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主產什麼蔬菜(聽說菜薹是湖北特產)
2023-06-16 19:13:17
冬春之際,武漢各家各戶的餐桌與宴席上,都少不了菜薹的身影。一盤臘肉炒菜薹,鮮香撲鼻,曾經是多少武漢人的家鄉味覺記憶,承載了幾多回憶和鄉愁。
最近,武漢畫家江中潮發布了一則短視頻推薦洪山菜薹,稱「洪山菜薹是老天爺賜給我們湖北人的最大福分」。沒想到,這一說法引發了熱烈討論,不少外地網友「不服氣」:蘇州、湖南、安徽、溫州都有菜薹,憑什麼說菜薹是湖北特產?
菜薹產地主要有哪些?
能算是湖北特產嗎?
針對上述話題
11日
長江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寶通禪寺洪山寶塔下有約2畝菜薹地,是洪山菜薹最初的發源地。記者任勇 攝
網友不服:你是沒出過湖北吧
「洪山菜薹是老天爺賜給我們湖北人的最大福分。為什麼?是因為到了南邊氣候暖,它不易生長;到北邊氣候冷也不易生長,而唯獨只有武漢有洪山菜薹……」2022年2月19日,武漢知名畫家江中潮發布的一則短視頻,點讚量超1.5萬,多達1.1萬條網友跟評。
江中潮推薦洪山菜薹。
眾多評論中,不少網友直言「不服」,甚至有網友打趣稱:「你是沒出過湖北吧。」
一位蘇州網友說:「在蘇州當地,菜薹3.5元一大把,很常見。」另外一位網友說:「湖南到處都有。」還有網友說「安徽沿江大把的」「溫州表示可以種」……
「別的地方當然能長菜薹,但我要表達的是,洪山菜薹是上天賜給武漢人的口福,特殊的氣候和土壤,造就了武漢這道地標美食,我們對食物要心懷感恩和敬畏之心……」11日,江中潮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發視頻前,他在東西湖石榴紅村的文藝家農場創作了一幅菜薹國畫。
江中潮創作的菜薹國畫。本人供圖
「創作完之後,我有感而發,沒想到會引起網友這麼大的關注和爭論。」江中潮說。
境外中國人自己種菜薹一解鄉愁
菜薹的產地主要有哪些?11日,湖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聶啟軍介紹,長江中下遊地區是菜薹的主要栽培地,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三地的菜薹品系各有特點,已發展到七八十個品種。
2022年1月8日,在洪山區石牌嶺西路的洪山菜薹原產地,市民們利用雙休日來到這裡採摘正宗的洪山菜薹。記者金思柳 攝
他介紹,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全國菜籃子工程的興起,菜薹被推廣種植到全國各地,在寧夏、雲南、貴州、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南北各地都有種植,但作為一種適宜露天生長,又不耐凍害的蔬菜,大棚種植缺乏經濟性,因此在北方基本上是零星種植。
菜薹做出的美味菜餚。記者金思柳 攝
如今,菜薹早已遠渡重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也能看到菜薹的身影。
旅居日本琦玉的武漢市民尹女士向記者介紹,在當地超市,一小把(半斤左右)紅菜薹售價140日元,大約相當於人民幣8元。她特意看了一下產地標籤,為日本本土生產。
尹女士表示,當地氣候和武漢差不多,如果自己想種紅菜薹,只需到超市買種子,自己就可體驗播種和收穫的快樂。當地有院子的中國人,會自己種菜吃,吃不完會在中國人圈子裡分享,一解鄉愁。
2021年2月2日,位於石牌嶺西路上洪山菜薹原產地的菜薹。記者任勇 攝
論品質論規模,菜薹當得湖北特產
聶啟軍介紹,湖北品系以洪山菜薹中的「大股子、胭脂紅、十月紅」最具代表性,特點為植株長勢旺、耐寒、晚熟、口感甜、綜合品質好,相比而言薹葉少,符合湖北人不喜食葉的習慣,清炒口味也佳。
2022年1月8日,在洪山區石牌嶺西路的洪山菜薹原產地,新鮮的洪山菜薹。記者金思柳 攝
據介紹,現存公認的洪山菜薹原產地有兩處,分別位於洪山區寶通禪寺內和石牌嶺西路一號。相比普通菜薹單株30克至50克,洪山菜薹單株可重達100克左右,個別粗壯單株甚至可達300克。洪山菜薹除外形肥壯外,色澤也較淺紅,口感較清甜。
2021年2月2日,工人在位於石牌嶺西路上洪山菜薹原產地裡搬運剛採摘的菜薹。記者任勇 攝
菜薹能否當得起「湖北特產」的名頭?聶啟軍說,洪山菜薹的栽種歷史,史籍記載可追溯到唐朝。因其花薹粗壯,口感甜,不帶辛辣苦澀,品質上乘,最適宜鮮食,甚至可直接生吃。武漢秋季短、冬季長,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適宜的低溫冷涼氣候條件,決定了洪山菜薹的品質。
2020年,洪山菜薹被評為「我喜愛的湖北品牌」。馮軍供圖
「不論是歷史還是氣候,長江中下遊地區是菜薹的主要栽培地。其他地區有,但都是零星的,論規模,湖北種植面積40萬畝全國第一,論品質,武漢有洪山菜薹的特色地方品種,已申請了原產地保護。從這兩點來說菜薹是湖北的地標性蔬菜並不為過。」聶啟軍說。
2021年2月2日,賈師傅在寶通禪寺洪山寶塔下的菜薹地裡採摘菜薹。記者任勇 攝
市民偏好家鄉菜薹
對於網上的爭論,一位身在外地的武漢網友表示,還是家鄉的菜薹好吃,味道甜一些,尤其是打霜或者下雪後,菜薹最有味。「我比較過,與在外地買的菜薹相比,家鄉的菜薹味道入口甘甜一些。」
在武漢經營眼鏡店的朱玉葉,老家在江蘇溧陽。她告訴記者,老家也有紅菜薹,不過相比武漢洪山菜薹,明顯纖細不少。剛來武漢時,她聽說洪山菜薹是武漢特產,特意花198元買了一個禮盒郵寄給朋友。
2021年2月2日,剛採摘的寶通禪寺洪山寶塔下的菜薹。記者任勇 攝
身在鄭州的武漢人徐先生稱,幾乎每年春節他回漢南老家探親,每餐都須吃臘肉炒菜薹。返程時,他和妻子還都會在車子後備廂裡塞幾捆武漢的菜薹帶回家。「在鄭州時,親朋好友來我家做客,我總會推薦親朋好友嘗一嘗武漢的菜薹,都是好評!」徐先生笑著說。
這些年,洪山菜薹協會會長馮軍一直致力於推廣洪山菜薹。「每到菜薹上市季,我都接到不少電話,一半都是找我買菜薹的。
長江日報出品 採寫:記者尹勤兵 攝影:記者任勇 金思柳
來源: 長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