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洗澡的時候不能先洗頭(這些情況下不要馬上洗澡)
2023-05-26 20:37:21 2
天氣越來越冷, 洗頭洗澡變成大難題。一天不洗油光泛起,天天都洗,不僅怕冷,還怕把自己洗禿了!應該多久洗一次?洗頭洗澡順序到底怎麼來?今天就幫你們一次性解答!這份「洗刷刷指南」,您請收好嘞!
每天洗頭會變禿?
多洗頭本身不會導致頭髮掉更多,大部分「洗掉」的頭髮都是本身就打算離家出走的。擔心洗禿自己的朋友,還是更多關注下自己頭髮的日常洗護中是否存在不良習慣。如果真的懷疑自己有脫髮,可以前往醫院由專業醫生來判斷。
那麼多久洗一次最合適呢?
這要看膚質了。比如乾性皮膚的人,洗頭次數太勤,可能把本就不充裕的皮脂膜洗掉,反倒會頭屑增多、發質乾燥。
而油性皮膚的人,皮脂分泌太旺盛,早上上班才洗的頭,到下班就「油膩膩」了。所以,只要自己感覺頭髮不油膩不乾燥,每天、每兩天或是間隔時間更長洗一次都是可以的。
水熱些更能去「頭油」?
洗髮的水溫建議略高於體溫,最好不超過40℃。過高的水溫不僅容易傷害毛鱗片和頭皮。對於油性發質的人來說,還會加重頭皮出油。
洗完頭最好搓幹,吹風機會傷發?
其實都是不對的,洗完頭髮後,頭髮的毛鱗片是打開的,用力搓幹頭發,毛鱗片會被搓傷,這是很多人頭髮日漸粗糙的原因。
建議每次用毛巾擦拭後,用吹風機輕柔吹乾。
吹風機使用原則:檔位小一點,溫度低一點,隔遠一點。一般短髮可吹至九成幹,長發吹至七八成即可。
①吹風機與頭髮保持10公分以上的距離;
②從髮根開始向下吹,避免只吹發梢;
③隨時移動吹風機,不要一直吹一個地方。
在冬天晚上洗頭,容易「喪命」?
如果水溫、體溫之間溫差過大,都能讓人體血管突然急劇地收縮或者擴張,當個體血壓調節能力跟不上,就可能暈倒。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或老年人、長期臥床者等群體身上,辯證的來看,對於以上群體來說,多多注意規避風險總是好的。對於普通人,注意減小溫差,保持通風就好啦!
「乾洗」才能讓頭髮更乾淨?
先要溼潤頭髮,不建議直接將洗護產品塗在幹的頭髮上按摩頭皮,這樣會促進其中的原料滲透入皮膚,造成一定的頭皮損害。
洗頭、洗臉、洗澡,哪個才是第一步?
相對更好的方式是先洗臉,再洗身子,最後洗頭。
先洗臉是因為溫熱的環境可以讓毛孔擴張,藏在毛孔中的「髒東西」也更容易被清潔。相比洗澡的順序,我們更想提醒大家,在空腹、飽食、醉酒、長時間體力或腦力勞動後不要馬上洗澡,以防意外發生。
天天洗,隔天洗,一周洗,哪個洗澡頻率更科學?
沒有人規定應該多久洗一次,具體還是應該因地因人而制宜。
在炎熱潮溼的時候,因為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旺盛,洗澡頻率可以適當增高,而在寒冷乾燥的地方則需要相應減少,以防止皮脂被過度清潔。一般情況下每2~3天洗澡1次,水溫以體溫為準,沐浴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如每天洗澡,每次5-10分鐘即可。年長者可適當放寬沐浴時間,但不宜超過20分鐘。
老年人由於代謝活動相對較低,皮膚多乾燥,所以在較乾燥地區或者寒冷的冬天則建議老年人1-2周左右一次。為緩解皮膚乾燥,不論是否洗澡,都建議使用一些保溼產品。
孕產婦的皮膚代謝旺盛,應該正常洗頭、洗澡,避免相關疾病發生。但切記要輕柔並採用淋浴,特別是臨近分娩的產婦,避免過度摩擦誘發刺激宮縮。
一歲以內的小嬰兒,不必每日洗澡,在會爬之前,每周2-3次或隔日一次皆可。在不能獨立行走前,盆浴更為合適,注意清潔面頸部、皺褶部和尿布區。當嬰幼兒可以獨自站立行走後,應開始淋浴。
泡澡比淋浴更滋潤?
泡澡雖然讓身體和水接觸更久,但皮膚卻並不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尤其是洗完熱水澡後,皮膚溫度升高,蒸發散熱加快,不僅揮發了皮膚表面的水分,還會帶走角質層中的一些水分,皮膚反而更乾燥了。
因此真正能夠滋潤肌膚的,是在洗完澡後皮膚未乾之時塗抹潤膚乳,給皮膚覆蓋一層保護層鎖住水分。
據說分享的人都能擁有光滑的皮膚還有一頭健康濃密的秀髮哦~
資料/市衛健委 市三醫院
編輯/王彥熙
版式/王彥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