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第九期《朗讀者》觀後感

2023-08-03 07:25:53 2

  第九期朗讀者觀後感(一)

  我常常問自己,

  兒時的家怎麼就不能忘記?

  那土窯洞裡看不到磚瓦和水泥。

  也許是父親的推車了不起,

  供我們讀書離開鄉村離開了土地。

  也許是母親織的格格衣,

  誰見誰誇的感覺怎麼都抹不去。

  難忘中秋明月夜,

  爺爺把月餅六半切。

  哥姐不肯來品嘗,

  那月餅的滋味可是甜中透著香。

  難忘看病回家的路上,

  哥哥將衣服披在我身上。

  上學的機會誰能不渴望?

  三姐將自己留在了家鄉。

  我魂牽夢縈的地方,

  我看不完住不夠的地方,

  我願將心交付的地方,

  那就是生我養我的家。

  第九期朗讀者觀後感(二)

  我想把自己寫的這首詩朗誦給我的自行車,這輛我親手組裝的自行車已經陪伴了我整整2年,我對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今日清晨6時多,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大二男生徐國清就趕到了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門前,成為央視"朗讀亭"現身武漢後的第一位朗誦者。

  "朗讀亭"因央視文化欄目《朗讀者》應運而生,目前它已走過了北京、廣州、上海、杭州、西安等幾大城市,今日是首次來到武漢。記者在武漢大學看到,這座高約3米的"朗讀亭"外觀古樸別致,內部有兩個gopro攝像機以及一套完整的錄音設備。朗讀者進入後,只需要對著圓形的麥克風念出自己準備的內容即可。為了保障朗讀者們在亭內不受幹擾地釋放情緒、忘我朗讀,亭子外面的央視工作人員會遙控"霧化"設備,將亭子玻璃調整成毛玻璃狀態。

  很多《朗讀者》的粉絲們昨日都是清晨七八點就趕到武漢大學,在亭子前面排起長龍。他們中有學生、教師,也有公務員、企業白領,尤以女性居多。等候的過程很枯燥,愛好者們卻樂於享受,他們要麼捧著一本書輕聲吟讀,要麼互相交流,臨時提高一下技巧和節奏。

  央視《朗讀者》外拍組有關負責人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在這麼美麗的大學校園裡朗誦,無疑是一種特殊的人生體驗。武漢人對於朗誦的熱情也是令我們意外的,今天共有140餘人登記要朗誦,這個數字在我們之前走過的幾座城市裡面也是位居前列的,一般來說,首日登記朗誦的人數都在120人左右。"

  記者注意到,這些武漢的朗讀者們在進入"朗讀亭"前,還紛紛在登記表上寫下自己的心聲。"希望成為一生的朗讀者","朗讀,讓心靈更加美","讓人間充滿真情和溫暖",這些寄語滿滿都是正能量。

  據介紹,這座充滿愛和溫暖的"朗讀亭"今天還將繼續在武漢大學等候朗讀者們的到來,此後它還將在武漢"漂流"6天。從明日開始,"朗讀亭"將先後到達湯湖圖書館、東湖屈原紀念館行吟閣、西北湖廣場,在這3個地點各對外開放2天。

  每個朗讀者都有自己的故事

  獻給朋友、父母、老師、家鄉、董卿......今日,走進"朗讀亭"的人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心願。

  來自江夏區大花嶺小學三(7)班的李恩妮是昨日最小的朗讀者,年僅8歲。昨天是上學時間,小恩妮卻堅持要請假趕到武大朗誦。小恩妮的媽媽告訴記者:"她是一個很有追求的小女孩,每期《朗讀者》必看,所以我想這個小小的願望還是應該滿足她。"

  這一次,李恩妮的朗誦內容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徐魯的散文《美麗的願望》:"即使在平凡的日子裡,也要有一些美麗的願望......"她說,我想把這首詩獻給媽媽,希望媽媽永遠幸福。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今日春光明媚,陶曉輝女士把女兒送到武漢大學附屬第二小學後,一時興起到珞珈山走走,正好遇到了剛剛開放的"朗讀亭",她便報名朗讀了林徽因的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

  "女兒在學校也算「詩詞小達人」,她能夠背誦五六百首古詩詞。"陶女士透露,"我要把自己朗讀的整個過程用手機錄製下來,帶回家放給女兒聽,最近我們之間產生了些小矛盾,希望她能理解媽媽的愛。"

  走進"朗讀亭"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則是武大哲學學院大三學生凌佳薪期待已久的心願,"我12歲時公開朗讀的第一篇稿子是《荷葉.母親》,十年過去了,我想體會一些不同的感覺,沒想到,朗讀到最後,我的情緒被徹底調動起來了。"

  第九期朗讀者觀後感(三)

  浮躁的時代需要優雅的朗讀。國內上了年紀的人大概都知道俄羅斯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的名字。當年,朗誦他的詩,是一代青年的時尚和榮耀。馬雅可夫斯基本人也經常在廣場上朗誦自己的詩作,這就是他獨特的"發表方式"。在深情的朗讀聲中,一座喧囂的城市會變得安靜,變得從容。誠如上海電臺朗誦節目《午夜星河》主持人所說的那樣:"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就是人聲,乾乾淨淨。朗誦這種聽覺的藝術,能直抒情懷,讓人直接感受到社會中的種種正能量,最直接抵達人們的肺腑。"在人心日益浮躁的現在,面對物慾橫流的世界,能夠真正靜下心來、發出聲音讀一本好書,整個社會能經常聽到抵達肺腑的誦讀之聲,浮躁之心經常被洗滌,那麼對於人心的淨化,無疑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自播出以來,備受關注,各方好評不斷。《朗讀者》的熱播,既讓支持人董卿火爆一時,更令朗讀這種傳統的閱讀方式重歸大眾視野。古往今來,知識分子之所以被稱作"讀書人",就在於他們的學習是以朗讀為根基的。在古代,幼童開蒙後即要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等基礎讀物,之後是學習各類經史典籍,且要"逐句玩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在現代教育中,朗讀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很多學校至今仍保有晨讀的傳統。

  我們有沒有捫心自問,自己究竟有多長時間沒有"讀"書了?這裡的"讀"書,是指發出聲音的朗讀,而非手捧一卷靜默地閱讀。如果真要對朗讀做一項調查的話,情況恐怕不容樂觀。因為在20xx年發布的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中,我國成年人人均閱讀紙質圖書4.56本,數位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8.1%,日均看手機的時間超過半個小時。就算我們認為看手機的很多人也是在讀書,那麼讀書的數量和時間也遠遠少於世界閱讀大國。在整個社會閱讀量尚差強人意的情況下,朗讀的處境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背景下,伴隨著央視《朗讀者》節目的走紅,廣州、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還延伸出了"朗讀亭"這樣的線下朗讀模式,給了人們一個回歸傳統閱讀的契機。通過朗讀文學作品,感悟文字的魅力,讓久違的朗讀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走入人們的生活,這無疑是下了一場及時雨,促使人們不由自主地關注朗讀的意義。

  朗讀的意義是什麼?有兩個例證大抵可以說明:據媒體報導,20xx年4月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訪華,有一個活動項目便是,瑪格麗特二世與彭麗媛女士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為中丹兩國小朋友朗讀著名的安徒生童話《醜小鴨》。清亮柔美的女聲加上童話的意境,這是多麼詩情的享受!無獨有偶,數天後的"五四"青年節,習總書記來到北大,北大安排的一個歡迎節目也是朗誦,同學們在靜園草坪朗誦《沁園春.長沙》。朗讀的意義就在於,它有利於提升人的文化品位和詩意情懷。

  董卿在《朗讀者》中說道:"朗讀者分為兩部分,朗讀和人。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朗讀者。"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朗讀者,在朗讀中蕩漾詩意、浸潤書香,在朗讀中愉悅身心、提升修養,在朗讀中淨化心靈、體悟人生,讓人生有更多的情感體驗,讓生命變得智慧而芬芳。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