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典型促整改優秀髮言稿
2023-12-11 21:10:13 1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小編收集了學典型促整改發言稿,歡迎閱讀。
學典型促整改發言稿一
一學三促」活動展開以來,我能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這活動為契機,以《黨章》要求和共產黨員先進性標準為尺子,勇於揭短亮醜,深入自我剖析,特別是支部民主生活會上同志們對我進行的批評幫助,使我找出了自己在多個方面存在的以前沒有重視的問題,為更好的給予克服,切實增強作風建紀律、實現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提高自身素質,保證整個活動在單位中真正達到「提高黨員素質,促進環境監察工作」的目的,根據支隊「一學三促」活動精神和支部的統一安排,結合自身實際,現就個人對照檢查出的問題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整改措施
(一)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習。切實把理論學習作為自己的第一需要,首先是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樹立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要帶著問題學,要針對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在理論中尋找答案。其次是要努力學習現代管理知識、科技知識、法律知識、環保監察知識等,利用這些知識指導解決實際工作當中遇到的問題。再次是學習中國史、世界史、文學、藝術等知識,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進一步增強對事物的分析判斷和處置能力,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的學習觀和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理論,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與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真正統一。
(二)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時刻把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奮鬥動力和行為座標,個人利益永遠服從於黨和人民的利益,堅決實現維護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急,忙群眾之所需,努力為群眾排憂解難,同群眾建立起水乳交融的關係。貫徹落實「熱情服務、微笑服務、主動服務、耐心服務、文明服務」的要求,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做到受理、諮詢一樣熱情,生人、熟人一樣和氣,幹部、群眾一樣尊重,忙時、閒時一樣耐心。在具體工作中,對待有關環保法規政策不理解的群眾,要以平和的心態做好循循善誘的工作,盡最大可能為群眾提供方便。
(三)時刻不忘黨員先進性標準,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紮實工作。牢固地樹立為黨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事業之中,堅持黨的事業第一,堅持人民的利益第一,在工作中要克服懶、散、軟思想,切實改變被動的工作狀態。要善於思考,樂於探索,積極努力,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在服務創優上很下功夫,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創新的意識、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思路去工作,以良好的形象,一流的業績做好各項工作,為鄭州市的碧水藍天做出自己。
二、個人存在的問題
1、日常學習不夠,理論水平、素質能力還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雖然平時比較注重學習,集體組織的各項活動和學習都能積極參加,但平時自學的自覺性不高,鑽不進去,學習的內容不系統、不全面,對很多新事物、新知識學習得不透,掌握的不夠好,不是力求全面發展,有時只注重當時用得著與本職工作有關的內容。同時學習觀念也顯得比較陳舊,知識結構單一,把握形勢、了解大局不深不透,不善於研究思考問題,不善於溶會貫通去領會領導意圖,不善於理論聯繫實際。
2、日常工作生活中,在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方面,對時時處處作表率這根"弦"繃得不夠緊。作為一個十幾年黨齡的老黨員,參加黨的學習不算少,捫心自問,對自己時時處處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做得不夠到位,有時把自己混同於一般職工,有時言行不分場合,不該說的也在說,不該做的也在做;滿足於過得去、差不多,不善於創新。
3、工作標準不高,不能從盡善盡美、時時處處爭一流的標準上去把握,一段時期曾有過歇口氣的消極想法。工作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不力求全面發展,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滿足於應付本職,只求完成任務,不求精益求精;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創新的思維不活。
4、工作不夠大膽,處理問題不夠果斷。不敢大膽開展工作,特別是作出重大決策方面,害怕出現工作失誤,給上級領導找麻煩,而自己又承擔不起責任。大隊日常管理中,為了「團結」而不敢大膽管理,甚至放棄原則,有時明顯發現一些違規違紀的苗頭,卻偏偏看得慣、聽得慣,保持一團合氣。
5、與領導、同事溝通不夠。始終認為誇誇其談不如腳踏實地,只要自己努力了,領導和同志們自然看在眼裡。在平時工作中,我只管工作,而很少與人交流,特別是對上級領導匯報思想少、溝通少。與社會的溶合度也不夠,認為只要工作做好,就萬事大吉了,這樣造成有時工作不細緻,這是不應該的。作為一名黨員,工作業務重要,協調處理關係也同樣重要,這一點是我在這次「對照檢查」活動中無論如何要盡力提高的。
學典型促整改發言稿二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基層黨建標準化項目建設,與基層組織建設年目標同向、任務相符、措施一致,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抓手,是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具體行動。為此,結合鷹潭實際,我們將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任務分解成具體項目,促使基層組織在形象建設上有新提升、在為民服務上有新舉措、在制度建設上有新拓展、在加快發展上有新成效。
實施辦公場所建設的標準化,提升政權形象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基層組織直接面向群眾開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眾就是通過基層黨組織的形象來認識我們黨的形象。基於這一認識,我們按照「新建一批、利用一批、提高一批」的要求,重點解決鷹潭市部分鄉鎮辦公條件簡陋和村級無辦公場所的問題,使基層組織辦公場所整體上達到「基本場所適用、基本設施完備、基本功能健全、基本制度規範」的標準。在辦公場所的建設上,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標準,如「六個統一」的標準,即統一懸掛國徽、統一升掛國旗、統一在交通路口設置鄉鎮政府指示牌、統一設置集鎮建設規劃圖、統一辦公室標識和辦公設施、統一設置上牆資料和版式。
同時,立足縣(市、區)和鄉鎮實際,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引導和鼓勵各地在確保規定動作做到位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將自身特色與標準建設互相融入、互為補充。目前,全市所有鄉鎮(街道)都對辦公場所進行了維修改造,基層機關工作環境整潔大方、生活環境方便舒適。辦公場所標準化建設既提升了幹部的「精、氣、神」,增強了幹部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激發了黨員幹部幹勁,又提升了基層政權形象,為更好領導和組織群眾奠定了基礎,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向心力。
實施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標準化,提升服務水平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從群眾最盼望解決的問題抓起,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最終檢驗標準。為此,鷹潭市在推進基層黨建標準化項目建設的實踐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按照「統一、規範、便民」的要求,不斷加強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把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和提升為民服務質量有機結合起來。
在抓好便民服務中心硬體設施的同時,著力構建「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的服務模式。同時,建立了「一個起立、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聲請坐、一杯茶水」為內容的「五個一」文明辦公制度,突出了「緊急問題及時辦、符合政策馬上辦、困難問題靈活辦、敏感問題透明辦、複雜問題耐心辦」的「五辦」要求,真正把便民服務中心建成了民心工程。此外,在農村,構建了上有鄉鎮便民服務中心、下有村組民事村辦點、中有鄉村幹部上門服務的全覆蓋便民服務格局,做到了群眾辦事「瑣事不出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在社區,充分利用現有信息網絡資源,按照「一處固定場所、一套信息設備、一名信息員、一套管理制度、一個長效機制」的要求,建立了覆蓋全市社區的綜合服務管理信息平臺。
實施日常運行機制建設的標準化,提升管理水平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針對鄉鎮幹部管理難、村組幹部待遇偏低、農村年輕黨員發展力度不夠等問題,圍繞規劃決策、組織協調、監督控制、考核獎懲、學習創新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實用、可操作性強的運行機制。我們健全了鄉鎮黨委會議事規則、黨委中心組學習、黨政班子聯席會、「三重一大」集體決策等工作機制;建立完善鄉村幹部工作績效考核機制,在鄉村幹部中實行工作績效與津補貼發放掛鈎;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和管理,高度重視青年農民黨員的發展工作,全面實施黨員發展「2+5」模式;進一步加強黨員管理工作,建立黨員「先鋒創績」制度,量化黨員日常管理、業績評定和民主評議。
實施日常運行機制建設的標準化,不僅要讓基層幹部知道幹什麼,還要使其明白怎麼幹,促使各項制度的落地生根。為此,我們在全市開展了以「人對人、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服務群眾」為內容的多項主題活動。日常運行機制建設的標準化,不僅充分調動了幹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轉變了幹部作風;更重要的是有效激發了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幹部的生機和活力,增強了他們為民服務的熱情和本領,幫助群眾解決了實際問題,使群眾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實施集鎮建設標準化,提升發展能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推動發展,是基層黨組織戰鬥力的最重要體現。按照促發展的目標,我們堅持以集鎮建設標準化為龍頭,充分發揮集鎮在強經濟、富群眾中的帶動作用,將集鎮建設與產業集聚有機結合,以「特色、整潔、繁榮、有序」為目標,大力搞好集鎮環境衛生,完善集鎮經營管理機制,做旺集鎮商貿、產業和人氣,促進鄉鎮經濟快速發展。
我們加大對集鎮建設的資金投入,積極整合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開發扶貧等各項資源,統籌安排林業、商貿、發改、體育等部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集鎮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切實加強管理,做到改善人居環境聚人氣,優化投資環境旺商機。集鎮建設標準化的實施,既解決了集鎮交通不暢,髒、亂、差等問題,促進了集鎮環境整潔衛生、管理井然有序,提升了集鎮品位;又有利於吸引外來投資,引導產業集聚,促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就地就近轉移、發家致富,有力推動了我市城鄉統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