畹町新的口岸叫什麼(中緬邊貿特色小鎮)
2023-06-17 01:07:26 1
小鎮是一種充滿神秘、詩意的精神家園。
畹町系傣語,意為太陽當頂,所以人們喜歡把畹町叫做太陽當頂的地方。
畹町位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南部,與緬甸領邦九古鎮一河相隔,面積103平方公裡,國境線長28.65公裡。人口不足兩萬人,是一座典型的民族聚居鎮,居住著傣族、德昂族、阿昌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他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族風情和邊境風情構成了畹町特色鮮明的本土文化。
畹町大概位置
畹町國界位置
莫裡瀑布又稱扎朵瀑布,位於芒市、隴川、瑞麗三縣市結合部的莫裡峽谷,藏於山巒疊翠、萬木崢嶸、雙峰對峙的廣弄山和廣馬山之間的熱帶雨林深處。清澈的泉水從60米高的懸崖陡壁傾瀉而下,形成了"疊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的景象,瀑布下又有溫泉湧出,景觀十分奇特。莫裡瀑布為德宏乃至滇西南落差最大瀑布,隱藏在世人目光之外依然溫暖的雨林、水流湍急的飛瀑在世間的一角肆意美麗著。
這裡全年綠意盎然,野生植物達1500多種,各類花卉及香料近500種,被譽為人間仙境,是我國負氧離子很高的天然氧吧,也是少有的天然的自然博物館。
莫裡瀑布
動物繁多
莫裡瀑布
莫裡瀑布周邊森林
"一寨兩國"位於有名的中緬邊境71號界碑旁,是典型的"一個寨子兩個國家"地理奇觀。寨中的國境線以竹籬、村道、水溝、土埂為界,將一個傣族村寨一分為二,中方一側的稱為銀井,緬方一側的稱為芒秀。邊民們每月數十次地穿越國境線而渾然不覺。寨子裡的老百姓語言相通、習俗相同。具體介紹其中的花樣國界線。
一國兩寨 大門
石碑界限石碑界限
鐵絲國界線在瑞麗市姐告口岸,瑞麗口岸的旁邊,這根高高的鐵絲網便是國界線。不過這樣高的國界線並不能抵擋兩國人民的貿易往來,一些小商品比如香菸,還是可以通過比較大的孔洞來進行交易的。
鐵絲國界線
小溪/河流國界線以山川河流作為分界,這樣的國界線是非常普遍的,但你真正近距離接觸的國界線又有多少?我們在中緬公路畹町口岸看到,整個國界就是以一條不起眼的小溪為界。
河流國界線
中緬國界畹町橋該橋於1938年搶修滇緬公路時初建,成為當時我國對外聯繫的唯一國際交通口岸,幾百萬噸軍援物資從橋上通過運往內地,因而名震一時。
中緬國界畹町橋
玉石國界線黃色代表中國境內,白色代表緬甸境內。在這樣一條小路上行走,身處兩國,感覺尤為不同。
玉石國界線
地圍欄國界線這個圍欄貌似普普通通,但對面就是緬甸。這樣的國境線同樣位於銀井"一寨兩國"內,對面緬甸居民的建築和音容笑貌都清晰可辨。
地圍欄國界線
地面劃線國界線在銀井邊界檢查站,我們看到這樣的國界線,以地面畫線為界。這樣的界線通常出現在口岸和檢查站,以表示黃線兩端道路的地段歸屬。
地面劃線國界線
滇緬公路,從中國雲南直通緬甸,與緬甸中央鐵路連接,直接貫通緬甸原首都仰光港;它是一條血淚路、英雄路。
1938年,滇緬公路全線貫通,滇西20萬各族人民僅用八個月的時間便在雲貴高原橫斷山系的崇山峻岭和急湍河流中,用雙手摳出來這一條近一千公裡的抗戰血線,打破了日軍的封鎖。
在修建過程中,有三千餘人死於爆破、墜巖、墜江、塌方、疾病等;因公傷殘1200餘人,慘不忍睹;每一公裡公路底下,就有超過三個民工的白骨。
滇緬公路大概位置(白色)
畹町當地老闆姓人家門口,有一個涼水亭,當地的人會在涼水壺裡灌上清水,款待來自四面八方的不知名的路人。如果你口渴了,可以喝上這一口清涼微甜的畹町水。
傣族風俗涼水亭
這似乎小朋友的胞波,這裡有很多各種語言的書籍,中國、緬甸的小朋友混合在這裡學習。他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國家,但是他們在這裡相識相遇,相互組成了一個美好可愛的團體。
國門書社 閱讀者們
1939年,東南亞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在得知祖國需要大量汽車司機和修理人員之後,號召華僑中的年輕司機和技工回國參加抗戰,與國家一同戰鬥。眾多愛國華僑踴躍報名,有的甚至放棄了當時的優越條件,當時志願回國援助抗戰的華僑前後共有3192人。他們被稱為"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先後9批回國。
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時間,滇緬公路一共搶運了50多萬噸軍需物資和1萬5千多量汽車還有那些無法統計的其他物資及用品,根據統計,抗戰中中國軍隊的物資和裝備幾乎有一半是通過滇緬公路運進來的,而運輸著這些物資的汽車,正是由南僑機工們和其他司機一起駕駛的。他們為抗戰做出的貢獻,正如"南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底座上書寫的四個大字"赤子功勳"。
俯瞰圖
內部陳設
是的,當你細檢歷史末屑,你會發現,所有抗戰時史記中,"南橋機工"這個四個字,就如同他們曾經傾灑的殷殷鮮血滲透於大山的肌理中,你難以辨別哪一線巖層疊壓著那犧牲;如同他們輒下的道路,你難以分抉哪一粒塵沙曾飛揚著他們的精神。那麼,剩下我輩可做的事,唯有"祭"了。
彩雲之南既是我們中國的大後方,也是我們中國的最前沿,相信這裡將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邊境風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