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兔2成都海報引熱議(比得兔2兔兔可愛)
2023-05-26 12:15:56 3
Erma馮
作為真人CG電影的《比得兔2:逃跑計劃》(以下簡稱《比得兔2》),雖然在血統上是澳大利亞與美國的合拍電影,但整部電影與好萊塢習以為常的浮誇畫風可以說是格格不入,氣質更接近於英國主導出品的《帕丁頓熊》系列(2014、2017)。
儘管《比得兔2》是原創故事,不得不說主創團隊在繼承原著作者碧翠絲·波特本人的英式幽默上,範兒還是學得蠻到位的。
《比得兔2:逃跑計劃》海報
在數碼技術的加持下,真人CG電影做到形神俱備,已經不是太大的難事。回看《誰陷害了兔子羅傑》(1988)、《加菲貓》系列(2004、2006)以及《藍精靈》系列(2011、2013),《比得兔2》裡動物和真人的同框鏡頭處理得無疑更自然更流暢。
而相比《刺蝟索尼克》(2020),以及今年年初上映的那部惡評如潮的《貓和老鼠》,《比得兔2》因為角色在建模上不拘泥於原著的紙片動物二維畫風,有立體感,又毛絨絨,於是顯得更「真實」,也更「萌」。
對於信奉「萌即正義」的觀眾,看一群動物(除了比得兔一家,還有狐狸、刺蝟、豬、獾、鴨、青蛙、麋鹿等)在大銀幕上打打鬧鬧,就已經值回票價。但《比得兔2》沒有止步於「賣萌」。
影片裡作為「熊孩子」的比得兔,能「熊」得不讓觀眾討厭,得歸功於編劇並沒有居高臨下地以成年人的視角處理劇情的主題,也即青春期叛逆少年的「逃跑」與「知返」,以及家庭生活裡家庭成員間帶有「爭風吃醋」意味的注意力搶奪戰。
《比得兔2:逃跑計劃》劇照
多子女家庭長大的觀眾,對兄弟姐妹間的複雜感情關係冷暖自知。隨著動畫電影越來越不僅僅將兒童視作受眾,而將兒童的父母長輩也一併納入為觀影的主力軍,這一劇情主題,在多部動畫電影裡以不同的方式得以複述:《玩具總動員1》、《愛寵大機密1》、《加菲貓1》、《女王的柯基》……《比得兔1》裡兔子們樂此不疲地在男女主角之間扮演拆CP的角色,情感上的動機同理。
因此,電影如果要大團圓結局而又令觀眾信服,除了需要藉助一段又一段的冒險情節,使原本「相妒」、「相殺」的角色「相愛」,也需要幫助觀眾相信親情與友情並不會因分享而被削減,在家庭關係的維繫上,彼此的牽掛才是最牢靠的紐帶。
《比得兔2》的片名是《逃跑計劃》,但電影裡的比得兔不是厄普代克筆下的「兔子」,雞飛狗跳的「逃跑計劃」之後,仍需要重新回歸家庭。《比得兔2》在家庭觀念上的保守主義立場,或許與強調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好萊塢主流動畫電影大異其趣,但正中當下觀眾的心思。
《比得兔2:逃跑計劃》劇照
製造跌宕的懸念和過山車式的情節反轉,不是《比得兔2》致力於達到的故事效果。觀眾可以全程保持微笑、以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態「旁觀」比得的離家出走、加入「反派」團夥、策劃以及實施那場作為影片重頭戲的農場「大劫案」。
電影除了引用和調侃狄更斯的金句,也對狄更斯小說《霧都孤兒》「反彈琵琶」——當然沒了《霧都孤兒》的苦大仇深及悲劇性配角。《比得兔》系列與《帕丁頓熊》系列一樣,是主創寫給兒童觀眾和童心未泯的成人觀眾的一出童話。現實大可殘酷,童話何妨美好。
《比得兔2:逃跑計劃》劇照
電影超然於時代感之外,也超然於空間感之外。影片裡的鄉野景致和小鎮風物,固然是英倫風味十足,但並沒有太明確的當下感和地域指向性。影片最接近於冷嘲熱諷的「毒舌」情節和「自黑」情節,也僅僅是對出版業浮誇庸俗做派到為止的戲謔——《比得兔2》與現實生活之間這份若即若離的距離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維持了原著的田園生活韻味,避免讓影片成為現代人乏味生活的蹩腳復刻。
《比得兔2:逃跑計劃》劇照
《比得兔2》無需劇透也不擔心劇透。電影讓觀眾應接不暇的拋梗和接梗,是英國文學和英國喜劇電影的傳統藝能。包子好吃不在褶上,《比得兔2》裡動物們的可愛,也不只在「萌」上。
家有「熊孩子」的觀眾,可以帶「熊孩子」去電影院學學比得兔的「知錯能改」;對「熊孩子」有固有偏見的觀眾,也可以嘗試像電影裡的男主角一樣,換個角度去理解兒童的思維與行為模式。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去電影院笑上九十來分鐘,那麼這部電影倒也不失為對現實生活的一次神遊太空(請在看過電影後再領會這個詞彙!),以及一次短暫又愜意的「逃跑」。
《比得兔2:逃跑計劃》劇照
本期編輯 周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