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一樓裝修注意事項及細節(作為在一樓住了三年的業主)
2023-07-25 18:40:42 1
我在一樓住了三年,今年剛把那套房子賣掉。這是一個極其普通(開發商和物業都很普通)的小區,所以相對來說面臨的問題比較多——人家高端小區的那些帶小院啊、超大樓間距啊等等優勢我這裡是沒有的。
以我的體驗來說,住在一樓時,有四個問題比較讓我受不了。提醒各位即將入住一樓的用戶,最好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在裝修時,也最好在這些方面進行適當彌補。
一、潮一樓是真的潮,哪怕我家的一樓距離真正的地面還有將近2米的距離,在下面還有地下室和車庫——就算是這樣,也還是潮。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裝修,刷好牆固地固(牆固地固不僅可以固定水泥,也有一定的防潮效果),使用防水膩子,所有的漆和膠都要選擇優質防水的。做到這些,基本可以避免潮溼的空氣對裝修和衛生造成影響。
但饒是如此,空氣溼度依然是無法改變的。人可能容易得病,家具可能容易爆皮,洗過的衣服可能遲遲幹不了——這些問題,可以在入住後通過使用除溼機、烘乾機等家電解決。
二、吵一樓是距離噪音源(樓下的公共區域)最近的地方,受到噪音的影響自然也就更大了。如果是春秋開著窗戶的話,樓下人的說話聲基本上可以聽得一清二楚。有時候半夜颳大風,垃圾桶裡的塑膠袋會發出「譁啦譁啦」的聲音,讓人慾哭無淚。
唯一的解決方法是換個窗戶——平開窗、斷橋鋁加三層真空玻璃,基本上可以把常見噪音隔絕在外。能穿透這種窗戶的音量,估計十層以下的住戶都能聽到。
遺憾處在於,如果打開窗戶,依然會被噪音影響。
三、隱私我之前從來沒想過自己的隱私能通過什麼不違法的途徑洩漏出去,後來我發現了,住在一樓就能「順理成章」的洩露隱私,而且讓人沒脾氣。
隱私的洩漏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是聲音洩漏——剛才我們說了一樓的噪音,但聲音能傳進來就能傳出去。你聽室外的人說話有多清楚,室外聽你說話就有多清楚。
這種聲音的洩漏絕對超過任何沒有住過一樓的人的想像,如果有人站在窗臺底下有意聆聽,甚至能聽到室內穿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聲音。
當然解決方法還是增加隔音,與噪音的解決方法一樣。
第二是行為洩漏——在家裡的一舉一動,從室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哪怕是白天,在距離窗戶3米的範圍內,也是沒有隱私可言的。
我的解決辦法比較老套,直接在窗戶上貼了磨砂貼紙。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直接選擇磨砂玻璃或者單向玻璃(或防紫外線貼膜,也有單向玻璃的效果)。
但是任何一種對窗戶的更改,都會對窗戶的採光能力產生影響——這對於一樓來說是比較難以接受的。所以我只在臥室、廚房、衛生間的窗戶上使用了貼紙。
客廳、陽臺等室內公共區域的窗戶,我則是選擇了遮光率為40%的紗簾(厚紗簾)。如果需要,拉上紗簾,完全可以保證隱私。不需要時,拉開紗簾,也不影響採光。
四、採光低樓層住戶永遠繞不開的一個問題——採光!樓層越低,採光時間就越短,這都是被寫入國標的規定,自然很難改變。而且是越到冬天這種需要陽光的時候,採光時間就越短。我們家最短的採光時間,是每天不足2小時。
想要從根源上解決採光問題,只能是在買房時好好挑選,選樓間距大的樓棟。提醒一句,千萬別買小區最邊緣,而且小區另一側還未開發的樓棟。雖然暫時看來這棟樓的一樓採光不會被影響,但一旦另一側開發起來,他們可不管你的樓間距,可能會把你擋得嚴嚴實實。
我買房時沒有想那麼多,只能通過人工光源增加室內亮度了。我的建議是:光源的亮度、角度的種類一定要多,要保證可以調節各種亮度,還要保證每一個角落都能被燈光照射到——畢竟對於一樓用戶來說,裝修時安的那些燈,是我們家庭中幾乎全部的光明。
#生活日記##居住日記##夏天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