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旅遊背景(四川省閬中市古稱保寧)
2023-06-18 16:07:49
閬中隸屬於四川省南充市,古稱保寧,2000多年來,為巴蜀要衝,軍事重鎮,有「閬苑仙境」、「閬中天下稀」之美譽。總面積1878平方公裡,總人口86萬。是中國生態建設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一、歷史沿革
1、古為巴國別都。戰國秦惠文王置閬中縣,屬巴郡。東漢建安中、三國魏、晉屬巴西郡。南朝宋於縣置北巴西郡,梁置南梁、北巴州。西魏改為隆州,改北巴西郡為盤龍郡,閬中縣為州郡治。
2、隋開皇初廢盤龍郡,因避文帝父諱改名閬內縣。大業初於縣置巴西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復名閬中縣,為閬州治。元為保寧路治。明、清為保寧府治。
3、1913年屬川北道,1914年屬嘉陵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1933年析置閬蒼縣、閬南縣,屬川陝革命根據地。1935年春紅軍北上後撤銷。
4、1950年屬川北行署區劍閣專區,1952年屬四川省廣元專區。1953年劃入南充專區,1968年屬南充地區。1991年撤縣設市。1993年由南充市代管。
二、地名來歷
以嘉陵江境內段古稱閬水,「其山四合於郡,江水迂曲,繞城三面,城居其中」,故名。《舊唐書·地理志》:「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
三、風景名勝
1、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位於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西街59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
2、閬中清代考棚。是川北貢院的俗稱,也稱閬中貢院、四川貢院,位於閬中古城學道街中部北側,是清初朝廷掄才大典的重地。川北道貢院是目前全國能夠看到全貌的唯一的中國古代鄉試貢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處高等級科舉考場。
3、巴巴寺。位於四川閬中市城區東郊蟠龍山南麓。「巴巴」是阿拉伯語「祖先」或「祖師」的意思。閬中巴巴寺原名「久照亭」,佔地1.3萬平方米,富有濃重的伊斯蘭色彩。
4、玉臺山石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閬中市保寧鎮北的玉臺山山腰,為覆缽式喇嘛塔。塔高8.6米,分為塔基、塔身和塔剎三個部分。塔基為四方形,刻四瓣梅花形須彌座。塔身為上大下小長圓柱體,內刻一佛跏趺坐於蓮臺。上裝塔剎,有石雕八力士舉剎身。剎身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塔頂為一焰紋狀圓石。石塔雕刻精美,除局部風化外,基本保存完整。
5、永安寺。寺內院落平坦,布局嚴整,殿宇巍峨,古樸壯觀。建築坐北朝南,南北長 80 多米,東西寬 50 米,總面積 4000 多平方米。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五龍廟。位於四川省閬中市河樓鄉白虎村,為布筒瓦覆蓋的單簷歇山式屋頂,面闊3間,簷柱側腳明顯,前簷下施六鋪作鬥拱出雙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華拱左右各出斜拱,極為別致。
7、觀音寺。坐落於四川省閬中市城東公園路,建於明朝,是佛教聖地。寺內藏經有八百餘卷,但在民國初年因火災不慎而燒毀,如今只有天王殿、羅漢殿、大雄殿保存完好。
8、老觀古鎮。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2005年9月被批准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自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改白馬義陽郡為白馬郡並置奉國縣,歷隋唐、五代、宋均為奉國縣,元代撤縣,奉國縣存在728年,明清先後更名為奉谷鄉,重錦鄉,直至清末,一直是當地治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