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後宮篇(清后妃系列淑慎皇貴妃)
2023-05-26 15:13:43 1
淑慎皇貴妃
【簡介】
穆宗淑慎皇貴妃。鑲黃旗滿洲沙濟富察氏。員外郎鳳秀之女。鹹豐九年十二月初一日生。於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選秀女時指定為慧妃。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以大學士文祥為正使,禮部尚書靈桂為副使,冊封為慧妃,當日入宮。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奉兩宮皇太后懿旨晉封皇貴妃。穆宗賓天后,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德宗奉兩宮皇太后懿旨晉封為敦宜皇貴妃。光緒二十年正月,因孝欽顯皇后六旬慈慶,奉皇太后懿旨晉封為敦宜榮慶皇貴妃。光緒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薨。年四十六歲。光緒三十年四月初一日午時行贈諡禮。光緒三十年四月初七日奉移金棺至惠陵妃園寢享殿暫安。光緒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惠陵妃園寢地宮。
【入宮背景】
穆宗朝的宮廷主要是圍繞著兩宮太后,即「東太后」慈安太后(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和「西太后」慈禧太后(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所展開的。在穆宗的選後問題上,也可以看出兩宮太后的暗自角力。一般認為,淑慎皇貴妃是慈禧太后所支持的,雖然最終是慈安太后所支持的阿魯特氏被立為皇后,在其後的諸多情況下,我們也都能看到對淑慎皇貴妃的特殊待遇。
(圖為淑慎皇貴妃譜系,可以看到其和高宗的孝賢純皇后和晉妃的關係較遠)【家庭情況】
淑慎皇貴妃是鳳秀的女兒,目前對於鳳秀的資料並不多,淑慎皇貴妃大概是他的第一女。目前已知淑慎皇貴妃的祖父惠吉只有兩子,第一子麟秀似乎沒有留下後裔,鳳秀似乎後來也沒有後裔,有可能淑慎皇貴妃是獨女。另外,淑慎皇貴妃還有一位親姑母,嫁給了鴻臚寺卿綿善作為三繼妻。綿善是聖祖第二十四子諴恪親王允秘的曾孫,考中了同治元年的舉人。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後來淑慎皇貴妃入宮之後受到了孝欽顯皇后的喜愛,也導致其父鳳秀成為了「後黨」的一員,官職也扶搖直上,後來在光緒朝當到了侍郎的高官,後來在光緒二十二年七月病故。
【選秀經歷】
目前能夠查到的同治年間選秀檔案並不多,只知道在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三日這一天,同時選出了皇后、慧妃、以及二嬪一貴人。根據通說,在選誰為皇后的問題上,認為孝貞顯皇后支持阿魯特氏,而孝欽顯皇后則支持富察氏,最終,穆宗親自選擇了阿魯特氏為皇后,而作為備選皇后的富察氏,則得到了妃位,比同時選中的其他後宮至少高一個位分。
從富察氏後來得到的待遇來看,顯而易見的,孝欽顯皇后對於這位備選皇后是十分喜愛,故而可以反證,通說之中認為孝欽顯皇后支持富察氏,是有所根據的。但是為什麼孝欽顯皇后會支持富察氏,是個待解決的問題。
曾經有人分析說,孝欽顯皇后的母親是富察氏,跟淑慎皇貴妃同姓同族,所以孝欽顯皇后才會支持淑慎皇貴妃。這個理由和孝貞顯皇后支持阿魯特氏的理由相一致,即姻親。
孝欽顯皇后的母親富察氏,是歸化城副都統惠顯的女兒,有趣的是,惠顯不但和淑慎皇貴妃的祖父惠吉都帶一個「惠」字,而且旗分都是鑲黃旗滿洲,很容易給人以本家兄弟的印象。但是事實上,惠顯不見於《沙濟富察氏宗譜》,而且根據檔案,惠顯的兒子起名字的方式也和惠吉家族的方式不同,故而基本可以確定兩家是同姓各宗的關係。
個人分析,當時孝欽顯皇后本家的親屬並沒有適合年紀和輩分的秀女,故而孝欽顯皇后只能在當時的秀女之中選擇了家世出身最好,並且個人性格最符合自己喜好的秀女,在當屆秀女之中,淑慎皇貴妃的出身基本和皇后匹敵,可以相抗,故而才會有這樣的選擇。
【入宮之後的生活】
除了初封位分比其他後宮要至少高了一等之外,淑慎皇貴妃在明面上,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優待。其三次晉封位分,都是和穆宗的另外三位後宮一同晉封的,從官方記錄上而言,除了始封位分不同外,都很「一視同仁」。
而事實上,仔細研究其他方面的記錄,就發現淑慎皇貴妃的待遇十分特殊。
其一,是入宮方式的不同。
清代同、光、宣三朝的大婚檔案比較完整,根據其中所凸顯的慣例,清代同時指立、指定的后妃,入宮和冊封順序一般為:1.選秀過程中指立、指定為皇后或後宮;2.選擇吉日迎娶皇后;3.迎娶的前一天凌晨,內務府迎指定的後宮入宮;4.迎娶的前一天,冊封皇后;5.迎娶當天凌晨,皇后入宮;6.皇后入宮後在宮內接受朝賀,後宮們一併行禮;7.數日後,已經入宮的後宮們各自行冊封禮。
換而言之,後宮應該是比皇后先入宮,而比皇后後冊封。而淑慎皇貴妃則是特例。同治十一年三月初五日,奉兩宮皇太后懿旨,「著於本年九月十四日冊封皇后禮成後,即日冊封慧妃,慧妃乘轎由地安門,神武門,順貞門進宮。」
什麼意思呢,就是穆宗是九月十四日冊封皇后,九月十五日凌晨皇后入宮。而九月十四日同時還要冊封慧妃,並且慧妃在皇后之前入宮。
也就是說,淑慎皇貴妃是和皇后在同一天遣官告祭太廟後殿、奉先殿的,這幾乎是比照皇后所擬的儀制,而且在冊封當天,「命委散秩大臣三等承恩公崇綺以內閣學士候補,員外郎鳳秀以四品京堂候補。」不僅加了皇后父親的官職,還同時加了淑慎皇貴妃父親的官職,這待遇顯而易見。
其二,是入宮後的代祭。
清代皇后也有自己所主持的祭祀活動,尤其著名的即是祭先蠶壇,所謂先蠶之神的祭祀。清代對於先蠶壇的祭祀,每年都要進行,一般有四種情況,第一種是皇后親自主持祭祀,第二種是派一位後宮代祭,第三種是派一位宗室福晉代祭,第四種是派一位男性大臣代祭。
鹹豐朝和光緒朝,皇后都曾經親自主持過先蠶壇的祭祀,但是同治朝在有後宮的情況下,同治十二年三月、同治十三年三月兩次祭壇,都是讓慧妃代祭的,作為皇后的孝哲毅皇后則一次都沒有去過。
這種代祭的理由不知道是什麼,或許孝哲毅皇后身體不適,也或許同治朝後宮一共只有兩次祭祀機會所以樣本過少,總之很有可能這凸顯了一種對淑慎皇貴妃的優待,畢竟一般是由宮廷長輩來決定祭祀的情況,特別是在皇帝年幼的前提下。何況,穆宗后妃之中,淑慎皇貴妃是年紀最小的,理論上並不適合祭祀。
【寡居與去世】
無論淑慎皇貴妃曾經受到過什麼優待,但是穆宗天壽不永,早早地龍馭上賓,淑慎皇貴妃也只能在寡居的生活中了卻殘生了。
與之相對的,是其父鳳秀作為後黨在朝廷裡的風生水起,畢竟對於很多人家而言,家裡出了後宮,其目的也就是為了提升門第,並且帶來實際上的身份提升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