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觀後感
2023-08-03 07:50:52
G20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每一年的全球經濟熱點、未來走向都將在這個會議上誕生。今年的杭州峰會你有關注嗎?下面請看整理的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觀後感,歡迎參考。
【第1篇】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觀後感
芭蕾舞演員孫藝萌:平時都是在專業的教室或者舞臺,都是有專業的地膠,但現在我們是在水上,包括全息影像臺上。它是一邊移動我們一邊跳,所以本來腳尖鞋的地方就窄,重心會比較不穩,這也是一個挑戰。包括在水下,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那個腳尖鞋特別滑,就連走路都不行,後來就請師傅專門定製了一款防滑鞋,也不能說全部防滑吧,但是會好一點。
指揮家李心草: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它有很多的燈光,到下一個節目要到位的時候,你才能開始,所以這完全要在我把控當中。有幾次就是因為我眼睛沒有看到幾個地方,後來下來導演組就要求我,一定要在看見什麼什麼的情況下,我們下面才能開始,所以就增加了很大很大難度。
琵琶演奏家趙聰: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這應該是最高級別的一場音樂會。雖然也出過許多次國,也給許多國家元首演出過,但是20多個國家的元首同時在我們中國這個主場上看音樂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和特殊的激動在心裡邊。
【第2篇】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觀後感
單是名稱,都充滿詩意與韻味。中國將通過這樣一場演出,給G20峰會的與會來賓留下美好印象。
據了解,此次文藝演出由張藝謀擔任導演,總製作人為沙曉嵐,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李心草擔任樂隊指揮。整場演出由9大節目構成,總時長在50分鐘左右。燈光是此次演出的一大亮點,張藝謀說:「50分鐘的演出我們可能有100個以上的燈光變化,要靠燈光、湖水倒景、月色等方方面面傳遞出「詩情畫意」。」
張藝謀這次一個大進步,便是說了「必須用別人聽得懂看得懂的普適語言和形式來表達中國之美」,他還說,「如果片面強調民族化本土化,別人看不懂有什麼意義」?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是審美視野的一個提升。無論如何,當中國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需要面對整個世界時,藝術語言和藝術表達方式都不得不走向普世化。所以,對此確實值得期待。另外一方面,雖然演出綜合了當今聲光電以及其他視覺表現技術,從表現形式上看極具創造,可以創造出傳統形式無法相比的震撼效果,但是,整臺演出的藝術原創均為中外歷史上的經典曲目,由此也可以想見創新的難度。
舉例說,如果就以原樣推出《印象西湖》給G20的參會者欣賞,那會是什麼效果?不言自明。
這幾年,我在北京上海等地跟《印象劉三姐》的執行導演、國家大劇院和不少這方面人士做過交流,核心就是中國舞臺藝術和視覺藝術的普世化問題,張藝謀是創造出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形象的,某些經典甚至於成為西方人理解中國社會的名片或者符號,比如《菊豆》,這些文化符號只能表徵過去時代的片段,已經完全不足以反映現實,無論是內容抑或形式均無法適應中國發展的需要,更無法給於社會一種更高的審美視野,因而無法起到高逼格的教化作用。
大眾的審美境界終歸是受教化民俗等影響的,如果精英文化總是提供粗俗的審美作品,從眾心理和「羊群效應」最終將交給你一群只具備理解下裡巴人的受眾,對於一個希望文明復興的國家來說,是不可以長此以往的。
所以,大眾的理解力和審美境界總是受精英作品誘導的,這構成我們評價精英作品孰是孰非的依據之一。很多年前,李安一部《色•戒》製造了空前的商業效果,連評論家都被裹了進去。殊不知,大家都被李安的私人動機消費了,而且消費得興高採烈,儘管他也侮辱了我們的智商。
【第3篇】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觀後感
演張藝謀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場詩情畫意的演出。
「詩情畫意」做起來很難,除了交響樂合唱隊之外,在湖面上、在情景表演中,整體畫面感覺是要讓每個人都產生這樣的聯想,一定要讓大家心裡湧起這四個字,我覺得詩情畫意只有在西湖上才是匹配的,才是有韻味的,有中國人典雅的、古典的美。
整臺演出名稱擬定為《最憶是杭州》--語出白居易詞,「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此篇是古往今來描繪西湖的諸多名句中的翹楚,極易彰顯杭州和西湖的文化積澱韻味。
張藝謀接受央視採訪時還「劇透」了G20峰會文藝演出的風格,他將這臺演出定義為「實景演出的交響音樂會」--國內首次在戶外的水上舞臺舉辦大型交響音樂會,一共9個節目。
張藝謀透露:我們肯定要對《印象西湖》進行全新的加工,大家現在看到的已經完全是另一個表演了,大概保留了《印象西湖》最後的一個機械裝置和一個撩水的動作,其它的全都是新節目。演出時間只有五十幾分鐘,時間不長,所以要求很高,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大家付出很大的努力,現在呈現這樣一個可以叫實景演出的交響音樂會,一個全部在水面上的實景演出。
這場晚會場地還採用了全息技術處理,影像和人是一種互動關係。張藝謀說:
這樣的一種處理方式在室內表演中,最近幾年比較流行;但是用在室外,用在水面上,用在一個完全自然環境中,基本上還沒有過。所以我們做了這樣的嘗試。在《天鵝湖》當中你會看到這一幕,我自己覺得很有特點。首先是你會看到在西湖上跳《天鵝湖》,我們開玩笑說這也許是《天鵝湖》劇目創建以來第一次在湖上跳。這個就很有意思,又結合了全息投影的手段,來表達我們的理念--音樂和優美的東西都是全人類的。
為實現高規格、世界一流水準的演出目標,包括「水上芭蕾」、「生命噴泉」等在內的節目,無論表演形態還是技術手段,都獨具匠心。
精彩的水上表演背後,是全體演職人員艱苦的排練和付出,特殊形態的表演,也給演職人員提出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溼滑的水面上跳芭蕾立足尖,這個節目的難度超出了芭蕾舞演員們平時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