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是哪個朝代開始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2023-06-01 21:47:02
奉天承運是哪個朝代開始的?熟悉現代傳媒的人們,肯定沉迷於歷史小說與古裝影視劇一提到地位尊貴的皇帝陛下,誰也繞不過凝聚皇權的「死聖旨」對於熟悉宮廷戲曲表演的演員來說,根本就用不著準備,絕對清楚每一道聖旨的宣讀辦法,開頭兒往往重複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奉天承運是哪個朝代開始的?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奉天承運是哪個朝代開始的
熟悉現代傳媒的人們,肯定沉迷於歷史小說與古裝影視劇。一提到地位尊貴的皇帝陛下,誰也繞不過凝聚皇權的「死聖旨」。對於熟悉宮廷戲曲表演的演員來說,根本就用不著準備,絕對清楚每一道聖旨的宣讀辦法,開頭兒往往重複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殊不知,這種極為標準的「聖旨格式」,並不是秦始皇或者漢高祖預留下來了;而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一手發明的。換句話說,朱元璋之前,任何人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兒的聖旨,個個兒都是「假冒偽劣產品」。此前的聖旨,還沒有形成那麼死板的格式。
誰預料不到吧,當過小和尚的朱元璋竟然搖身一變,出落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雖說朱元璋的模樣與眾不同,甚至跟醜陋、古怪緊緊地綁在了一起,殊不知、他居然能第一個發明中國升值的標準格式。換種說法吧,朱元璋的確稱得起了不起的「官體導師」與「文化名家」了。
「奉天承運」的意思是:「奉」,遵照,遵從天意,指皇帝受命於天。「承運」,繼承新生的氣運,指君權神授。這是中國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雖說源於秦朝,想不到,捱到了明朝開國,才開始使用。明太祖朱元璋與文武大臣們傳達自己的想法,往往是通過官樣文章——聖旨,每一道聖旨都要首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想必,皇帝的一切特權都是「老天爺」恩賜的。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後來,朱元璋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篡奪了侄子朱建文帝的皇位,並把明朝首都改遷至北京,又模仿南京城,建了規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其中,最敏感的「奉天殿」,也被原封不動從南京「搬」到了北京。這「奉天承運」的說法,恰是源於這座「奉天殿」。據說,清朝學者俞樾先生,曾在《茶香寶續鈔》中記載:「奉天承運」是「論奉天殿名而及之」。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奉天承運」這四個字連用,開始於朱元璋,不僅因為他命名的「奉天殿」,還因為他所捧的大圭上,刻著這幾個字。這種說法,由萬曆時期的天文學家——沈德符最早提出來的,「明太祖訓」中曾經說過,皇帝所執的大圭刻著「奉天法祖」這幾個字,因此,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的標準稱呼。
其實,「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最應該的斷句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不斷句。
到了清朝,朱元璋發明的「死聖旨」也有細微的變化,比如,每道聖旨開頭兒,演化為「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結尾處並非「欽此」二字。有的聖旨,並沒有這樣專門的「結束詞」,無非把意圖說清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