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于成龍長篇觀後感

2023-07-31 02:57:10 2

  觀後感,就是看啦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下面是于成龍長篇觀後感,請參考!

  于成龍長篇觀後感

  最近,不愛看古裝劇的我卻痴戀地迷上啦這部名為《于成龍》的電視劇,整整在假期裡做啦一回實實在在的追劇族,把這部電視劇翻來覆去看啦個遍。這是一部勵志的電視劇,淚點很低的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被一些情節所打動,總會頻頻落淚。像我這樣一個耐不住性子的人每天按時的守在電視旁等著播出,由此可見此劇的"魅力".觀後感受頗深,於是我不免像給學生布置寫一篇讀後感一般讓自己在這過年忙碌間抽閒暇來習作。

  劇中塑造出的是一位曠古罕見的清官―于成龍。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曲折動人,衝擊著無數觀眾的心靈。清代初期的他,歷官二十三年,清正勤政,被譽為"天下廉吏第一".電視劇《于成龍》的魅力,就在於它很準確地揭示啦一個清官是怎樣循序漸進育成的。廉民勤政的于成龍那浩然正氣的人格力量和愛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感動著我們,每集故事耐人尋味,其中折射出很多讓人深思的東西,觀看它,使我的思維有啦諸多延伸,給予啦自己一次修行,

  延伸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許多觀眾在劇中見證啦于成龍的成功,讚嘆45歲的他從明經謁選清廷吏部,被授以廣西柳州羅城知縣至他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撫大員,可知于成龍從眾多官員中的脫穎而出,是從逆境中奮鬥出來的,這背後的艱辛、坎坷在劇中也被演繹的淋漓盡致。記得誰說過: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無捷徑,成功之路是在無數逆境中層層鋪墊而成的。于成龍踏上為官的徵途,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灼像唐僧取經之磨難,他遭遇啦猖獗的盜匪,面對啦滅頂的災荒,歷經烽火戰亂,涉足複雜險惡的官場鬥爭,一步步堅定而堅強地走啦過來,政績紮實可見,所經之處最終呈現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局面。逆境成就啦一個內心有信仰的于成龍,使他在艱苦卓絕之後,實現啦自己的人生價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安逸的環境只讓人擁有頹廢的思想和軟弱的骨頭,使人不思進取,碌碌無為。我們不得不承認:逆境是強者攀登高峰的墊腳石,是弱者走向毀滅的萬丈深淵。"逆境"=地利,有時地利並不僅僅指優越的地理環境,逆境也有利於發展,勤政的于成龍佔得啦"地利"之素,而這地利卻是眾官不想去的逆境。

  延伸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個人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需要自身能力和自身努力外,還需要外力因素。于成龍步入仕途前後,結識的這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給予他很出色的幫助:刀筆小吏柳晉陽和幕賓師爺周先生。于成龍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雷厲風行的辦事性格加上這兩位幕僚的幫助,就是如虎添翼,不得不說周先生(周瑞和)和柳晉陽是于成龍的左膀右臂,讓于成龍少走啦很多彎路,少吃啦很多虧,初期的柳晉陽不能與周先生相提並論,因為周先生本來就在官場出仕多年,已是輕車熟路,周瑞和好似一塊磨刀石,一邊磨著于成龍,一邊磨著柳晉陽。尤其在斷案時,周先生與柳晉陽體現出可貴的才華與智慧,儘管有時有分歧,有隔閡,卻都是暫時的,最終還是在激烈的爭論中形成方案和決策,助于成龍一臂之力,于成龍也是虛心接受和聽取。這也是于成龍為何一直平步青雲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之間的這份默契是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最好的詮釋。還有神勇捕快雷翠庭、忠厚老實的石玉林、善良的石玉蘭常年追隨于成龍的腳步,風雨無阻,披肝瀝膽陪同于成龍步步走向成功。從這裡我有感而發: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助於成長和發展,且擁有一個團結向上的團體,使各盡其能,同心同德也是成功的秘訣。任何人不應妄自尊大、拒人於千裡之外,那樣致使自己會在工作中孤軍奮戰,將走彎路,碰壁,吃盡苦頭。

  延伸三: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于成龍的成功在我看來是幸運的。他的這份幸運來自於他佔有"天時"與"人和"之勢,得到啦貴人的支持和幫助。"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伯樂"的出現,改變啦"千裡馬"于成龍快將平凡終老的命運,給啦"千裡馬"施展才能、馳騁千裡的機會。于成龍大器晚成,在明君康熙皇帝的開明和提攜之下,步步高升。于成龍以明朝副榜貢生在改朝換代的清朝做官,他生逢治世之初,康熙皇帝勵精圖治,在社會百廢待興的徵程中,需要像于成龍如此之士出仕為官,因此提倡舉賢任能,恩準前朝副榜貢生皆可"摯籤"後選缺任官。於是于成龍和章吉仁決定以副榜貢生身份赴京選缺。可以說時勢造英雄,歷史給予啦于成龍一個大顯身手的舞臺。在當時的從政環境裡,遇到一個領導的開明和提攜是任何有志之士成功的重要因素,一個好的領導可以改變你一生的命運,奠定你一生的成功。除啦康熙的青睞和欣賞,還有康親王核准平冤案的理解和認可,同鄉陳敬廷的推薦,金光祖的重視、張朝珍的保舉等等,使于成龍總能在顛沛中化險為夷,最後暢通無阻,甚至三獲"卓異".

  有才華的人往往能力超凡,正直剛毅,氣節高雅,不隨波逐流,不趨附權貴,不看人的臉色吃飯。這是一種風骨,然而這種傲骨很容易被別人看作傲氣、清高、恃才放曠,給個人的發展設下啦障礙,受人排斥。而于成龍卻如此幸運,保持自我,順境提攜,逆境被保護,直到離世風骨猶存。

  延伸四: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三字經》中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親近良師親近益友,學習應對,即學習禮貌懂規矩。之所以延伸出這點,我想像啦于成龍的童年,覺得于成龍的優秀和獨具一格處的事風格在於他所受到過的教育。

  在本劇開場鏡頭裡是永寧書院中朗朗的誦讀聲。隨著讀書聲,于成龍便端坐在書院中的書案前。誦讀的內容是《論語?為政》中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段話是儒家教育中德政主張的體現。劇中先是先聞其聲,不現其人,後是對《論語?為政》篇誦讀聲的反覆運用,許是在襯託于成龍受到根深蒂固的儒家教育。無論在何時何處,他的言行中折射出許多儒家思想:重言教、重身教、嚴以律己,學知識、學品德、寬以待人……儒家教育理念使于成龍自出仕以後,從芝麻小官到封疆大吏,能夠不斷獲得"卓異"、始終清廉,成為清朝肱骨大臣以堅實的文化依據。

  于成龍的先生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是他的嶽父,實有夫子風範,這位老者心中認為從這個書院走出的學生都是出類拔萃之人,陳廷敬和于成龍便是得意門生。

  一個人的成功在於他自小所學到的文化知識和受到的思想教育,家庭教育也是缺一不可的。家教家風是以家長為主導,以家庭為載體,以日常生活為形式代代相沿的一種教化與傳習,它伴隨人的一生。早期教育對個人的個性、習慣、道德價值和思維心理模式起著奠基作用。他出身於一個官宦家庭,其先祖和父親都在明朝做過官。據說他的父親在鄉裡倡導孝義之道,有長者之風。受家庭薰陶的于成龍性格端莊,不苟言笑,又才智過人,勤儉耐勞。對於他的家庭背景我只查資料範範啦解,但從劇中可感知于成龍有一位知書達理的母親,於母雖在劇中並沒有設計到太多教育兒子的鏡頭,但可臆想到一位慈母對于成龍自小的循循善誘。"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年歲半百還支持兒子實現夢想,遠赴廣西,臨別強忍淚水,送走兒子獨自在屋中嚎啕大哭。雖說養兒防老,但最終兒子因公務繁忙而未能送自己一程。家長的言傳身教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深遠的。

  提及于成龍之妻也可算是令人敬佩,她是于成龍先生之女,為啦于成龍的仕途從于成龍45歲為官開始,為于成龍攜兒帶孫18載,年華已然在冰涼床榻之上逝去仍然無怨無悔,作為人妻恪守婦道,操理家務,稱得上是大度懂禮儀之人。家人的默默付出,也覺之于成龍是幸福之人。

  延伸五:出淤泥而不染。

  若用一物來比喻于成龍,那應該是蓮。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據說"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兩萬多字的《論語》,"君子"這個詞就出現啦一百多次。

  受過孔孟思想影響的于成龍像是盛開在封建王朝官場的一朵蓮花,他自甘淡泊,清正廉潔,不愛錢、不收受禮品、不納妾、不住毫宅、不吃宴會,布衣粗食、節儉清苦、簡樸出行、秉公辦事,與老百姓憂樂與共。儘管當時不是一片渾沌的世界,可在略有人心險惡的官場始終保持自己的風骨和個性也實屬不易。從微職晉升到高位,還能死而後已地保持肅正廉潔的清官,更是鳳毛麟角。他並非想追名逐利,但他就是康熙王朝的寵臣,若不是年事已高,疾患藏身而一命嗚呼,想必他將在盛世之年的河池之中開放的愈加燦爛……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看史劇,讓我有機會與那些歷史人物"對話".真好!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