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更喜歡在電影院看電影(熱鬧過後才是考驗)
2023-06-06 03:29:58 1
為什麼更喜歡在電影院看電影?熱鬧的暑期檔落幕,在等待國慶檔的日子裡,電影市場進入相對平靜的「空檔期」對於正在過緊日子的電影院來說,熱門檔期有多熱鬧,「空檔期」的平靜就有多焦慮,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為什麼更喜歡在電影院看電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為什麼更喜歡在電影院看電影
熱鬧的暑期檔落幕,在等待國慶檔的日子裡,電影市場進入相對平靜的「空檔期」。對於正在過緊日子的電影院來說,熱門檔期有多熱鬧,「空檔期」的平靜就有多焦慮。
「空檔」焦慮並非無病呻吟。這兩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傳統院線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據報導,擁有全球第二大院線的英國「電影世界」集團考慮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危機之下,甚至有人對電影院的未來發出了這樣的悲觀論調:我們是否還需要電影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如今的電影院,早已不只是放映、欣賞電影的場所,同時也是人們休閒社交的去處。到影院看電影已經成為不少人的節日消費「標配」。老百姓在觀看電影的同時,還會產生其他消費,帶動周邊餐飲、娛樂等業態發展。從回歸電影本身的角度看,很多精心製作的特效大片專為大銀幕而生,那種沉浸式觀影體驗是線上娛樂和手機小屏無法獲得的。
疫情扼不住電影業的喉嚨,但疫情之下暴露出傳統院線的一些短板,也值得深思。過去10年,電影市場高速發展,引來大量業內外資本競相湧入影院賽道。攤子越鋪越大,經營理念卻沒有與時俱進。我國電影院線數量已經位於全球第一,但單塊銀幕票房和人均票房貢獻仍然偏低,反映出我國影院規模與效率之間存在矛盾。未來,電影院發展拼的不再是擴張速度,而是精細化運營能力,傳統院線洗牌整合很可能加速。因此,要走出「空檔期」焦慮,傳統院線還需要練「內功」,挖潛力,想辦法讓「空檔期」熱起來、忙起來。
一年只依靠幾個重要檔期不是健康的發展模式,有必要進一步提升電影院的時間和空間利用水平。放映音樂會、體育賽事等非電影內容是一些發達國家影院收入的主要來源。除了傳統業務之外,在影片供應相對不足的市場環境下,國內一些電影院正在嘗試「影院 」戰略,通過劇本殺、脫口秀等不同業態與影院結合,提升影廳利用效率,為影院創收。電影院還可以圍繞電影內容做文章,提供增值服務,進一步增加社交屬性。比如,籌辦電影節、沙龍等活動,策劃交流會、影迷見面會等,電影周邊活動不僅能為電影院聚人氣,也有助於發掘電影的衍生價值。
傳統院線也可以各美其美,避免同質化競爭。過去,每逢熱門檔期,各大影院集中放映相同的片子,檔期一過又陷入無片可放的尷尬期。要看到,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是豐富多樣的,傳統院線可以結合我國電影觀眾消費行為多樣化的特徵,走差異化發展戰略。探索形成點播院線、藝術院線、校園院線、區域院線等共同發展的發行放映格局,做大非節日市場,促進消費升級。
還可以在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電影產業應對多屏競爭,必須全方位提升大銀幕品質。傳統院線要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搶佔技術創新高地。十年來,我國院線技術不斷升級,從2D到3D,如今已經能為觀眾提供4D、IMAX銀幕、杜比影院等多種銀幕選擇。《「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電影特效技術發展。在做大做強已經形成優勢的電影科技自主品牌的同時,有必要加強對5G、120幀、實時3D裸眼系統等最新領域技術的探索應用和發展布局。
有觀點指出,傳統院線要充分把握網際網路技術,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產業模式升級,聚焦會員進行深耕,提供社區式服務擴展。這種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超級院線模式,有望成為未來新的發展方向。
作者姜天驕,原標題《「空檔期」考驗影院精細化運營能力》
來源: 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