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最難懂的方言(正在消失的地方鄉土文化)
2023-07-02 22:44:13 1
#頭條創作挑戰賽#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分享與討論,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我是瀘州地方人文學者(學習及傳播推廣者的簡稱)江陽沽酒客。
方言,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傳承,也是為數不多可以保留鄉愁的記憶之一。假如一個地方的方言被徹底拋棄,那麼這座城市將失去它存在的意義。這不是危言聳聽。
我們國家地域廣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承載著各民族、各地方歷史、文化特色、文明演變的東西現今很多都逐漸凋零了,就拿江陽沽酒客的家鄉瀘州來說,這裡雖然有三千年的歷史古城,但是到了今天,瀘州保留下來的歷史古蹟還能見到的,真的是鳳毛麟角。而且還很少被重視。
唯獨生命力強大的就是本地「方言」,也就說瀘州話。不過,雖然現在瀘州三區四縣的交流還是以本地方言為主,但是隨著現代普通話大力推廣的今天開始逐步走向弱化。如今,一些瀘州年輕人形容的「土得掉渣」的地道的「土話」用詞和腔調也只能在老一輩人口中能聽到了。
隨著電視劇、電影、新聞、廣播、學校教育、辦公場所都極力要求運用普通話,普通話也變成了最權威的語言,不會說普通話變成一種「落後」、「土」、「沒文化」的代名詞,致使從80、90後從雙通方言和普通話,到00後、10後很少能聽到一口地道的方言口音了。
我們並不排斥說普通話,這跟地方方言並不衝突。但是今天,不少瀘州人的思想意識裡面對普通話的牴觸還是有些莫名其妙的。
瀘州話是地方母語,普通話是通用國語,普通話的推廣便於今天活動範圍比祖輩更大的我們,可以外出時,方便溝通,當然也是北方強勢文化的主導原因。但是說普通話,不管說得標準與否,我覺得,咱們首先不要排斥,因為對外地人說普通話是一種尊重,如果對方吹毛求疵,對你發音冷嘲熱諷,那麼是對方沒有素質,我們不必難受。
當然,你非要歪著頭說,顯示與眾不同,又說人家瞧不起你,那肯定談不攏。
如今,瀘州人說瀘州話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思維模式變化,我們以前的瀘州話發音及瀘州思維。如今是瀘州話發音普通話思維。比如今天我們說「他」很少會說「納」音來替代,但是「他」的讀音又不是成都話的發音方式。比如今天瀘州一些小孩子讀「北京」跟我們讀「北京」的發音方式都有區別。現在習慣用普通話的方式去讀,聽起來怪怪的,當然這是一種習慣問題。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原因,這裡就不一一細說。
首先,瀘州話是四川話體系下的地方方言,屬於西南官話四川話灌赤片岷江小片,保留入聲,語速較快,但是屬四川話入聲獨立區中入聲讀中平調、自成調一類。
廣義的瀘州話是指瀘州境內使用的四川方言,包含了岷江小片和客家語——土廣東話;狹義的則是以瀘州主城區(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及周邊地區為代表的岷江小片四川話。
瀘縣、合江縣、古藺縣西部、敘永縣、宜賓江安縣、自貢市富順縣懷德鎮等地也與主城區基本一致。特點是古入聲自成調類且平翹不分,與宜賓話、樂山話比較接近,其中古藺縣城的方音存古蜀語特徵更多。
瀘縣北部的大田鎮、嘉明鎮、喻寺鎮等鄉鎮的方音則屬灌赤片仁富小片(與自貢話基本一致),古藺縣東部的太平鎮、大村鎮、 龍山鎮、 觀文鎮、 石寶鎮、 丹桂鎮特點是古入聲歸入去聲且平翹不混,其中古藺與雲南、貴州交界地區與雲貴口音接近。
所以,在說瀘州話的同時,三區四縣也有一些爭議和分歧,導致部分人針鋒相對。就是誰代表瀘州話。我覺得這樣去槓就沒有意思了,只要今天屬於瀘州轄區範圍都是瀘州話範疇,當然,區縣差別又賦予了瀘州方言更多豐富的元素。
對於外人來說不好分辨,一般不深究的瀘州人也搞不清楚,但是喜歡語言藝術和善於觀察的瀘州人,則常常覺得很有意思,也造成了一些幽默元素。
從某種意義上說,狹義的瀘州話是以瀘州主城區(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及周邊地區為代表的岷江小片四川話。更具瀘州代表性,但是幽默和滑稽,以及特色來說,合江、敘永和古藺的發音更加有趣和幽默。
所以,瀘州話要進行分享和書寫,起碼要分好幾個不同區域來研究,也非常有意思。
方言在平時你看不出它的效果,一旦離鄉背井或者一個群體裡面,要是遇到說家鄉話的,親切和底氣一下都出來,你說怪不怪。
所以,保留方言,不是不與時俱進,也不是不融入其他,而是記住自己的根,保留一種鄉愁和傳承。各位怎麼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