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汶川地震8周年演講稿
2023-12-11 00:50:02 1
提高防震防災意識是我們對自己生命負責的體現,因此讓我們行動起來,構建和諧平安校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紀念汶川地震8周年演講稿,歡迎借鑑!
【紀念汶川地震8周年演講稿1】
大地無情,萬民罹難傾血淚;人間有愛,舉國同心抗天災。2008年5月12日,當8.0級大地震襲擊汶川時,不僅釋放出了地球內部的巨大能量,同樣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和人類深處那些超越生死的潛能。那位用身體為自己的嬰兒架設生命綠洲的母親,那則留給倖存孩子的簡訊,孕育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蹟;雙臂護住四位學生的譚千秋,用生命詮釋「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的偉大,大地震也許可以瓦解固若金湯的銅牆鐵壁,卻絕對無法撼動師魂鑄就的長城;戰死救災前線的小戰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時,綠色的迷彩撐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樹起了旗幟,自己卻悄然倒下,在災難的黑色背景下,他26歲的青春,卻豎起了一座「最可愛的人」的永恆豐碑……這一個個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明證了人性的至善,沒有被廢墟深埋地底,沒有讓恐懼淹沒它的光彩,在可怕的天災面前,它像廣袤的黑夜裡的一顆明星,指引了無數人前行。
逝者已逝,長歌當哭。汶川地震不僅讓我們為人性深深感動,同樣讓我們意識到,具備一定的防震知識的重要性。災難往往是沒有預兆的,因此,我們平時就要提高防震意識,積極參加學校、社會各界舉辦的抗震減災科普活動;面對真正地震來襲時,要保持高度冷靜,選擇合適的避震空間,有秩序地按照地震演習時預定的路線撤退,把災難的損失降到最低。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群芳休歇的五月,八年後的今天,大地震留給我們無盡的哀思,但與此同時,也給了我們關於生命最好的詮釋。願逝者安息,願生者堅強!
【紀念汶川地震8周年演講稿2】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這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永遠記住的時刻.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摧毀了無數和平和寧靜的城鎮,震動了大半個中國,震撼了所有中國人的心,震驚了整個世界.那一瞬間,巴山蜀水的呻吟,祖國母親的哭泣,大地悲歌,那樣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國,頃刻間天崩地裂,.斷壁殘垣。
然而在神州大地上,天災無情人有情,在這裡,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胡總書記第一時間作出指示,溫總理第一時間趕赴災區,人民軍隊第一時間衝上前線,鋪天蓋地的祈禱祝福,心靈鼓勵,默默傳遞著整個華夏人民的溫情力量。
面對災難,我們堅強,堅信,堅定,堅韌。
面對災難,我們不拋棄,不放棄。
我們只記得總理說過:「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倍努力!」
我們相信,有全國人們的支持,有災區人們的自力更生精神,地震震不垮災區人民的信心和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戰勝,災區人們一定可以度過難關,重建家園,勝利一定屬于堅強的災區人民!
如今時隔一年,在這一年中,災區人們積極自救,社會各界人士也踴躍參與在災區恢復重建的各個領域。地震廢墟上建起新小學,寶成鐵路新109隧道災後重生,漢旺新鎮正在崛起。災區人民的臉上洋溢的笑容,無不顯現出人們對美好新家園的期盼和重建家園的堅強信心。
然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汶川地震中的遇難同胞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向我們警示,必須提高防震減災的意識,掌握正確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如地震發生時,可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學校避震應注意: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積極做好防震減災工作有利於公眾學習、掌握防震減災知識,增強大家對防震減災重要性的認識。有利於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新機制,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平安校園。為此,我們向全校師生提出以下三點倡議:
1,積極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參與首個防災減災日的宣傳活動,以此為契機廣泛宣傳防震減災知識,提高師生防震減災意識和地震自救互救的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加防震疏散演練,學以致用;
3、充分利用地震科普基地資源,鍛鍊應對突發災害的能力
師生們,積極參加防震減災活動,是我們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提高防震防災意識是我們對自己生命負責的體現,因此讓我們行動起來,構建和諧平安校園.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