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紅色人物(講好四史故事)
2023-06-18 16:01:51 3
懷化紅色人物?20世紀70年代之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還只是一個名叫榆樹灣的小鎮,人口不到3000,到處是荒山只有一個糧站,一間郵局,一家糖廠和一個豆腐作坊,打鐵鋪是重工業,彈棉花是輕工業,破舊的木屋圍出一條青石板的老街,一支煙的工夫就可以走一個來回,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懷化紅色人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懷化紅色人物
20世紀70年代之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還只是一個名叫榆樹灣的小鎮,人口不到3000,到處是荒山。只有一個糧站,一間郵局,一家糖廠和一個豆腐作坊,打鐵鋪是重工業,彈棉花是輕工業,破舊的木屋圍出一條青石板的老街,一支煙的工夫就可以走一個來回。
一切的改變,開始於1970年8月,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親自審批,定下了湘黔、枝柳兩條鐵路在此交匯的方案。1970年9月的一天,伴隨著嘹亮的歌聲和整齊的步伐,一支龐大的隊伍開進了榆樹灣鎮。10月,百萬建設大軍在湘黔沿線擺開戰場。為了不給當地百姓增加負擔,會戰大軍遍地扎工棚、四處搭爐灶,形成了白天人山人海,紅旗招展,晚上燈火通明,綿延百裡猶如火龍的「壯麗景觀」。
這是一場改天換地的革命會戰。在開進懷化的修路大軍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她們是奮戰在辰溪火馬衝前線工地的湘黔鐵路湘潭分指女子連。這些被稱為「鋼鐵姑娘」的女民兵,全部來自毛主席的家鄉。
湘潭女子連有三個排100多人,小的才17歲,大的也就20來歲,這些笑容燦爛的年輕女孩們,在建設工地上卻是與男民兵較勁的鐵姑娘。她們同樣承擔著挖土方、打夯、爆破、抬枕木、打鋼釺、鋪軌架梁等繁重的勞動。手掌腳掌起泡掉皮是常事,生病也不下前線。因為勞動強度大,幾位姑娘肝功能不正常,變得異常消瘦,指揮長命令譚彩雲等幾個姑娘在工棚休息,負責後勤,可等領導一走,大家扛起鋤頭,又偷偷上了工地。
工作辛苦,生活中也多有不便,白天勞動,要方便就由七八個姑娘圍成人牆當「廁所」。晚上燒水洗澡,就用竹蓆圍成圈,一人洗澡,同伴放哨。山裡毒蛇、毒蟲、野獸出沒,晚上姑娘們就輪流站崗。種種困難,都被「鋼鐵姑娘」們一一克服。
1971年,女子連負責的火馬衝羅家灣隧道率先貫通,女子連成了湘黔鐵路建設的標杆。她們充滿豪情為鐵路建設揮灑青春與汗水的身影,也是所有湘黔鐵路建設者的縮影。
「雪峰腹地鑿隧道,沅水河上架鋼橋。削峰填壑修鐵路,會戰湘黔逐浪高。」一位當時的建設者寫下的詩篇生動刻畫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經過兩年的奮戰,1972年10月13日,湘黔鐵路湖南段全線貫通。第一輛火車開進懷化時,鐵路沿線站滿了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火車的群眾,有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來看火車,激動得淚流滿面。
當時的火車司機何重陽回憶說:「蒸汽車頭拉了12節車廂,一路上都是免費坐車,好多當地的老百姓生平第一次坐上了火車。」
從此,中國的版圖上,懷化,一座火車拖來的城市悄然崛起。從火車站沿線拓展開去,懷化城市開始了裂變。1977年,城區人口急劇增長到7萬多。1979年4月,國務院下文批准成立縣級懷化市,並保留懷化縣建制。1983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懷化縣,併入懷化市,地直機關由安江遷至懷化。1998年,懷化撤地設市。
21世紀初,隨著湘黔鐵路複線建成和高速公路開通,以及芷江機場通航,懷化城市發展「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路網結構的完善、城市骨架的拉開,讓青春懷化在一天天長高、長大。2014年12月,滬昆高鐵懷化—長沙段通車,給懷化人帶來了「說走就走」的公交化便利。2018年,懷化至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中歐班列開通。懷化成為中歐班列「朋友圈」的新成員,由此打通了武陵山片區、大西南地區乃至東協地區聯通歐洲腹地的快速通道,貨物運輸節約時間30天以上。2021年9月13日,懷化陸港正式開工建設。
如今,渝懷鐵路、滬昆高鐵、懷邵衡鐵路、張吉懷高鐵穿城而過;滬昆、杭瑞、長芷、繞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芷江機場已開通至長沙、廣州、北京、上海等幾十條航線;水運體系通江達海,西進東出、北上南下十分便捷。在湖南是除了省會長沙以外交通最發達的地級市!
從昔日的榆樹灣到今天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門戶城市,經過不斷地蛻變、成長,年輕的懷化從「火車拖來的城市」發展成為擁有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普鐵、航運和現代航空港的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
五溪兒女正滿懷信心,延續著當年建設者們的豪情和鬥志,圍繞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建設「三城一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新懷化進程的目標奮力拼搏。我們堅信,懷化的發展必將迎來更高更遠的騰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