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歌曲皇后樂隊(皇后樂隊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再一次Rock)
2023-06-18 10:50:43 1
本文作者:綠流
即使是一點都不了解皇后樂隊的人,也一定聽過他們的歌,《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中洋溢的熱情使之長盛不衰。聽皇后的歌,一定要聽現場版,最好還是現場版的視頻,那種感染力,真的可以讓人燃爆。
《波希米亞狂想曲》這部電影由布萊恩·辛格執導,講述了皇后樂隊如何成立、如何創作的的故事。因為主角是搖滾樂隊,所以這部名人傳記片從一開始就不會沉悶,再加上粉絲對主唱Freddie的懷念,影片備受關注,成為衝奧熱門。
皇后樂隊(Queen)1971年成立於倫敦,主唱佛萊迪·摩克瑞(1946年9月5日-1991年11月24日)、吉他手布賴恩·梅、鼓手羅傑·泰勒和貝斯手約翰·迪肯(1997年退休)Freddie Mercury是樂隊的靈魂人物,也是這部電影的第一主角。他創作了許多皇后樂隊的傳世作品。1991年11月23日,在他公開自己身患愛滋病後,次日死於所引發的肺炎。
斯人已逝,但看電影時,卻一直被他與生俱來的熱情所感染,那種熱情在何時何地都能夠點燃生命,rock you,有的人的一生是細水長流,有的人就是蠟燭兩頭燒,大河奔流。
佛萊迪的父母出身英屬印度,在坦尚尼亞工作,他也出生在那裡。他的家族屬於帕西人,亦作Parsee,是生活在印度的波斯人,帕西人的先祖為了避免迫害而從波斯移居印度,是波斯瑣羅亞斯德教徒的後裔,主要生活在孟買市以及附近,在今巴基斯坦的喀拉蚩和印度的班加羅爾也有一些。
1964年,父母工作的地方陷入戰亂,全家逃難到英國,他進入了西倫敦的艾爾沃思工藝學院(現西泰晤士學院)主修藝術。佛萊迪從小就表現出在音樂上的天賦,藝術都屬觸類旁通的,他大學畢業取得了藝術與圖形設計的學士學位。
出於對音樂的熱愛,副業是工作,主業是搞樂隊,在70年加入Smile樂隊,後改名 「Queen」,佛萊迪還設計了樂隊的logo。皇后樂隊的徵途雖不是一下爆得大紅,也算是順風順水了,1973年發行首張錄音室專輯《Queen》,正式出道,並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巡演,次年發行第二張錄音室專輯《Queen II》,並進軍美國,並在BBC的節目中表演,《Seven Seas OfRhye》一曲進入了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單曲榜第十名,專輯《Queen II》打入專輯榜的第五名,第三張專輯《Sheer Heart Attack》也應運而生衝上專輯榜亞軍之位。樂隊開始在歐美受到關注,1977年,單曲《BohemianRhapsody》獲得第1屆全英音樂獎最佳英國單曲,這首歌,正是《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部電影名稱的來源。
Bohemian Rhapsody
Queen - Wayne's World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這首歌結構複雜,風格跨度之大,包括了歌劇,重金屬,清唱等,全曲長6分鐘,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是鋼琴伴奏,傾訴一個小男孩殺人後自己心靈上的衝擊;第二章用詠嘆調的形式,展現小男孩向他媽媽交待罪行的情景;第三章大合唱,講男孩死後接受天堂和地獄的審判,他祈求寬恕,還是被拉入地獄;第四章用金屬的手法來表現男孩的憤怒和反抗。最後第五章,重新回到鋼琴伴奏,男孩感到絕望並且認命。
這首本不被發行方看好的單曲,在推出後,卻獲得了巨大成功:在英國單曲榜連續九周冠軍,英國國內銷售超過200萬張,還創下當時英國史上銷售最高單曲紀錄。
樂隊成員認為這首歌也是佛萊迪人生觀的寫照。1985年溫布利體育場舉行的 「Live Aid」 援助非洲義演上,樂隊唱起了這首歌.
這次演唱會匯集了英美最當紅最有分量的歌手和樂隊,如:MJ、U2、Sting、Queen、David Bowie、Joan Baez、The Who、Elton John、Madonna、Paul McCartney、Neil Young、Eric Clapton、Duran Duran、Bob Dylan 、B.B. KING……
他們期望能募款七萬五千英鎊來幫助非洲難民。整場演唱會長達十六個小時,有七萬多名現場觀眾,最終募集到5 000多萬美元的巨款,這就是音樂的力量。
音樂現場的萬人大合唱也出現在了電影結尾的部分,再次讓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大衛·鮑伊說:「在所有演出層次達到戲劇化程度的搖滾歌手中,佛萊迪依然遠遠超過了其他所有人。」......「他超越了極限。我只親眼見過演唱中的他一次,結果,確實就像傳說中的,他是一個能將觀眾掌握在手掌心裡的男人。」
影片中我們完全能了解到佛萊迪是如何成就了自己。
剛出道,當別人都看不慣他一口齙牙時,他安慰自己:齙牙讓我的口腔比常人大,發聲更有優勢。為了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視覺上也不含糊,精心挑選華麗的演出服。所以說啊,做明星一定要長得有特徵,才能被一眼就記住,齙牙、異色瞳孔、異域風情服裝、前衛妝容、視覺藝術,這都是上世紀老前輩們的法寶。
真正的明星是他去影響觀眾,用先鋒的東西去衝擊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而不是一味迎合觀眾,做觀眾的寶貝孩子或溫柔情人。自己都沒有個性的人,怎麼配做別人的偶像。
在藝術中探索的人,升天入地求之遍,做出什麼驚世駭俗的事也不為過,只想著表達出更為強烈的感受,像地震,像海嘯,方能成為銘記史冊的經典。靈光乍現的那一刻,簡直就是上帝指著他的頭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
除了造型一鳴驚人外,作品也一定要不斷錘鍊。一首歌的誕生,需要不斷的試驗,加入新元素,調整、融合、突破。整個團隊的頭腦因為一股創作熱情接二連三地掀起風暴,每一次創作都把自己的身體和頭腦使用到極限。
面對唱片公司時,要能說服熟悉市場的投資者認可那些超越市場的東西,堅持,甚至反抗,只為給自己的作品應得的待遇。
藝術創作之外,還要面對真實的自己:興趣、愛好和性取向,也要有面對緋聞和惡意中傷的勇氣,既然無法與公眾和平相處,那就去挑戰他們。藝術家是敏感的,但並不懦弱。那些記者,他們關注你的私生活,而不是你的作品,甚至你的粉絲也只想模仿你酷酷的裝扮,而根本就不理解你的作品。Kurt Cobain 的自殺,其中一個願意就是不滿粉絲對他盲目追隨卻不去理解他的作品。
最令我觸動的一點是,當弗萊迪得知自己換上愛滋後,他不要同情,不要藉此去教育公眾,而是堅守自己的定位,一個音樂人,一個傳奇,用有限的生命繼續創作,死而後已。
他享年45歲,但他的作品長盛不衰。同樣不朽的,還有那個包容一切叛逆的美好時代。而我,曾經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短小簡單的一篇文章,不足以表達出我對他們的愛,更無法展現音樂和電影的震撼,最好的了解,還是去聽歌、看片,希望多一點人能看到這部電影。)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