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的作文700字
2023-08-02 16:41:52
篇一:參觀蘇州博物館 吳天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蘇州博物館。這是世界上有名的中國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先生的大作,他可是設計了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的啊。我們的心情像水面上激起的浪花,翻騰著,跳躍著……
博物館位於拙政園的東園,從外面看是傳統的粉牆黛瓦。走近它,一股清新雅潔的江南風韻撲面而來。站在大廳裡,迎面看到的是由池塘、假山、小橋、亭臺、竹林等組成的創意山水園,這就是貝大師的獨特的設計風格,波光粼粼的湖水給安靜莊嚴的博物館帶來了活力,讓人不得不佩服貝大師的神來之筆!
轉入西部展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代秘色瓷蓮花碗。導遊介紹說:「這是國家級文物,是蘇州博物館的珍藏品之一。」仔細端詳,這件色瓷蓮花碗,碗口為深腹底足;盞託形狀如豆,盤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盞託盤面和足均飾重瓣蓮花,如淺浮雕狀突起。蓮花碗的藝術造型與藝術價值是無與倫比的。它的釉色滋潤內斂,捩翠融青,呈現出玉一般的溫潤感,令人嘖嘖讚嘆。
走進旁邊的「塔放瑞光」展區,一座珍珠舍利寶幢呈現在眼前。導遊告訴我們:「寶幢主體由楠木構成,分為須彌座、須彌山海、幢殿、剎四部分。須彌座造型極為精美繁複,通體描繪寶相、纏枝、幾何圖案,細如纖毫。須彌山海勾欄平階之內,一周立面及圓形平面上雕出的浪濤滾滾的大海,整體描金。大海中央如蘑菇雲般突起透雕的山柱,柱上盤繞一條鎏金銀絲串珠編制而成的九頭蟠龍。珍珠舍利寶幢造型之優美、選材之名貴、工藝之精巧,舉世罕見,人們無不讚嘆創造者的鬼斧神工。
旁邊,一件銅鎏金掐絲琺瑯甪端也格外引人注目。 」『甪端』是一種傳說中的神獸,在官場上,象徵光明正大、秉公執法;在民間,象徵吉祥如意風調雨順。「導遊微笑著說。細看,這甪端體態渾圓,四肢粗壯有力,昂首向上,雙目炯炯,使人嘆為觀止。
蘇州博物館的每一件展品都是藝術珍品,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次參觀博物館,讓我大飽眼福,也增長了許多歷史知識。
篇二:參觀崑曲博物館 黃賢騰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崑曲。崑曲是我國最古老的曲種,至今大約有600多年的歷史了,被人們稱為百戲之祖。唱詞典雅,曲調優美,回味無窮。今天,我就要去遠近聞名的蘇州崑曲博物館參觀了,好激動哦!
蘇州崑曲博物館就坐落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全晉會館裡,一進門,就看到了一座雕像,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棵用樹幹雕成的叫魏良輔,聽說他在創作崑曲時就已經雙目失明了,對了他就是崑曲的創始人哦!我們繼續向前走,一路上到處都是木雕,崑曲表演時的珍貴照片和資料。
看,那是戲臺。許許多多的人都在看崑曲。古代看崑曲也有一番講究的,原來,古代的女人是不能隨便出門露面的,只好待在戲臺附近的包廂裡看,那男人呢,卻可以在室外的看臺上看戲哦!導遊阿姨說:」這全晉會館是一個來蘇州的江西商人,關雲長也就是關公關羽就是江西人,所以這個江西商人非常崇拜關雲長,就在對面建了個紀念關雲長的屋子。「這屋子裡也可以唱戲哦,在裡面,導遊阿姨還教了我們翹蘭花指,不管好不好,我們都很高興的在學!
太棒了,我們要去看鎮管之寶啦!這是以前一戲曲班子主演的」舞美「。崑曲是進了北京以後才有表演的,以前在裡面只唱不演,以前大戶人家請曲班子老唱。班子就把這個大傢伙拆成一百多塊搬到主人家裡,外面的燈會在演出的時候通通點亮,把這個大傢伙裝飾的非常美,全是五福和如意的火哦!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模型廳,其他我都不說什麼了(因為要講的實在太多了)。我就說一下第三座戲臺模型吧!揚州的寄嘯山莊的戲亭,這也不能算戲臺,在何園的園子裡,叫做水心亭,亭子沿水而建,水邊有假山石塊,院子的四周有兩層的小樓,樓上皆有欄杆,可供遊人看戲……
崑曲從古代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歷史了,我們要把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起來,如果還能把他繼續發揚光大那是最好了!你們認為我這個想法好嗎?
篇三:參觀博物館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了桐廬博物館。
一進大門,映入眼帘的就是兇猛龐大的恐龍圖片展,那兒的解說員給我們每一個人都發了一幅」眼鏡「!我接過眼鏡,戴了上去,眼前的恐龍立刻變成了立體的,兩塊塑料的紅、綠眼鏡搞得我是天昏地暗,暈頭轉向。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2。3億年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白堊紀『侏羅紀和三疊紀,裡面詳細地介紹了恐龍的分類,顏色,誕生,飲食及生死搏鬥。如:身穿盔甲的恐龍——厚板龍。它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是食草動物,體重2噸,體長5。5米,分布在蒙古、中國。後半龍的頭上長有帶疙瘩的護盔,厚密的鎧甲板塊覆蓋在它的脖子上,後背以及尾巴上,它巨大的骨質尾松骨緊密相連,這件寶貝武器十分厲害,可以把任何獵物打得暈頭轉向暈倒在地。
再往裡走,就是介紹其他的海洋生物。有水母——海中降落傘,虎鯨——海之霸主,鯨鯊——海中溫和的魚……各種各樣的魚,應有盡有。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花蝴蝶,這也是一種魚,應有盡有。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花蝴蝶,這也是一種魚,還是一種愛情專一的魚,它是對方在吃食時,會站在一邊放哨,等對方吃完,又換回來,這就像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浪漫愛情故事。
接著我們來到了二樓——四千年的歷史文化革命,首先,我看見的就是鐵炮,是美國製造的,1989年出土。
1938年1約25日,1940年10月及1942年5月日寇三犯我縣,有著光榮傳統的桐廬人民英勇奮鬥,進行了百折不饒的鬥爭。
我還看到了各種文物。如石矛、東晉褐彩年形尊、北宋青釉花卉紋粉盒…還有青銅禮器,青銅最要分為禮器、兵器、聲場工具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具,咦?這裡怎麼又個鏡子似的東西呢?哦!原來是海獸葡萄鏡,它生產於唐代時期,並且葡萄代表多子多福的意思。
啊!一個下午的展覽博物館,仿佛使我的見識增長了許多,也讓我體會到了桐廬的古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