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女子都不出門?難道她們都是宅女?
2023-12-11 23:37:07 2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說的應該就是古代的女子了。為什麼古代女子都很少出門或者不出門的?難道她們都是宅女?
很多人可能會回答,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呀,所以女子不能輕易出門。其實,嚴格說起來,古代女子之所以不出門,是很多因素累加在一起造成的。
首先來說說男尊女卑這一因素。最能體現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的當屬一夫多妻制,但凡是男子,不論家中貧富,幾乎都可以娶很多老婆,當然了只要你足夠有錢,養得起她們。而且不管怎樣都只有一位正妻,其餘的全都是小妾。
現代社會倡導男女平等,即使這樣,但仍然有地區依然保留著一夫多妻制。
《禮記·喪服傳》中記載:「夫者,妻之天也。婦人不二斬者,擾曰不二天也。」已經出嫁的女子,一切都要以丈夫為先。
有的男人害怕女子比他們更優秀,便想出各種理由把她們束縛在家中這一方天地。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啊,什麼「三從四德」啊,其實說白了就是不讓女子學得太多太厲害,以免她們不服從管教。
儒家聖人孔子老先生說過一句特別有名的話,現在仍然被廣泛運用,那就是「天下唯小人和女人難養也」!孔子一句話,就把全天下的女子都打入了文化大牢。
但是,也不是所有朝代的女子都不出門的,所謂「古代女子不出門」也是要分時段的。
在《開元天寶遺事》裡這樣記載到:「長安士女遊春野步,遇名花則設席藉草,以紅裙遞相插掛,以為宴幄,其奢逸如此也。」
還有「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後,各乘車騎馬,供帳於園圃,或郊野中,為探春之宴。」照這樣看來,唐代女子分明白天和晚上都可以出門。
這裡就關乎到一個時代的問題,並不是每個朝代的女子都不能出門,或者說出門很少的。古代女子和男子一樣,都是需要有交際的,唐代社會風氣比較開放,還有女子單獨出門做生意的呢。
但是,真正開始要求女性不出門的是在宋代,而明清時期女子輕易不能出門則完全成為了一種社會共識。
古代女子不能隨意出門,她們活動的範圍就只能在自己的房間裡、院子裡,所以才說她們是「大家閨秀」,指的就是閨門裡的女子。
古代女子的閨房就是她們日常活動的地方,有的閨房會在牆上兩米多高的地方開一個方形的洞,那時為了方便她們在選親的時候,透過那個洞悄悄探頭窺望自己中意的未來夫婿的。她們不常出門,另一個方面也是因為她們纏足,三寸金蓮能走多遠?
而且,在古代,足不出戶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要是一個古代女子說自己一出家門,連家門口那條街都能迷路,那就是赤裸裸的炫耀啊,這說明她家庭條件好,家教好,名聲清白。只有貧窮人家的女子才不得不拋頭露面,大家閨秀才會連路都找不到。
所以說,如果「宅女」這個詞放在古代,翻譯過來那妥妥就是「白富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