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關羽張飛真的一年死的嗎(關羽張飛若是沒死)
2023-06-03 03:01:15 4
三國演義這部巨著,國人再熟悉不過了,從三國演義的描述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蜀國的一國之君劉備,是一個情深義重的人。當初,他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作為三人之中的大哥,視關張二人親如骨肉,正所謂生死之交也不過如此。
遙想當初他們三人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孫權的部將所抓頭顱落地。張飛一心想為二哥關羽報仇,心有怨氣打罵部下,酗酒不省人事,被部下刺殺而死。至於大哥劉備,為了給二弟三弟報仇,傾國之力,最終鬱鬱而終。
他們三人的命運雖然悲慘讓人難以接受,但是,無論他們的身份是君還是臣,他們都實現了結義的誓言,一起同生共死,這樣的結局算是圓滿了。這裡,我們可以假設一下,若是劉備真的一統天下,那麼,這些個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其結局會如何呢?
當然,小說中的很多描述,不一定都是真實的。歷史講究的就是真實,不能隨意開玩笑,那就讓我們先看一些真實的歷史故事:
這裡,我們先來看看漢高祖劉邦。大家都知道,劉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布衣身份當上皇帝的人,在他小時候可以說是家境悲困,饑寒交迫,要把當時的他與後來的皇帝聯繫起來,在那種情況下一般人是絕對不相信的,但是,他後來確實坐擁了天下。
坐上了皇位,劉邦並沒有放鬆警惕,而是把威脅自己地位的有功之臣韓信、英布、彭越全部處死,要知道,這三人為劉邦後來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馬功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若是沒有他們,或許就沒有劉邦的今天。
不僅如此,還有當初和劉邦稱兄道弟的盧綰,在之後為保自身性命,逃之夭夭。大將樊噲,也可以說是劉邦的心腹,但也是差一點被劉邦處死。所以,從以上的種種跡象表明,皇帝的心思你別猜,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倒黴的傢伙是誰。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當然,他和劉邦一樣,也是布衣出身,甚至,比劉邦更慘,早年因其家徒四壁,無奈出家當了和尚,後來社會動亂,他又順勢參加了紅巾軍。從他的命運軌跡來看,他應該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畢竟,最苦的日子他都經歷過。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他是一個殺起人來比劉邦更要命的人。民間相傳,他火燒慶功樓,但是,很多說法都沒有可靠依據,所以,聽起來有點假,可他當上皇帝後殺了許多有功之人是真的,哪怕是當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他若下手毫不手軟。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劉備在統一了天下,也有可能會殺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
首先,劉備擁有帝王思想。因為,劉備從小就想著做皇帝,在他家屋舍的東南角籬上有一棵桑樹,高五丈有餘,從遠方觀望就好像一個車蓋一樣,來往的人看到此樹,都覺得它並非凡間之物,所以,就料定這家人將來必出貴人。
小時候的劉備和同齡的小孩子常在這棵桑樹下玩樂嬉戲,他就曾指著這桑樹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此樹做的羽葆蓋車。」後來,劉備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劉封、劉禪,「封禪」所謂何意?無疑就是封禪大典,這估計就是劉備的初心。
其次,劉備擁有帝王之術。都知道,諸葛亮是劉備平生最愛的軍師,他神機妙算,有大才,可也被劉備玩弄於股掌之中。在當初,劉備拜訪水鏡先生得知臥龍先生乃諸葛亮,得他就可以安天下,因此,劉備紆尊降貴,三顧茅廬,這才把諸葛亮請出山。
而這三顧之恩,諸葛亮也是記了一輩子。在他剛進蜀軍營中,劉備就將其委以重任,讓關張二人聽候諸葛亮差遣,這一舉動著實把諸葛亮感動得不輕。再後來,劉備命不久矣,白帝城託孤之時,他囑咐諸葛亮,若後主可以輔佐,那就用心輔佐他,若後主不才,君可自行取之。
劉備內心明白,關張兩兄弟已經死去,自己也即將駕鶴西去,那麼,未來的日子裡諸葛亮就可以一手遮天,甚至,謀權篡位,所以,臨終前的囑咐也算是一種刺探。但是,諸葛亮在聽到此番言論的時候,則是痛哭流涕,表示自己會在先主死後效忠後主,這樣一來劉備就放心了。
之後,劉備還把劉禪叫來,讓他今後對諸葛亮以相父相稱,諸葛亮更是感激涕零。劉備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像諸葛亮這樣的忠義之士,只有拼了老命去輔佐兩代蜀君了。
最後,劉備善於駕馭人才。在劉備手下,張飛、關羽、馬超、趙雲、魏延等大將,無不竭盡全力輔佐劉備,而劉備的伎倆也不過是一哭再哭。更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越哭越穩,本來就是,關羽與大哥三弟走散,投奔在曹操帳下,曹操用優厚的待遇都沒能留住關羽,他是一心追隨大哥劉備,對劉備言聽計從。拋開兄弟情誼來看,這也可以說是劉備善於用人的體現。
從以上述論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劉備當上天子一統天下,那麼,他也不會希望自己的江山被異姓去染指,哪怕是關張兩兄弟,頂多只能讓其做個公侯,想要稱王的話則是痴心妄想。就以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就可能引來殺身之禍,而三弟張飛,魯莽暴躁,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參考資料:
【《漢書》、《明史》、《三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