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三大真實結局(揭露人性殘酷真相)
2023-06-12 17:16:21 2
作者:洞見·生是過客
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
01
熱播電視劇《安家》剛剛收官,跟隨著房產中介的視角,一出出人性故事輪番上演。
最近,又有一個讓觀眾氣得牙痒痒的角色出現了。
這就是單親媽媽寧馨。
雨夜,寧馨抱著發燒的女兒在ATM機中躲雨,打不到回家的車。
路過的房似錦看到了,想起了剛來到上海時無助的自己,好心幫助母女倆。
得到幫助的寧馨讓女兒把房似錦認作小姨,從此有什麼事都找房似錦。
要出差,孩子沒人照顧,讓房似錦接送孩子上學。
要去約會,讓孩子住到房似錦家裡,還謊稱自己是去出差。
總是以自己不容易為由,逼著房似錦幫她把舊房子賣個好價錢。
房似錦則是有求必應,打心眼裡替母女倆著想,真心把兩人當做自己的親人。
幫小孩開家長會,認真幫孩子輔導作業,孩子一個電話她就出現在身邊。
並不富裕的她,甚至為了幫母女倆賣出房子,自己墊了五萬塊。
可讓房似錦沒想到的是,就在房子即將賣出的時候,寧馨母女變了一個人。
寧馨和男朋友背著房似錦,與賣家直接聯繫,跳了單,微信還拉黑了她。
房似錦找上門去,想問個清楚,卻被寧馨倒打一耙,認為她就是想要錢。
那個口口聲聲叫房似錦小姨的女兒,路上再遇到房似錦時,背過手去不肯接房似錦遞來的糖。
心涼也不過如此,你竭盡全力,付出全部,對方轉眼把你的好踩在腳下。
有些人永遠不懂得: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網易雲上有句高贊評論:
「爛好人是一種毒藥,不僅讓自己上癮,還會讓對方對你的索求不斷上癮,直至最後大家都變成仇人,才會結束這種帶著烈性毒藥的人際關係。」
都說人生在世,要與人為善,可是行善也要有底線。
有時候太多的付出,反而會激發出對方心中的惡。
02
《教父》中有一句臺詞:
「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
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安家》中宋爺爺和江奶奶都是很善良的老人。
他們無兒無女,把兩個外甥當自己的親生孩子疼,處處為他們著想,生病了也不願意麻煩他們。
宋爺爺得了癌症,江奶奶想買掉老洋房,救宋爺爺的命。
可是兩個外甥卻處處算計,拖著不想賣掉老洋房。
大外甥要求多分百分之五,江奶奶為了早點拿到錢,含淚答應了。
要籤合同的時候,兩個外甥卻都躲著不籤,小外甥找盡藉口,大外甥裝病住進了醫院。
他們想方設法拖延,生怕賣房子的錢讓宋爺爺看了病,江奶奶將來會成為他們的負擔。
傷透心的江奶奶默默嘆息:
「我們做了那麼大的讓步,他們為什麼不籤字,沒有理由呀,為什麼,這是為什麼啊?」
宋爺爺彌留之際,仍然囑咐江奶奶,兩個外甥各有各的家庭,還讓江奶奶要體諒他們。
這世上,最難測的就是人心,最慾壑難填的,也是人心。
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知恩圖報。
有些人,就算你付出再多的善良,對他再好,他仍然覺得你虧欠於他。
你退一步,他就能向前十步,擊穿你所有的底線。
柏邦妮說過:「善良是很珍貴的,善良沒有長出牙齒,那就是軟弱。」
03
作家陸琪說:
「大家都以為,幫人才有力量,而實際上,拒絕是一件更有力量的事情。
學會拒絕,人們才知道你的底線,才明白,哪裡是可以欺負你的,哪裡不可以。」
不懂得拒絕的人,缺乏底線和邊界,任何人都可以登堂入室,予取予求。
《奇葩說》的一期節目裡,陳銘講了一件關於他父親的事。
陳銘的父親是一名老警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家從農村搬到了城市,在城市幹了十來年,有了一定的地位。
結果一堆親戚找上門來,一般來了先吃個飯,吃完飯就住下了,然後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讓他爸幫忙。
「孩子的工作能不能幫忙安排一下?」
「幫忙落個城市戶口,你在公安局,也就是順道的事。」
「能不能幫孩子介紹個對象?」
他爸想著都是親戚,幾乎有求必應,盡力而為。
他幫了十多年的忙,疲累不堪,卻沒有人念他的好,反而索取的更多。
有一年過年,他爸喝多了,忍無可忍,大發了一次脾氣,把酒瓶砸了,說從此以後不要往來了,你們以後沒有我這個親戚。
後來就真的有四五年的時間親戚們沒有再走動,沒有人再找他爸辦事。
出乎意料的是,現在親戚們和他爸的關係比當年親厚多了。
陳銘最後總結道:
「這是因為他爸爸找回了自主,那些親戚找回了自強。」
拒絕,是為自己建立一道健康的界線。
在這個界限之外,一切都沒得商量。
清楚了你原則的人,反而會更尊重你。
每個人都應該守住自己的底線,它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珍貴。
04
《延禧攻略》中的一句話就很好:「人心存良善,更應懂自保。」
一位禪師在河邊打坐,見一隻蠍子掉進水中,禪師伸手把它撈出來,卻被蠍子蟄了一下。
過了一會,蠍子又掉進水裡去了,禪師再次用手撈起,也再次被蟄。
旁邊的漁夫笑道:「你真蠢,難道不知道蠍子會蜇人?」
禪師回答:「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會因為它的本性而改變。」
蠍子第三次掉進水中,禪師看著腫起來的手,再看著水裡掙扎的蠍子,正猶豫間,漁夫默默地遞給了他一根樹枝。
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
善良需要講究手段,善心需要妥貼安放。
一個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
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
很喜歡一句話:「心底有光,身上有刺。」
都是第一次做人,沒有誰就該天生妥協。
我們這一生,不怕吃虧,不怕吃苦,就怕我們掏心掏肺,卻換來別人的無情無義。
善良不是傻,厚道不是笨。
你的善意和耐心,要用在值得的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