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到底是怎麼死的?哪種說法最正確?
2023-12-11 06:50:52 2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杜甫臨死之前,寫下的《示兒》,是他對人世破碎山河的牽掛。
說實話,以往並沒怎麼關注杜甫是怎麼死的,原以為就是老死或是病死的。但是無意間看了下杜甫之死,才發現沒那麼簡單。從來不知道,關於杜甫之死,竟然有那麼多種說法。
第一種、病死
筆者在沒有查找資料之前,想當然的以為杜甫就是這樣死的。此種說法也的確存在,在莫礪鋒和童強所寫的《杜甫傳》中,用的就是這種說法。《杜甫傳》:「冬天到了,詩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陽的舟中。」
杜甫患了什麼病呢?有人研究是消渴症,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糖尿病。糖尿病在咱們今天也屬於難醫的病症,更何況當時了。
但是病死說卻並不是最正確,最受肯定的說法。在多種說法種,下面這種說法應當是最權威的,畢竟上了正史。
第二種、脹死
《新唐書》中記載:「大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大意是說杜甫離開四川之後,去了湖南,後來在耒陽客居。正在他遊歷嶽飛廟的時候,突然遭遇大水。突如其來的水災,將杜甫困在其中,十天都沒有吃飯。
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咱們少吃一頓飯,都心慌慌,更何況十天沒有吃飯。那都不只是口腹之慾,而是攸關性命的事情了。
杜甫當時已經五十九歲,不是青壯年,身體自然會受影響。後來耒陽縣令派人將杜甫救出,招待杜甫喝酒吃肉。十日未食,免不了大吃大喝一頓。《新唐書》也說了,大醉,最終 因為吃的太多脹死了。
不要以為這事兒沒有依據,長久的飢餓,脾胃脆弱,更何況是杜甫那個年紀。這時候應當吃些清淡的,又是酒又是肉,胃不能消化,自然也就脹死了。
第三種 食物中毒而死
這種說法,是學者郭沫若基於第二種說法提出的。大意就是縣令送給杜甫的牛肉美酒不是一餐之量,肯定分量很足。杜甫一頓沒有吃完,留著下頓吃。而當時正是酷熱暑天,沒有冰箱,食物很容易腐化。
有點常識的人應該都知道,腐肉是有毒的,在腐化24——28小時產生的初期毒素最為劇烈。嚴重的會使人神經麻痺、心臟惡化而致死。郭沫若認為,食物中毒造成杜甫之死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四種、賜死說
此種說法存在於《杜拾遺補遺》中,但是此書本身是假冒唐朝李觀的名義所寫,本身就受人質疑。況且他所提出的是杜甫於770年被唐玄宗賜死,但是唐玄宗死於8年前的762年,所以pass。
第五種、自沉而亡
「三賢同歸一水」,這裡的三賢指屈原、李白和杜甫。前面屈原懷沙自沉,李白入水捉月,這我們能認同,而杜甫這個就不怎么正確了。
在各種各樣的死法中,「飫死耒陽」的說法正史、野史均見,是支持率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