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遺言電影推薦(大地上的精神之光)
2023-05-26 12:10:12 2
臨終遺言電影推薦?作者:付少武大地生養萬物,任它繁華,由它滄桑,最終收留一切,隱入塵煙,但有些並不如塵,也不似煙電影《隱入塵煙》就是這樣,它在時代變遷中試圖留住農耕文明之光,留住受難者的精神之光,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力量,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臨終遺言電影推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臨終遺言電影推薦
作者:付少武
大地生養萬物,任它繁華,由它滄桑,最終收留一切,隱入塵煙,但有些並不如塵,也不似煙。電影《隱入塵煙》就是這樣,它在時代變遷中試圖留住農耕文明之光,留住受難者的精神之光,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力量。
片中主角馬有鐵與曹貴英是西北農村的「棄兒」,一個是老實木訥、年近半百的光棍,一個是手抖腳瘸、常常小便失禁的「瘟神」,兩個被遺棄的人,被撮合到一起。他們相濡以沫,抵禦苦難,忠於善良,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碰撞出愛情的火花,正當生活越來越向好時,命運無常,貴英意外溺水而亡,有鐵拋家棄地而去。
苦難是高貴者的試金石
馬有鐵與曹貴英在物質上一貧如洗,但在苦難面前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首先是驚人的貧困。他們衣食無著,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貴英遮蓋尿溼褲子的大衣是借款購置的;時常飢腸轆轆,每頓能啃上饃饃已是萬幸;就連遮風擋雨的房子也沒有,只好四處借住閒置危房,屢次搬遷,居無定所。唯一的財產就是那頭任勞任怨的驢子,一直幫他們幹活謀生。
其次是繁重的勞作。為能養活自己,他們在貧瘠的土地上辛苦地耕耘,犁地、除草、播種、灌溉、收割、脫粒,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原始的鐵犁驢耕,都要人畜並用,全力以赴……尤其是在一個暴雨傾盆的夜裡,他們為了保護蓋房用的土坯,奮不顧身地加蓋雨布,兩人一次次跌倒在地上,渾身沾滿泥漿,直到躺在泥湯湯的地上站不起身來。
最後還有鄰人的冷落鄙視。貴英因疾不能生育,可喜愛孩子的母性沒有泯滅。她見到村頭的孩子,自然俯下身來噓寒問暖,但家長馬上拉著孩子逃之夭夭,簡直像逃避瘟疫一樣。貴英隨有鐵到鄰居家看電視,離開時身不由己尿溼褲子,也尿溼了凳子,招致人家一頓嫌棄。有鐵匆忙掏出紙巾擦拭,但無言的尿漬成為他們怎麼也洗刷不淨的恥辱。
面對苦難,與其唉聲嘆氣、自甘墮落,不如臨難不恐、爬坡邁坎。有鐵與貴英從麥子裡看到自己,坦然接受人生的境遇:「對鐮,麥子能說什麼?對來啄食它的麻雀,麥子能說什麼?對磨,麥子能說什麼?如果它有幸成為了種子,麥子又能說什麼?啥人有啥人的命數,麥子也一樣,還是到夏天,被割掉了。」他們逆來順受,苦中作樂,不斷磨鍊意志,勤奮地用雙手耕耘土地、飼養家禽、摶土造屋,相信陽光終有一天會照到自己身上。
卑微者蘊藏著善良
有鐵和貴英在世人眼裡素有無法治癒的痼疾,常被冷落鄙視厭惡,但他們內心依然有善,仍會憑著純粹的本能去呵護更加弱小的生命。小時候村裡有個瘋子,十個孩子裡有九個都衝他扔石頭,貴英給他一個饃,被家裡人打得好幾天下不來床。有鐵不小心從河裡舀上蝌蚪時,會小心翼翼地再捧回溪裡。他在推土機即將開拆房子時,急忙攆走簷下還在窩裡的雛燕,等自己蓋好新房,又覺得燕子認窩,把舊房的燕子窩撿回來,安置在屋簷下面。他喝湯麵的時候,忍不住挑出幾根麵條,憐惜地餵給雞吃。他視毛驢為伴,慷慨地餵它苞米棒子,最終家散人去之時,特地把它牽到野外,放生這個像自己一樣唯命是從的夥伴。
馬有鐵信奉「一碼歸一碼」的人生準則,他不計較別人欠他的,卻不允許自己欠別人的,人格裡始終隱藏著尊嚴和高貴。在張永福急需「熊貓血」續命的時候,馬有鐵毅然無償獻血,即便整天勞動、營養缺乏,仍一次又一次進城輸血,只盼著張永福早日康復,他兒子能結清村裡人的欠款。張永福的兒子為感謝他,替貴英買了兩件大衣,但他堅持說這是借的,等秋後結算糧食收成時,讓其當面扣掉費用。他會把賒欠的種子、肥料的帳單都記在日曆上,等賣掉糧食後立馬還上。他買芨芨草造房子時,主人只要償還一袋半土豆就行,但他承諾要還兩袋,及至秋收後去答謝,主人不在,照樣在空無一人的草場小屋前,留下兩袋土豆。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不分富有與貧窮,但窮人的善良往往經受著經濟的考驗,受制於政治文化層面的約束,更加來之不易。有鐵和貴英堅守心中的道德自律,他們做人誠實,待人誠懇,守約有信,並把這種發自內心的善良推己及人及物,更加具有人性人情人味,不僅是受人尊重的傳統美德,更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典範。
渺小的生命也有相愛的權利
馬有鐵與曹貴英兩個被世界嫌棄的人將就到一起,他們開始時彆扭冷淡,進而默默忍受,容納對方,慢慢地在遷徙流浪中理解,在田間地頭中勞作,在忙於一日三餐的生計中牽腸掛肚,不離不棄,相互拯救,不知不覺閃現出愛的光芒。有鐵與貴英湊合著結婚了,牆上貼著大紅的「囍」字,每一次搬家都會把那個「囍」字帶上。有鐵貼「囍」字,總要貴英看看高低,直到貼得平整端正為止。有鐵冬天進城拉東西,很晚才回來,貴英在村頭提著手電筒,蜷縮著身子等候,懷裡還焐著一瓶熱水,那瓶水冷了三回,熱了三回,只為他在寒冬裡喝上一口熱水。他雖然埋怨她不該天冷在此久等,但接過熱水瓶,喝上一口,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忍不住握住她不停顫抖的手。他們借鄰居10個雞蛋,裝進鏤空的箱子裡,點上電燈,孵出小雞。他寬慰著不能生育的她,說這些小雞沒有媽媽,出生後看見誰,誰就是媽媽。雞長大,下了雞蛋,有鐵捨不得吃,讓生病的貴英第一次吃上了自家雞下的蛋。
馬有鐵與曹貴英的愛情不是建立在生育的基礎上,而是基於他們對大地的深情,對生命的熱愛:「啥不是土裡生的,啥不是土裡長的。土壤不嫌棄咱,咱還嫌棄它啥?」他們滿腔熱情地愛著土地,一起耕地,播種麥苗,播下生活的希望,播下愛情的種子。他在前面吆喝趕驢,她坐在犁車上耙地;他在鬆土,她在除草;他在收割金黃的麥子,她緊跟後面撿拾拉下的麥穗;他用驢車運送麥子,她坐在驢車上壓麥;他在空地上曬麥碾麥,她把沒曬到碾到的麥子攏過來;他去脫粒打面,她和面做饃……艱苦的勞動讓他們的心挨得越來越近,愛情的花朵在日復一日的辛勞中綻放。在麥秸堆旁,他們將麥粒拼成一朵花瓣的模樣,按壓在彼此手背上,一朵梅花便「種」在愛人的心裡:「我給你種了個花兒,做了個記號,你跑到哪裡都丟不掉了。」在夏天的夜裡,兩人睡在親手搭建的屋頂上,有鐵擔心貴英翻滾下去,就用一根褲腰帶把她與自己系在一起:「我把你拴住些吧,別睡到半夜滾下房頂去了。」有鐵望著豐收的麥子,笑著允諾貴英以後再不用忍飢挨餓,可以放開吃了,她莞爾一笑說,人再怎麼吃,也只有一個肚子呀。
住進新蓋的房子後,貴英發燒了,在給有鐵送飯的途中,不小心暈倒掉進水溝裡。有鐵奮不顧身跳下去,高高地託起她的身軀,但為時已晚……貴英的意外去世幻滅了馬有鐵對未來的希望,終結了農耕時代愛情的甜蜜走向。有人勸他:「你不要太傷心,你現在房子、糧食都有了,一個人生活也挺好的。」但無所歸依的馬有鐵旋即賣掉糧食,還清債務,推倒遮風擋雨的土房,從此隱入塵煙。
一切來自於塵土,又終將歸入塵土。土裡從無到有,會長出莊稼、房子類的物質,也會長出思想、情感類的精神……等它們蓬勃發展,生生不息,又會一波三折地從高潮中跌落,回到更高的起點,重新開始循環往復的運動。無數個馬有鐵、曹貴英吃苦耐勞,掙扎奮鬥,如大地般善良,如麥子般質樸,雖然悲愴的生活裡僅存著微弱的幸福,瞬間即被雨打風吹去,但仍然滿懷著高貴的人格,點燃了愛,點燃了希望和誠信的火光。
作為一個從蒼涼的土地裡長出來的故事,電影《隱入塵煙》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代言,為逐漸遁去的農耕文明悲憫,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訴說。它讓人們從中看到弱者活過痛過愛過的痕跡,領悟到受難者精神的光芒。
(作者系江蘇省文聯藝術部主任、研究員)
來源: 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