失去了快樂教育的底氣。她也開始「田雨嵐」化,採取「拉踩式」教育讓歡歡和米桃做對比,希望激勵歡歡努力學習。
《小捨得》延續《小別離》《小歡喜》的創作理念,繼續深耕教育與親子關係的種種議題,聚焦「小升初」階段,通過讓孩子成長「順其自然」的南儷和堅信下一代「愛拼才會贏」的田雨嵐兩姐妹各自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為主軸,以三代人的生活為縮影,映射萬千家庭的喜怒哀樂。
細數從《虎媽貓爸》到《小歡喜》,再到近期熱播的《小捨得》,「雞娃」「教育焦慮」等詞頻頻出現在大眾眼中。家長們為什麼會焦慮?《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給出線索,家長們焦慮的是什麼?答案是:現實與未來的博弈。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裡,家長不僅關心孩子的現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快樂,還關心孩子的未來——希望孩子們有所成就。而且家長越來越擔心自己的子女可能落後於他人,因此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敦促他們脫穎而出,甚至將所有的競爭一步步前置。
所謂的「標準的教養方式」:家長全面參與孩子的生活,他們集教師、心理專家、父母等職責於一身,不得不成為所謂的教育專家。除此之外,還要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花更多的時間、財力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這種教養方式被稱為「密集型教養方式」,過度競爭和育兒真的無法避免嗎?答案並非如此。教養方式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現在生活的經濟社會環境,而並非我們小時候接觸的育兒文化。而要緩解這種現象,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林小英博士認為,「好的教育」的唯一原則應該是平衡,每個人的平衡點又都不一樣。要找尋這種平衡點是需要時間的,而往往能忍耐和等待孩子找到平衡點的家長並不是絕大多數。她建議家長慢慢去尋找平衡點,等待孩子成長,不要急於一時。張旭認為,「好的教育」應順應孩子天性和特長,在不同階段對應合適的教育方式,孩子擅長喜歡什麼就鼓勵孩子去做,家長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和支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有需求時,會得到家長的回應。當孩子遭遇困難和挫折時,他們才會有勇氣去堅持下去,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成功。
圖文綜合:鶴崗影視青年、當貝影視君
編輯:許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