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電影如何轉換中文聲道(為什麼有些人看電影可以容忍英語原音卻不能容忍粵語原音)
2023-06-03 03:21:43 2
首先是語言熟悉度的問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英語水平都是要好於粵語水平的。
畢竟,現代中國人,大部分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了,就算英文學得再差,沒吃過豬肉至少還見過豬跑不是,平時在課堂上,或者在生活中,都能聽到英語。最不濟的,也是個熟悉的陌生人的程度,還是有所了解的。
而粵語相對來說就小眾多了。如果你不是粵語區的人,或者從小習慣聽粵語歌,你對於粵語的熟悉程度不會高於英語的。雖然粵語屬於中國方言的一種,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難懂程度不亞於一門外語。
大部分人聽的最多的粵語,應該還是這句↓↓↓
除此之外,大家的觀影習慣也對這點有所影響。現在市面上,英文電影本就多於粵語電影很多倍,隨著香港電影的衰落,這種現象將會更加嚴重。
大家平時看英文電影的時候,聽英文原音聽的習慣了,如果配上國語,由於口型對不上的關係,反而會覺得非常不適應。
而粵語電影,大家想想,有多久沒有在大銀幕上看過粵語電影了?即使我們從小看到大的香港電影,大多數也都是經過過於配音的。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星爺,相信大家這麼多年沒少看他的片,不過他的電影能夠在大陸被觀眾們所銘記,絕對離不開一個叫石班瑜的人。
石班瑜這個人,相信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他的聲音絕對每!個!人!都聽過,因為 他是負責給周星馳的電影配音的,周星馳的許多經典電影,比如《賭俠》、《逃學威龍》、《功夫》等。石班瑜的聲音本身就充滿無釐頭的感覺,配上周星馳誇張的演技,可以說是相得益彰,增色不少。
用國語給香港電影配音還有個好處,那就是粵語雖然發音和國語略有區別,但是說的還是同一個字,整體上字數、語序沒有太大的變化,就不大會產生嘴型和聲音對不上的違和情況,觀影體驗提高了,觀眾的接受度也就高不少。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形成了一種默認的觀影習慣:英文電影聽原音,香港電影聽國語配音。這種習慣如此頑固,以至於我們現在聽粵語原聲,還是會有不適應的感覺。
不過兔哥自從接觸到粵語原聲之後,發現粵語原聲裡面真的是奧藏玄機啊,尤其是各種當地的俚語、黃段子。比如《國產凌凌漆》裡面的達文西,這個名字就非常的汙……
你要是只聽國語配音的話,那簡直損失了一大部分的精華,有的時候,甚至你連電影名都看不懂!不相信?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一路向西》這部電影,如果你只知道國語發音的話,你的第一印象會覺得,這是部公路旅行片,然後會覺得,電影的內容和這個名字完全不搭。
而如果你用粵語來讀這個名字的話,一讀出口,就會知曉,這肯定是部非常鹹濕的三級片,至於原因是什麼,嘿嘿,我這裡賣個關子,大家自行去百度一下就知道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