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來歷的電影(超有電影緣詠春拳發源地在福州)
2023-06-12 06:58:33 1
鄭祖傑在市非遺展示館展示詠春拳。
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文 張旭陽/攝
詠春拳或許是近年登上銀幕次數最多的拳種之一,因李小龍而富於傳奇色彩,因葉問而家喻戶曉。儘管頻頻亮相港片,但其實它並非發源於廣東。過去少有人知的是,詠春拳起源於福州。
2014年,由福州市申報的詠春拳項目,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記者在近期的採訪中了解到,詠春拳在福建的傳承推廣已蔚然成風。在遊客如織的三坊七巷,國家級非遺詠春拳有一個專門的展示中心,全國遊客都可以在這裡了解詠春拳和它的起源故事。
拳法專為女性所創
詠春拳由福清南少林五枚師太創於明末清初,最早流傳於福建沿海一帶,後來才在廣東、雲南等地乃至海外流傳。詠春拳練習者和愛好者已遍及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數過千萬,成為世界上流行較廣、影響較大的武術項目,是中華武術在海外最龐大的武術單項組織之一。
五枚師太,原名朱紅梅。當年不少福建沿海村莊,男丁出徵,村裡僅剩婦孺。為了讓這些弱小者能夠自保,五枚師太便向她們傳授拳法。那些學拳的女性大多沒有名字,姓馬的從此叫馬詠春,姓嚴的就叫嚴詠春,詠春拳之名逐漸流傳開來。
詠春拳至今仍完整保留了五枚師太創拳時的整體風格。作為中國武術歷史上稀有的,專為女性所創的拳法之一,詠春拳又有「女人拳」之稱。由於創始人是女性,被教授的群體最初也是女性,因此它的拳理充分剖析女性的弱點及特長,並極其巧妙地利用了人體力學、槓桿結構、三角力學等原理,精確把握與利用空間,追求快穩準狠,擅長四兩撥千斤,達到以弱勝強。
拳路名稱有禪機
通過電影,大眾已經對詠春拳的拳路名稱不陌生了,但其主要拳路「小念頭」「尋橋」「標指」當中蘊含的禪機,許多人還不甚了解。
所謂「小念頭」,就是要排除雜念,定心戒躁。只有學完了「小念頭」,才能晉級到「尋橋」。「尋橋」,即是禪宗裡說的「逢山過山,遇水尋橋」,要求認清自我與外在事物之間動態的辯證聯繫。「標指」即「標月之指」,意謂一切法門、言語不過是指向目標的嚮導,並非目標本身。這個階段的習拳者要通過目前之狀感知將來之況,尋求轉機,可以敗中取勝。
福建傳統詠春拳的傳承輩分根據詠春拳拳路名稱「小念頭」「尋橋」「標指」「刀」「棍」等來命名,詠春二祖即第二代是「小」字輩,詠春三祖即第三代是「念」字輩。以此類推,福建傳統詠春拳迄今為止已經傳承到第九代「刀」字輩。
實戰性卓越受青睞
福建傳統詠春拳第七代傳人、祖籍福建的國際詠春拳大師鄭忠,曾擔任沙烏地阿拉伯多根王子的詠春拳師父兼貼身保鏢達17年。他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將詠春拳武館開遍英倫三島,美國影視巨星史泰龍等眾多外國名流都曾拜他為師。
福建傳統詠春拳第八代眾弟子,以鄭祖傑為代表的指字輩更是發起成立「福建傳統詠春拳(海峽)文化發展中心」,以社團組織進行傳承推廣,取得積極成效,影響越來越大。
在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詠春拳都因其卓越的實戰性,成為元首保鏢、特警隊專門修習的拳術之一。2014年,武警特種警察學院還曾向鄭祖傑頒發證書,聘請他為反恐特種部隊隊員傳授詠春拳。值得一提的是,閩臺兩地文同根、武同源,詠春拳亦深受臺灣同胞喜愛。今年,相關人士正在推進非遺詠春拳國際交流中心落地北京,而詠春拳進世遺的申報工作也在進行當中。
【責任編輯:徐匆】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翁宇民 張旭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