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規劃演講稿
2023-12-10 20:03:52 2
各位同學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能有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經歷,但談不上職業規劃。很慚愧,剛聽了很多同學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這麼完備美好的規劃,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我到現在為止對自己的職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我們中國人有一個毛病:人年齡越大,志向越小。在我們小的時候,可能夢想著要當總統、科學家、將軍;當我們大一些的時候,比如就是我們拿到大學通知書的時候,可能在想以後會掙不少錢,怎麼也得弄個200平米的豪宅住住,弄個寶馬車開開;但到現在(大三)我們又在想什麼呢:畢業後能不能找到一個月薪2000以上的工作,能不能在幾十年後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我相信我們曾經都有很遠大的理想規劃,但卻總是被現實碾得粉碎。我也總是受打擊,還好我比較堅強,所以現在還完好的在這兒。
高中的時候我的理想是考軍校,希望在部隊裡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當時我甚至在盤算著以後能幹到將軍還是師長,後來成績太差沒考上;復讀的時候我想還是得多掙點錢,那個時候「石油工程」專業非常熱門,出來的人一個月五六千,被稱為「金領」。所以我就報了西南石油大學的「石油工程」,為了保險我在本科第二批報了成都理工的「石油工程」,搞了個雙保險,結果我被川農錄取了。
川農我是報的本科第一批的第二志願,我以為不會錄我。報川農的財務管理都是我舅舅的主意,他說川農出來當官的多就報了川農。為什麼會選財務管理呢,當時初選了幾個專業:農學、城市規劃與建設、財務管理,農學不知道是幹嘛的,就報在了最後,那個時候也比較傻,不知道上網查查。因為我舅舅是搞會計工作的就報了財務管理,所以就和大家在一起了。
回顧我大學走過的兩年多時間裡,我變為是一個從浮躁趨於平穩,逐漸成熟的一個過程。大一的時候,剛進大學那陣新鮮勁兒一過,就認為上大學沒用,還不如去上個技校學門技術來得實在,所以大一我傾注了大量時間在實驗室,花費了大量精力在電腦上,所以現在這方面技術還行,至少PC機能玩得轉了。
到了大二就好一點了,認識到我們來上大學不僅僅是為了找一個好工作,更重要的是開拓我們的視野、思維,提升綜合素質,但這些東西對我們的影響可能只有在幾年甚至在十幾年後才能充分顯露出來。但我又認為我們專業的課程都是理論性的,沒實際用處,所以我又花了大把的時間去開拓視野,泡圖書館去了!
上了大三,我覺得自己更成熟了吧!比如說,我以前一直認為我們學財務的人,只要不搞審計去考CPA(註冊會計師)幹嘛呢!我們都去考CPA,那學審計的哥們些到哪找飯吃呢。現在我決定還是要去考CPA,一來可以增加我們就業的籌碼,二來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可以鞏固拓展我們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只有壓力才有動力,而壓力最直接的來源就是考試。
所以我感覺我大學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舒坦。大一的時候,老同學經常問我大學生活怎麼樣,我的回答一般是沒什麼意思,堅持「大學無用論」嘛,無聊。到了大二一般就是「一般般」,雖然對課程不滿意,但還有圖書館,至少我可以看看書嘛!上了大三,基本上就是「各方面都挺好的」。
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我不再給自己制定宏遠的目標,而更習慣於制定短期計劃:比如這周幹什麼:是學習財務軟體還是研究一下報表分析的問題?每天晚上我都會計劃好第二天要幹的事,將書本裝進包裡,收拾好東西,第二天早上起床洗漱完畢背上書包就走了。我覺得這樣效果挺不錯的,感覺每天過得都比較充實。
當然我還是有一個大體的職業規劃:畢業後就業,到私營企業,可能也進不了國企,這樣更能全面接觸公司的各種業務流程,這對我們以後無論是轉向管理還是自己創業都很有幫助。以會計或者財務工作為跳板逐漸轉向管理工作,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會自己創業。我一直有一個夢想:開一家書店。即使將來我沒有創業或者創業沒有選擇這個項目,在我老了退休的時候也會開一家書店安度晚年。我平時沒什麼特別的愛好,不打遊戲,也不愛運動,也只有寫寫字,看看書了。
我是一個很樂觀的人,我相信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腳踏實地的走下去,我會有一個燦爛美好的明天,我們都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