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讀後感500字
2023-07-26 04:20:54 2
篇一:《三十六計》讀後感 韓陸峰
快樂而又短暫的寒假又過去了,在這個寒假裡我看了很多有意義的課外書。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課外書是《三十六計》。
這本書凝聚了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全書共分六套謀略,即勝戰計、敵戰計、功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百戰計。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走為上這一計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聽見別人說:「三十六計,走為上」。我就想走不就是逃跑嗎?為什麼還是上計呢?於是,我第一個看了這一個計。
原來,走為上指的是,敵人兵勢強大,不可抵擋,已經佔據了中,我方不能戰勝他,那麼留給我們的出路就只有三條:要麼投降敵人,要麼請求講和,要麼撤退逃走。如果是投降,就等於徹底失敗了;如果是講和,敵人必定會提出苛刻的條件,所以我們也等於失敗了一半;如果是撤退,那麼並不代表我們失敗了,而是為以後的勝利積蓄力量,尋找轉機。
比如在楚莊王在位的時候,為了成就霸業,發兵攻打附近的庸國。一開始沒有進展,後來,楚國的師叔決定用「走為上計」來滅庸國。楚國一交戰就站退,接連七八次,庸國以為楚國很弱就驕傲起來一直追殺楚國。這時,楚莊王趕來包圍了庸國,殲滅了庸國。在這次戰役中,楚國巧妙地運用這一計策使庸國驕傲,然後一舉擊敗庸國,真是妙用啊!
但是,現在我們通常說:「三十六計,走為上」似乎是為自己的逃避找理由。比如在我們不想做某事的時候,我們就會說這句話。
篇二:《三十六計》讀後感
很早就聽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個俗語,長大以後漸漸的知道《三十六計》,是一本了不起的名著。《三十六計》是中國的十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寒假,我購買了這套《三十六計》。 這本書中所談到的每一計,都有軍事,商業,為人處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計,每個事例都是智慧的體現。在展現它博大精深的智慧的同時,也延伸其豐富的思想內涵。
在將這本書看完之後,我深深被裡面的事例所折服。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遇到麻煩,只要將事情巧妙的做好,將麻煩巧妙的避開,這便是智慧的所在。
最初《三十六計》只用於軍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早已超越了軍事著作的範疇,已經深入民間而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連,每一計都成為一句琅琅上口的成語,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廣為傳誦運用。軍事家以它運籌帷幄,政治家以它捭闔縱橫,商家以它爭贏取利,平凡人以它為人處世······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有各自的讀法,並在其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精華和養分,將它運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集大成之作,被譽為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並稱為古代兵法雙絕。他們作為我們中國的象徵,更應該值得我們去了解,明白。
篇三:《三十六計》讀後感 胡小曼
你們聽過「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嗎? 《三十六計》指 中國 古代三十六個 兵法 策略。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 兵書 ,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梁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這書中有著許多有意思的兵法策略。例如,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此策略被後人廣泛使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順利。每當老媽讓我去做我不喜歡的事時,我都使用這招,但總是會被老媽的火眼金睛所識破。
對於讀書,就應該使用第十八計,擒賊先擒王。 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學習我們要抓住學習的關鍵,而不是胡亂學一通。就好像考試,你不能總是臨時抱佛腳,而是應該持之以恆地每節下課總結每一節課所學的知識,每天總結每天所學的知識。不斷的積累,才可以真正取得好成績。
雖說 《三十六計》是一本兵法 策略,但書中的策略也可以適用於生活。要解決問題,不能死板地只從一個方面想,要多角度全面地看待問題,並可以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 《三十六計》裡面就記載了各式各樣的方法,閱讀此書可使大腦靈活。此書乃耐人尋味、值得鑽研之也!
篇四:《三十六計》讀後感
我最近讀了《三十六計》,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聲東擊西」這一計,主要講的是公元 200年曹操與袁紹的一次戰爭,就是歷史有名的官渡之戰,當時袁紹擁有大量人馬,而曹操的人馬少得可憐,無法與袁紹正面交鋒。正在此時,袁紹的一名大將顏良帶著一萬人馬進攻白馬城,白馬城是戰略要地,救還是不救,曹操一時拿不定主意。這時謀士荀攸說:「我們可以假裝攻打鄴城,袁紹去救時我們就回救白馬城。」曹操聽了拍手叫好,立刻命令數千士兵向鄴城進軍。鄴城是袁紹的老窩,袁紹知道後立馬帶兵回救鄴城,曹操立即調轉馬頭,攻打白馬城。白馬城的援軍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就被曹操殺得大敗,當袁紹趕到鄴城時,連曹軍的半個影子都沒看到,方知中計,立刻返回白馬城,但大將顏良、文種都死在亂軍之中,曹操採取聲東擊西之計取得了重大勝利。
從曹操的這次勝利中我感受到:要想取得一個勝利或成功,往往不能直接獲取,最好的辦法是虛晃一槍,讓敵人上當後再進攻,就能輕易地獲取勝利。
突然間,我幻想,假如有一天我當上了一名監考老師,監考全班學生,這時有一個平時不認真學習的學生,在考試時不認真答題,總是盯著我看,只想等我看不見他時,就偷看小紙條。於是我就故意轉過身去看別的學生,裝著看不見他的樣子,他高興極了,趕緊拿出準備好的小條紙正想偷看,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我突然一轉身,緊盯著他手中的小紙條,哈哈一笑,你終於被我逮住了。看著他蒼白的臉色,我心中暗暗地說,你中了我的「聲東擊西」之計了!
篇五:《三十六計》讀後感 錢小雪
再這個暑假,我看了許多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一部書。它集歷代韜略、詭道、兵法之大成,素有「謀略奇書」之稱。它不僅是中國古軍事指揮理論的經典之作,而且其思想早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書對青少年的處世有著積極指導借鑑意義。
古今中外,英雄無數,英雄與英雄之間,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們的事跡已經成了人們在生活,處世等諸多方面的典範、也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佳話。這本書中所談到的每一計,都有軍事商業,為人處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計,每個事例都是智慧的體現,在展現它博大精深的智慧同時,也延伸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書中的計各來源頗廣,有的來源於歷史典故,如圍魏救趙;有的來源於古代兵書,如聲東擊西;有的來源於日常用語,如指桑罵槐;有的來源於詩人的詩句,如擒賊先擒王,李代桃僵。雖然這些計謀表面上好像跟我們的現實生活與技巧,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許許多多生活啟迪,和做人道理及學習方法。讓我更高興的是:這本書還讓我結識了一大批古代傑出的謀略家與軍事家。它不僅適合大人看,也適合我們看,裡面既有原文、譯文,點評,又有許多扣人心弦、生動有趣的故事,讓我們深深地沉浸在書海之中。
《三十六計》這本書讓我學會了很多技能,它帶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麻煩,只要將事情巧妙的做好,這便是智慧的所在。透過它也讓我清楚認識到,生活中仍有很多的事物有待我們去挖掘與探索。
篇六:三十六計讀後感
暑假前媽媽給我買了一套《三十六計》,一共四冊。暑假期間,我利用每天完成作業後的時間從第一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三十六計》一聽書名就知道是三十六個計謀,這三十六個計謀又分為六套,分別是「勝戰」、「敵戰」、「攻戰」、「混戰」、「並戰」、「敗戰」。雖說《三十六計》的經典地位不如《孫子兵法》,但其知名度卻不遜色於《孫子兵法》,諸如「反間計」、「走為上策」等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三十六計》裡面也有許許多多的經典故事,比如「日軍瞞天過海偷襲珍珠港」、「宋太祖智殺敵臣滅南唐」等,而且還有原文注釋、按語注釋、傳世典故、用計錦囊、計謀典範的一些介紹,讓這些故事更加通俗易懂。我最喜歡《三十六計》裡的「諸葛亮巧退婚」,內容是:諸葛亮的嫂子想讓諸葛亮成親,但找了許多人家諸葛亮都不滿意,因為恩師黃承彥的女兒很有學問,他想娶他的女兒黃正英為妻,但嫂子不同意,說她太醜,最後諸葛亮寫了一封「退婚書」給黃家,這是一首藏尾詩,其實詩裡真正表達的意思是「我志難移」,過了三天,黃正英便和諸葛亮成了親,嫂子這才恍惚大悟,原來諸葛亮是用了瞞天過海的計謀把黃正英娶到了家,嫂子終於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也同意了這門親事。讀完以後,我從心底不由地佩服諸葛亮真是足智多謀啊!
通過讀《三十六計》 裡的小故事給我的啟發是: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如果遇到難題,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做出不同的判斷,多思考,眼光放遠一些,不要鼠目寸光,只顧眼前。平時列好學習計劃,把學習當做一件艱巨的任務來攻克,多動腦筋 ,隨機應變,不能一成不變,死搬硬套,找到適合自已的好的學習方法,就能輕鬆的完成。
篇七:三十六計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三十六計】,這本書的每一篇故事都有著不同的計謀和不同的智慧門,這本書在我的人生的路途上有了很大的影響。
我在《前言》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三十六計》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是啊,《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的兵家寶藏,它所蘊含的哲理對於今天的社會生活仍然具有較為普遍的指導和借鑑意義。《三十六計》繼承了前人兵法的優秀傳統,六套計策,可以通覽其要。不管處境順逆,都可以從中吸取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領略艱難成就的韜略智慧。
我的這本《三十六計》共分為六套計,分別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還分為六個計,總共三十六計。這本書詳細說明了每種計的首次運用的戰例、原始文字的解語、用計的例說和按語的解釋。
我之所以喜歡讀這本書,是因為古代人用計取勝的故事引人入勝,讀來津津有味。這些計策運用都極其巧妙,可以讓我陶醉其中。我很欣賞古代軍事家,他們設計出如此足智多謀的計策,來與敵人周旋。
《三十六計》這本書實際上是關於思想方法的書,只要運用得當,各個領域都能夠借鑑。我讀完之後感覺學到許多,但還沒有真正理解其精髓。不過,有一個啟示給我深刻的印象:要解決問題,不能死板地只從一個方面想,要多角度全面地看待問題,並可以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