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建設最新消息(丹陽在建設智造名城)
2023-07-25 12:33:35 2
丹陽,不僅有著「眼鏡之都」「鑽頭王國」「燈具世界」「木業航母」等美譽,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更創造了新的光輝歲月,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19位、「中國創新百強縣」14位、「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中國宜居宜業城市」等諸多榮譽……丹陽的「金字招牌」越來越多,含金量越來越高。
奔跑在建設現代化「智造名城 運河明珠」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丹陽一路櫛風沐雨,奮楫篤行。
十年來,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丹陽跑出了「產業強市」加速度,譜寫了「鎮江很有前途」的丹陽篇章。
把優化做強產業作為發展的根本之策,眼鏡、五金工具、汽車零部件和大家居「四大傳統特色產業」實現進一步提升,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新醫藥及新型醫療器械「三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持續優化金融生態,在2022年7月舉行的「金融賦能,再啟新程」丹陽市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對接會上,共籤約項目121個,累計授信超過1110億元。在全省率先建立科技風險補償金制度,設立科技風險補償資金池3300萬元。完善支持企業上市政策,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鎮江基地落戶丹陽。目前,丹陽擁有各類上市掛牌企業176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企業9家。
十年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丹陽構建了系統全面的「3 2 N」創新政策體系。
積極構建以創新型領軍企業為引領、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幹、科技型中小企業為生力軍的創新型企業梯隊,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小升高」計劃,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343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17家,兩項指標均居鎮江市首位。搶佔產業技術競爭制高點,形成「製造 科技」的產業創新發展模式。通過「平臺 載體 項目」,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千噸級碳纖維、鎳基高溫合金、無創呼吸機、多作物聯合收割機等160餘項技術國內領先或填補空白,湧現第二代高鐵接觸網懸掛智能檢測裝置、高速列車輪裝制動盤等10多個全國「唯一」「第一」產品,形成一批具備競爭優勢的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大力推進產業智能化改造升級,成功入圍首批江蘇省創新型示範縣(市、區)。全市擁有29名兩院院士、45名國家級專家、114名省「雙創」人才,人才競爭力名列全省(縣域)十強。創新驅動,成為丹陽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色。
十年來,不斷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丹陽城市面貌有了新景觀,美麗鄉村有了「新顏值」,生態環境有了新提升。
一批新的城市地標拔地而起、一批新的城建項目陸續完工、一批新的改造項目全面啟動、一批新的環保項目投入使用,先後獲評為「中國宜居宜業典範城市」、創成「全國綠化模範市」、成為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藍藍碧雲天,清清九曲河;巍巍雲陽樓,美美新農村。千年古城正以嶄新的面貌,讓江南水鄉的風韻更加彰顯。
十年來,丹陽市委市政府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著力提升市民素質,不斷彰顯城市文明。
2017年,丹陽以江蘇第一、全國第二的優異成績,創成「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丹陽作為全國50個城市之一,入選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市;2021年,丹陽被確定為全國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50個試點城市之一。通過協調丹陽近15萬名志願者力量,打響「丹丹」「陽陽」文明使者和「季子風」志願服務品牌,將丹陽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向縱深推進。全市先後湧現出全國道德模範1人、提名1人,「中國好人」6人,江蘇省道德模範3人、提名1人,「江蘇好人」25人,「鎮江好人」86人,「丹陽好人」300餘人,數量位居江蘇省縣級市前列。
丹陽:智造名城,運河明珠。
十年來,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丹陽讓廣大群眾切實共享發展成果、切身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
積極實施「就業e圖」和「15分鐘就業服務圈」工程,重點服務就業困難人員和殘疾人再就業,建成16個創業孵化基地,並建成8個示範性退役軍人服務站,得到退役軍人事務部高度肯定。全力打造人民滿意教育,大力實施「縣管校聘」改革,教育質量省內領先。南師大中北學院落戶丹陽,圓了百萬市民的「大學夢」。創成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獲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全面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社區衛生服務站達標率100%。2022年疫情防控,丹陽不僅保持了本土「零新增」,而且在馳援上海及周邊地區的抗疫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完成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建立了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掛牌成立了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市鎮村三級社會大救助系統上線運行。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
歷史畫卷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華章在新的奮鬥中書寫。今年以來,丹陽全力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堅決守住疫情防控底線,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嚴守發展安全紅線,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通訊員 張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凌雲
校對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