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水滸傳什麼時候結束(哪位好漢的結局堪稱完美)
2023-06-11 12:07:42 2
一、梁山和108將
所謂:萬物有開始,就必然有結束。《水滸傳》中的梁山和108將也是如此!
在王倫時期,梁山是個不入流的小賊窩,也就在方圓幾裡地內稱王稱霸,欺負一下漁民啊,百姓啊,還生怕引起官府的關注。比如,當王倫聽聞晁蓋等一伙人,竟然幹掉了官兵後立馬是,駭然了半晌;心內躊躇,作聲不得;自己沉吟,虛作應答。
可當晁蓋,尤其是宋江接手梁山後您再看,呼延灼、關勝這本來是剿滅梁山的,不但戰敗,還都入了夥。還有什麼血洗江州,攻克高唐,打破大名府等。就連東京汴梁,也成了梁山的「遊樂場」一般。
宋江還高高興興私會李師師,為招安尋門路呢。李逵等人就把好好的一個「花燈」,給折騰得成了戰場。氣得皇上大哥,派出了自己最倚重的重臣,提重兵來剿滅梁山。
哪料,童貫輸得只剩下一條底褲,撒丫子給逃回去了 。高俅則更慘,直接被梁山活捉上山。本想吹兩句牛,找補一下面子,言稱:其實踢球只是我的副業,我真正拿手的是相撲。卻直接被燕青按在地上,好一頓摩擦。這下高俅也老實了。
這就是梁山的變化,從最初一聽官府就「駭然」,到後來官府一聽梁山就咧嘴,以至於明明捉了梁山好漢,卻打死不敢殺,生怕招引來滅頂之災。
因此,也難怪宋江在水滸江湖中是絕對大佬,成績說明一切。所謂: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宋江,但任何人卻又看著宋江身後的梁山而瑟瑟發抖。
於是,梁山108將橫行水滸,是人擋殺人,佛當殺佛。搞得皇上大哥只能順了宋江的心思,招安了梁山。由此梁山開啟了衰敗之路。只要皇上大哥,看誰不順眼,就是「關門,放宋江」。
於是乎,遼國服了,田虎死了,王慶亡了,直至梁山好漢們遇到方臘集團。
人們總喜歡問:為何梁山一遇到方臘,就會損傷那麼慘重?雖理由千萬條 ,但筆者認為如下這條最給力。
那就是:若梁山好漢再這麼擁有「不死之身」,估計皇上大哥,就會把他們「送出地球」。
二、誰的結局最完美?
啥意思?很簡單,梁山一招安,朝廷就給了態度:數萬之眾,逼城下寨,甚為不宜。陛下可將宋江等所部軍馬,原是京師有被陷之將,仍還本處,外路軍兵,各歸原所。其餘人眾,分作五路,山東,河北,分調開去,此為上策。
是梁山108將不願意分開,生怕被各個擊破,這才逼得皇上大哥不得不同意。既然你們不想「生離」,那就只能「死別」。所以若徵討方臘後,梁山1108將還全夥活著,那就只能證明,地球已經盛不下這些梁山好漢了!走您——還是拯救宇宙去吧。
因此,在徵討方臘之戰中,梁山108將開啟了死亡模式,以至於那死法都千奇百怪。有被蛇咬死的,有被馬踩死的,甚至還有的馬上戰將,也不知是太自信,還是腦子進水了,竟然撇下戰馬,跑來步戰,那還不是找死嗎?果然,給死了!
總之吧,當魯智深活捉了方臘,徹底滅掉方臘集團後,再看梁山好漢們,從108位驟降到了36位。也就是說死了整整72位。
隨後又是魯智深圓寂,林衝病亡,宋江和盧俊義被害,李逵被宋江帶走,關勝死於酒後墜馬,呼延灼馬革裹屍等等,怎一個悽涼了得!
所謂蓋棺定論,當梁山108終於成為江湖傳說後,人們自然就要追問了,誰的結局完美?還真難有定論,畢竟,讀書也是一次「情感投影」,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自然投影在其上的情感寄託,也就不同。
現實派們,估計會推崇美髯公朱仝或混江龍李俊。開局時這哥倆,一個僅是鄆城縣的普通都頭,一個是私鹽販子,結局時卻是朱仝成了朝廷的封疆大吏,李俊跑到海外當上了國王!這種人生,該有多現實和實惠?所謂,好男兒就該三千裡外封侯!
浪漫派們,估計會推崇燕青,當然前提是:必須要有李師師跟著。雖有些人明明知道,《水滸傳》原著中,燕青是擔了一筐珠寶,老哥一個走的,卻並不妨礙他們執著認為:李師師必會在某個地方等著。所謂:有情人終成眷屬,夫復何求?
那麼身為《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老爺子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畢竟他的說法,才最權威。別說,施耐庵還真就公開表過態,認為這四位好漢的結局最完美。
三 、內中有四個,談笑又還鄉
那是魯智深活捉了方臘之後,朝廷派來督戰的張招討,便在「睦州設太平宴,慶賀眾將官僚,賞勞三軍將校。傳令教先鋒頭目,收拾朝京。軍令傳下,各各準備行裝,陸續登程」。(出自《水滸傳》第119回)
既然要回京了,宋江就必須要寫匯報,並統計活著的兄弟名單啥的,「止剩得正偏將三十六員回京......宋江與同諸將引兵馬離了睦州,前望杭州進發」,就這時,施耐庵在《水滸傳》的本章節中,發出了如下的感慨:
宋江三十六,回來十八雙。內中有四個,談笑又還鄉。
第一句好懂,意思就是說,以宋江為首的水滸36天罡,這些都是主將。
第二句的意思是:徵討方臘一個來回後,雖活下來了36梁山好漢,但已物是人非了。這是一種悲涼心境。
第三和第四句意思是說,這活著的三十六位中,有四位好漢,堪稱結局完美——所謂「談笑還鄉」,是寄予著完美或圓滿的含義。
不過問題是,到底是哪四位好漢呢?施耐庵根本沒有點名,這就需要分析了。筆者認為是如下這四位。
第一位:魯智深。所謂:今日方知我是我!朝聞道夕死足以!魯智深悟出了大道而圓寂,這是生命的完美回歸!
第二位:武松。綽號行者,一生大起大落,見識到了各種因果,最終出家六和寺,繼續參悟。這是人生歷程的圓滿。故而,武松雖境界不如魯智深,卻顯然接地氣,屬於「凡塵天人」。
第三位:燕青。既忠誠,又精明,既大仁大勇,又圓滑世故,既多情,又無情,既超脫,又世俗(最後帶著一挑珠寶辭別)......這就是燕青,一種做人的完美狀態。
第四位:李俊。倘若說前三位,基本無爭議的話,這最後一位估計會有爭議。筆者之所以選李俊,是因他代表著「出路」的完美。
水滸既出路,如何解決梁山的出路,是水滸最重要的事。宋江選擇招安,從結果看顯然是死路。而李俊卻選擇出海,在海外稱王,不但是條生路,且出路還很完美。故而筆者定義李俊為「出路完美」,所謂:天涯何處無芳草?
當然,以上這些是筆者的一點淺顯認知,權當拋磚引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