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誰是真正的梁山泊(梁山泊結局最為圓滿的十大好漢)
2023-06-01 12:51:38 2
水滸傳誰是真正的梁山泊?水滸傳是我國很著名的一部小說,和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並列四大名著,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水滸傳誰是真正的梁山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水滸傳誰是真正的梁山泊
水滸傳是我國很著名的一部小說,和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並列四大名著!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先是在梁山泊聚義,後被朝廷招安的故事。
梁山泊眾好漢
梁山泊好漢聚義,後被朝廷招安。招安後奉詔四處徵討,先破遼,後平田虎,王慶。在這過程中均全員而返!然而,這也是梁山好漢們的巔峰。最後在徵方臘時,損兵折將,好漢十去其七。令人不勝唏噓!
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列舉了十大梁山泊結局比較悲慘的好漢!大家如有興趣,可前往閱讀。
文章地址:
戲說水滸,梁山泊十大慘死好漢!死的最慘的好漢!
雖說梁山好漢被招安後四處徵討,更是在徵討方臘時損兵折將,好漢十去其七,但是,一百零八將中也不乏結局圓滿的好漢!
本文,我們就講述這些結局圓滿的好漢!
天閒星入雲龍,公孫勝 - 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是梁山第一個離去的好漢.
公孫勝曾經兩次離開梁山。公孫勝第一次離去,是在江州劫法場救宋江上山慶祝筵席上公孫勝提出下山看望老母。
第三日,晁蓋又體己備個筵席,慶賀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動公孫勝一個念頭:思憶老母在薊州,離家日久,未知如何。眾人飲酒之時,只見公孫勝起身對眾頭領說道:「感蒙眾位豪傑相帶貧道許多時,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從跟著晁頭領到山,逐日宴樂,一向不曾還鄉看視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師懸望,欲待回鄉省視一遭,暫別眾頭領三五個月,再回來相見,以滿小道之願,免致老母掛念懸望。」
只是回去並非他所說的三五個月,而是一去不復返!後來「李逵打死殷天錫」致使「柴進失陷高唐州」後,宋江等帶兵營救,但無法破解高唐州高廉陣法,宋江才讓戴宗,李逵去請公孫勝回來。戴宗,李逵也是費勁巴力才找到他,把他請了回來!
不過臨回來前,公孫勝師傅羅真人傳了他八個字「逢幽而止,遇汴而還。」,讓他按期歸還。
話說當下羅真人道:「弟子,你往日學的法術,卻與高廉的一般。吾今傳授與
汝五雷天罡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休被人慾所縛,誤了大事,專精從前學道之心。你的老母,我自使人早晚看視,勿得憂念。汝應上界天閒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個字,汝當記取,休得臨期有誤。」羅真人說那八個字,是:「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拜授了訣法,便和戴宗、李逵三個,拜辭了羅真人,別了眾道伴下山。
平定王慶後,公孫勝既遵師言回山修行,侍奉老母,最後以終天年!
當下監斬官將王慶處決了當,梟首施行,不在話下。再說宋江眾人,受恩回營。次日,只見公孫勝直至行營中軍帳內,與宋江等眾人,打了稽首,便稟宋江道:「向日本師羅真人囑咐小道,令送兄長還京之後,便回山中。今日兄長功成名遂,貧道就今拜別仁兄,辭別眾位,便歸山中,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宋江見公孫勝說起前言,不敢翻悔,潸然淚下,便對公孫勝道:「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始開;今日弟兄分別,如花零落。吾雖不敢負汝前言,心中豈忍分別?」公孫勝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來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設一筵宴,令眾弟兄相別,
筵上舉杯,眾皆嘆息,人人灑淚,各以金帛相贐。公孫勝推卻不受,眾兄弟只顧打拴在包裹。次日,眾皆相別。
所以,公孫勝並未參與徵討方臘!
以公孫勝師傅羅真人的道行,我覺得他已知梁山眾好漢的宿命,也知道徵方臘將是眾神歸位的一場徵討戰!所以,讓公孫勝提前回山,免遭劫難!
或許,這也本就是公孫勝的歸途!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 開悟坐化,就地升天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此人天生神力,有勇有謀,行俠仗義,樂於助人!先有「拳打鎮關西」救下金家父女,後有「大鬧野豬林」救下林衝。
所謂「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句話對梁山多數好漢並不適合!但是,魯智深是做到的一位!所以,魯智深結局頗好,聽潮領悟,就地坐化!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廟中成神比及宋公明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
看其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宋江與盧俊義看了偈語,嗟嘆不已。眾多頭領都來看視魯智深,焚香拜禮。
神行太保,戴宗
徵方臘後,戴宗不願為官,辭別宋江後去到泰安州嶽廟。後在廟中成神,累次顯靈,多受香火!
美髯公,朱仝當有神行太保戴宗來探宋江,二人坐間閒話。只見戴宗起身道:「小弟已蒙聖恩,除授兗州都統制。今情願納下官誥,要去泰安州嶽廟裡,陪堂求閒,過了此生,實為萬幸。」宋江道:「賢弟何故行此念頭?」戴宗道:「是弟夜夢崔府君勾喚,因此發了這片善心。」宋江道:「賢弟生身既為神行太保,他日必作嶽府靈聰。」自此相別之後,戴宗納還了官誥,去到泰安州嶽廟裡,陪堂出家,每日殷勤奉祀聖帝香火,虔誠無忽。後數月,一夕無恙,請眾道伴相辭作別,大笑而終。後來在嶽廟裡累次顯靈,州人廟祝,隨塑戴宗神像於廟裡,胎骨是他真身。
美髯公,朱仝
美髯公朱仝此人為人仗義,前後幾次義釋兄弟,並且不僅僅是通風報信、放走兄弟,往往替兄弟想好後路。
放晁蓋時,臨別前囑咐道:「你不可投別處去,只除梁山泊可以安身。」
義釋宋江,放宋江後,又前後打點。
朱仝道:「兄長可以作急尋思,當行即行。今晚便可動身,切勿遲延自誤!」宋江道:「上下官司之事全望兄長維持;金帛使用只顧來取。」朱仝道:「這事放心,都在我身上。兄長只顧安排去路。」
放雷橫時,更是代為領罪。義膽豪傑如關羽再世。
朱仝的結局算是在京為官中結局最好的一位。跟隨劉廣世,多立軍功,官升太平軍節度使(從二品)。
天壽星混江龍,李俊 - 化外之國,為王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軍有功,後隨劉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軍節度使。
混江龍,李俊
平定方臘後詐病歸隱,與童威等人遠赴海外,成為暹羅國主。
童威,童猛,結局也比較好,和李俊一起去了化外之國逍遙自在,李俊為王,童威,童猛等為官!
天巧星浪子,燕青 - 徵方臘後退隱江湖且說李俊三人竟來尋見費保四個,不負前約。七人都在榆柳莊上商議定了,盡將家私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之主。童威、費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職,自取其樂,另霸海濱。這是李俊的後話。
浪子燕青
燕青文武雙全,忠肝義膽,多才多藝!若論聰明乖巧知進退之機,在我看來,梁山無人可出其右!
忠心救主,救家主玉麒麟盧俊義,在盧俊義被管家李固夥同盧俊義夫人陷害後,前往梁山泊求援,救得盧俊義性命。
武藝高強,跟隨盧俊義上山後泰安州打擂相撲顛死擎天柱任原。
坐懷不亂,識大體。任由李師師多番撩撥,不為所動。感化李師師,在李師師處面見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
後在徵方臘後退隱江湖,走之前,對盧俊義多有勸解,但盧俊義執意赴京,後來被奸臣所害,酒裡被下水銀,飲後墜江而亡!
天富星撲天雕,李應,地全星鬼臉兒,杜興 - 富豪,善終再說宋江與同諸將離了杭州,望京師進發,只見浪子燕青私自來勸主人盧俊義道:「小乙自幼隨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難盡。今既大事已畢,欲同主人納還原受官誥,私去隱跡埋名,尋個僻淨去處,以終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盧俊義道:「自從梁山泊歸順宋朝已來,俺弟兄們身經百戰,勤勞不易,邊塞苦楚,弟兄損折,倖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蔭子,你如何卻尋這等沒結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結果,只恐主人此去無結果耳。」若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有詩為證:
略地攻城志已酬,陳辭欲伴赤松遊。
時人苦把功名戀,只怕功名不到頭。
盧俊義道:「燕青,我不曾存半點異心,朝廷如何負我?」燕青道:「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只落得未央宮裡斬首。彭越醢為肉醬,英布弓弦藥酒?主公,你可尋思,禍到臨頭難走!」盧俊義道:「我聞韓信三齊擅自稱王,教陳造反;彭越殺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謀漢帝江山。以此漢高帝詐遊雲夢,令呂后斬之。我雖不曾受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過。」燕青道:「既然主公不聽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辭宋先鋒,他是個義重的人,必不肯放,只此辭別主公。」盧俊義道:「你辭我,待要那裡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後。」盧俊義笑道:「原來也只恁地。看你到那裡?」燕青納頭拜了八拜,當夜收拾了一擔金珠寶貝挑著,竟不知投何處去了。
撲天雕,李應
鬼臉兒,杜興
二人在看柴進辭官後,相繼辭官,後在一起作富豪,善終!
行者武松 - 八十善終李應受中山府都統制,赴任半年,聞知柴進求閒去了,自思也推稱風癱,不能為官,申達省院,繳納官誥,復還故鄉獨龍岡村中過活。後與杜興一處作富豪,俱得善終。
行者,武松
武松也是水滸傳中著墨頗多的一位好漢。
景陽岡打虎
為兄報仇,殺潘金蓮
血染獅子樓,鬥殺西門慶
醉打蔣門神
血染鴛鴦樓,殺蔣門神,張都監
武松此人做事很有章法,先想後做,有始有終,不虎頭蛇尾,做事留名,不連累旁人!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好漢。
武松最後六合寺出家。無親無故,又是一臂,我相信經過一輩子的打打殺殺他是累了!
地魁星朱武,混世魔王樊瑞 - 投公孫勝,出家學道,以終天年當下宋江看視武松,雖然不死,已成廢人。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見說:「任從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後至八十善終,這是後話。
神機軍師,朱武
混世魔王,樊瑞
此二人和公孫勝一起出家學道,以終天年。
小旋風,柴進 - 無疾而終朱武自來投授樊瑞道法,兩個做了全真先生,雲遊江湖,去投公孫勝出家,以終天年;
小旋風,柴進
柴進是後周皇族後裔。本人也仗義疏財,專一結交好漢。他和梁山很多好漢都有淵源,包括林衝,武松,宋江等。
徵方臘後,被封官職,因看阮小七等都被整治,怕留下去也是個不了局。辭官回家!無疾而終!
且說小旋風柴進在京師,見戴宗納還官誥,求閒去了;又見說朝廷追奪了阮小七官誥,不合戴了方臘的平天冠、龍衣玉帶,意在學他造反,罰為庶民,尋思:「我亦曾在方臘處做駙馬,倘或日後奸臣們知得,於天子前讒佞,見責起來,追了誥命,豈不受辱?不如自識時務,免受玷辱。」推稱風疾病患,不時舉發,難以任用,情願納還官誥,求閒為農。辭別眾官,再回滄州橫海郡為民,自在過活。忽然一日,無疾而終。
以上就是我認為結局比較好的梁山好漢!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