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樂一朝有哪四位海外國家的國王來到了明朝?
2023-12-11 09:36:42 1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間稱之為永樂王朝,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單單在永樂一朝,就先後有四位海外國家的國王來到明朝,其中三位國王都留葬於明朝,到了清王朝,其中一位國王的後裔還請求加入中國國籍呢!
我們常說明朝是古代最有骨氣的朝代,因為這個朝代的皇帝從來不肯向外國低頭,向來只有別的國家來仰望它的,和軟弱的宋朝有著很大的不同。
明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以「宗主」自居的朝貢外交,從鄭和下西洋這種外交方式就可以看出來,鄭和七下西洋是為了宣揚明王朝的強大,是去給外國送禮物的,擺的姿態是高高在上。
當然明王朝也擁有強悍的實力,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領域,明王朝都出於當時的世界領先地位。強盛的國力所吸引而來的要與明王朝結交的大小國家就多至近百個!
當時,前來明朝朝貢的可分為三類:一是希望臣服於明朝,並得到明朝承認的國家或地區貢使;二是仰慕中國文化而來的各國君主貴族;三是以貢使身份來華經商的商人。
蘇祿國就是與明朝結交的海外國家之一,它在古代是以現菲律賓蘇祿群島為統治中心的、區域有時包括蘇祿群島、巴拉望島等和馬來西亞沙巴州東北部的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酋長國。和我們傳統的封建皇帝制度不同,蘇祿國的政治體制為政
教合一的蘇丹制,統治國家的一共有三家王侯,分別為東王、西王和峒王,其中又以東王權利最大。
1417年,蘇祿國的三位國王,東王、西王和峒王,他們帶著家眷親屬和侍從一共340多人,組成了一支龐大的使團,遠渡重洋訪問中國。
來到明朝以後,三位國王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禮遇接待,抵達北京以後,朱棣盛情款待了他們,這是明朝歷史上中國政府接待陣容最為壯觀的外國使團之一。
蘇祿國三位國王在北京停留了二十七天,他們被中國民間的風土人情所吸引,回國途中經過德州時,三王中權力最大的東王巴都葛叭答剌病逝。朱棣聞之,以藩王之禮安葬了東王,並親撰碑文。
等處理完東王的喪事,東王的長子督馬含回國繼任為王,東王的王妃葛木寧及次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帶著十多個侍從就定居在德州,為東王守墓。清朝時期,東王的後裔請求加入中國,獲得了中國國籍,從此以安、溫為姓。
至今,東王后裔已傳至21代,他們分布於中國的各個地區,早已融入中國。
到永樂晚年,來明朝朝貢的國家超過60多個,不得不說當時的明朝實在是強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