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蒲江有什麼好吃的地方(成都伴手禮⑩蒲江的)
2023-07-26 06:12:45 1
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陳昊 製圖 甘翠
「遠煙鹽井上,斜景雪峰西。」
清晨時分的蒲江,晨光初現,遠處大雪塘等山峰相繼現身,低山如黛,高山上白雪鋪就。
「綠色蒲江,天然氧吧。」蒲江之美,透著詩意。蒲江之美,澱于田園。
這裡可以享受明月村「詩一樣的生活」,可以體驗鐵牛村低碳田園之旅,來自蒲江的伴手禮,同樣帶著「泥土芬芳」與「詩和遠方」。
2022年是成都大運年,新年將至,川觀新聞發出「成都伴手禮徵集令」,誠邀成都23個區(市)縣推薦具有成都特色、彰顯「成都製造」品質的伴手禮產品。
第十期,我們來到蒲江縣,尋找這座「生態福地、大美小城」的特色禮物。
明月窯陶瓷
《蒲江民俗志》載:「蒲江的制陶業始於唐代,興盛於明清時期,歷史十分悠久。」蒲江縣甘溪鎮境內蘊藏著豐富的製作陶器的優質白泥資源,在唐宋時期受邛窯的影響和輻射帶動,成為陶 瓷重要生產區域。
鎮境內明月窯位於邛窯大遺址保護區,屬邛窯系列窯,一直以來傳承著中國傳統陶藝手工製作技藝。明月窯傳統陶藝手工製作技藝燒制的陶瓷器極具淳樸自然、個性和藝術性,2019年4月入 選成都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甘溪明月窯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窯齡300多年,被稱為「活著的邛窯」。其陶藝製作工序沿用唐代工藝,系列完整,極具工藝性、技術性和系統性。
在現代制陶工業的衝擊下,明月窯陶藝製作技藝曾一度淡出公眾的視野。如今,隨著明月村對傳統手工制陶技藝的保護傳承,得使這項古老的民間技藝得到恢復和發展,煥發出新的青春和光 芒。
蒲江雀舌
起源於唐、興於明清、普及於近代、盛於當代。蒲江雀舌是在當地特定地理環境下栽培種植,後經獨特加工方式製作而成的地方特色名優綠茶。
蒲江雀舌主要產於縣城北潘、單二溝及陳家營(成佳鎮)、大塘鋪(大塘鎮)一帶。南宋學者邑人魏了翁入朝為官,將蒲江綠茶帶入宮廷,此後蒲江綠茶被選為貢茶。
清《蒲江縣鄉土志》載:「蒲江比鄰蒙頂、東南諸山茶產亦亞之。其採於春曰:雀舌,俗稱細毛尖,葉甚細、味甘芳,煎如碧乳。」
蒲江雀舌精選清明前鮮嫩實心飽滿茶芽,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之特徵,清香萬裡,鮮如仙露。
2010年12月,「蒲江雀舌」成功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經國家質檢總局技術審查,被批准為成都市綠茶行業首個國家地理標誌。
蒲硯
《蒲江縣誌》記載:「蒲石,產於熊坡背斜上三迭系須家河組,出露於東北鹽井溝、光明響水灘、朝陽大王井。其石色青帶紫,堅硬細膩,通常雕刻為墨硯稱『蒲硯』。」
蒲江特有的山水和文明賦予了蒲江人採石制硯的工藝,代代相傳。蒲硯石質堅實細潤,雕刻精美,有「嫩如嬰膚,細如粉綢」之美譽,研墨色澤鮮亮均勻、抗熱耐寒、書寫流利生輝。
蒲硯品質可與端硯、歙硯媲美,做工考究,形態古雅,刻以花鳥、風景、人物,妙趣橫生,蒲硯製作集繪畫、書法、雕刻等藝術於一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因其實用性與藝術性的高度融合,歷代被文人雅士作為珍玩藏品之選。
一方蒲硯的製作,需經過採料、切割、選料、構思設計、雕刻、打磨等三十多道工序,花費數月時間才能完成。蒲硯製作工藝複雜,具有極高的技術性和藝術性,對工匠的文化藝術修養和雕刻技藝要求較高,一位技藝精湛的蒲硯藝人,需要經歷數十年的經驗積累。今日的蒲硯,經過長久的技藝磨練,雕刻工藝更加精美、題材更加靈活廣泛,具有極高的藝術品收藏價值。
圖片、視頻由蒲江縣委宣傳部提供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