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生意慘澹的原因(廣州一影城店長回鄉賣荔枝自救)
2023-07-03 09:49:09 4
韋淮,海珠區寶崗大道廣百新一城廣州C 影城的店長,她原先預計春節檔那一個月能把這家新店的經營做到500萬元,誰能想到直接歇業?「失落、不開心肯定會,但總要明白,這就是現實。」如今已經在為新一年元旦檔、春節檔備戰的韋淮,笑著說這句話,聽不出訴苦的意思。
廣東人愛說「馬死落地行」這句話。韋淮不僅會說,而且真的會做。在影院停工的170多天裡,她回到家鄉茂名幫著爸爸在網上賣荔枝,賣了4000斤,還登上微博熱搜。
受訪者小檔案
姓名:韋淮
單位:廣州C 影城
職務:店長
年齡:80後
「「我們對春節檔的成績預期超級高,也進了幾十萬的貨,包括食品什麼的。疫情一來直接停工。」
韋淮去年7月才到C 影城當店長,但她當時入行已經10年。「2009年大學畢業入行,剛好《阿凡達》上映,電影院行業開始騰飛。這10年中,我在院線這行各種崗位都做過,從國內知名連鎖影院品牌金逸影城到後來的CGV影城。2019年4月份,覺得想調整就辭職回家休息。到了7月份,朋友問我有沒興趣接手這家新店,我就來了。」
把老城區的新影院從頭做起,韋淮很樂意接受這樣的挑戰。幾個月時間她也帶領團隊建立了社群,這家新影院也有了一批忠實影迷。她沒料到的是更大挑戰,是新冠疫情。
「我們對春節檔的成績預期超級高,也進了幾十萬的貨,包括食品什麼的。疫情一來直接停工。」
「沒時間懵,懵也沒用。這種事情遇到了也沒辦法,當時公司應對最好的地方是給出明確答覆,說停就停,談好要辭職的員工給足賠償。說清楚情況,之前儲備的幾十個兼職及時停工,安排大家回去。我和正式員工們『打掃戰場』,能退的貨退,同時也在社群賣貨,影迷朋友們很捧場,這個過程花了大概一個月。」
韋淮(中)耐心解答顧客疑問。
「「我沒有太沉浸在『等待』這件事上,2月份等、3月份等,4月份還繼續等?」
停工領低薪的日子,韋淮並不想多說有多苦。她離婚了,有一個在讀幼兒園的女兒,當時焦慮感越來越重,因為根本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到頭。但女兒在身邊,我慢慢平靜下來,我家旁邊是白雲山,每天帶她爬山,以前沒時間看的書我看完了,還自學了吉他。」
工作多年的韋淮停工的日子雖然不至於沒法維持生活,但「食谷種」過日子,人不踏實。
韋淮說:「我沒有太沉浸在『等待』這件事上,2月份等、3月份等,4月份還繼續等?其實行業裡有很多人已經主動去做一些副業了,我看到有賣酒的,包括做淘寶那種賣券的。」
韋淮想到回老家茂名,「老家有種荔枝、龍眼,我回去有水果可以賣」。
韋淮朋友圈裡講述了自己賣荔枝的經歷。
她回家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要面對爸爸。韋淮說她和爸爸脾氣都不好,聊上幾句就會吵架,父女「不和」多年了。「我爸自己開過電影院,但他非常反對我做這一行,認為我該當個老師、考個公務員,過安穩日子。我現在,工作停了收入沒了,又已經離婚,這次帶著女兒回家前我就想,我要克制自己,不能和爸爸吵。」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嘛」,韋淮說。以前在家待不到幾天就和老爸吵架,然後回廣州的韋淮,這次沒法「翻臉走人」,她只能爭取去適應一切。
從沒管過家裡果園的她,回家爬樹、摘果,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賣荔枝、龍眼,一開始只是隨手轉發,沒想到朋友圈很多人來買,而且還帶了更多朋友來買,影院店長回家賣荔枝就成了微博熱搜,成為疫情期間影院從業者自救的一個代表事件。
「我爸是『老廣工』畢業生,他見我在微信群賣水果賣得挺好,也在他的同學群賣,他的同學遍布全國各地,一吆喝也很多人買。」
在賣水果的過程中,父女溝通越來越多。「他還是會罵我,但我都嬉皮笑臉,他有一天突然說『韋淮,我不會再罵你了,因為你臉皮太厚』。爸爸說完,我們倆都笑了。他每天中午都會和朋友打麻將,他後來每次去打麻將都說自己是去賺錢給我花,因為我失業了,很搞笑的。」
「「收到影院復工消息時,我正在果樹上,當時第一反應是:龍眼還沒賣完!我要趕緊促銷。」
韋淮想到自己終有一天能和父親和解,但 「疫情讓這一天提前到來」。父親甚至有點捨不得韋淮回廣州,「我們現在感情可好了,整天視頻。」
影院還是復工了!韋淮說:「我還有賣龍眼的,收到影院復工消息時,我正在果樹上,當時第一反應是:龍眼還沒賣完!我要趕緊促銷。」
影院復工那天,韋淮心裡是忐忑的,當時影院座位只能開放三分之一,不能賣食物。復工會虧錢,但一直不復工,就一直會虧錢,而且虧更多。
放映後,韋淮親自監督員工消毒放映廳。
韋淮召回了10名同事,「前一兩個星期撐得很辛苦,但國家也支持影院復工,片源很重要,8月《八佰》上映火了一波。國慶檔又火一下,目前和去年同檔期比,影院的營收算是恢復了60%~70%。」
關於今年經歷的種種,韋淮始終是笑著說的,但她用一句話總結今年時,她說「特別辛苦」。但苦也推著她尋找出路,她找到賣水果這個「副業」,也找回了父女感情。
至於明年的期待,韋淮說:「愛電影,會繼續把這家店做下去。但副業也不能丟。」今年雖然賣荔枝賣到上熱搜,但並沒賺多少錢,「因為賣得太便宜了,明年我還繼續賣,但價格要漲點。」
2020感悟:
收入少了,但賺到了親情和副業。
2021展望:
電影要做,荔枝也要賣,想想還有什麼可以開拓的。
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馬澤望
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