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說紐帶議論文1000字以上

2023-07-09 07:13:52 1

  導語:這樣的社會或許殘酷,但卻真真切切,我們必須去努力、拼搏、去隱忍、去諂媚、去虛偽,也是象牙塔從未教會我們的生存技能。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說紐帶議論文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說紐帶議論文1

  紐帶有很多,血緣、地緣、共同的理想、經歷、利益等,都可能構成「紐帶」。但整體上來說,所有紐帶可以分為義、利、情三類。

  所謂義,就是共同的信仰、理想、信念;所謂利,就是共同的利益。義、利都可以凝聚人、團結組織,但義凝聚的組織與利凝聚的組織,是否哪個更高尚、更有效,二者又是否截然對立,即所謂「義利之辯」,是兩千多年來儒家的核心命題之一。

  儒家高談義理,看不起利益。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大概意思是君子都是靠信仰、理想、信念的紐帶團結在一起的;小人都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說的好聽點會舉商人的例子,難聽點比如搶劫團夥、盜竊團夥。這頗有點像德魯克講的知識型員工與勞動力,前者追求自我實現、自主權、工作價值與意義;而後者就像機械,加多少錢(油)幹多少活,因為利益大家才聚合協作。

  孟子、朱熹都是孔子的信徒。孟子答梁惠王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談什麼錢啊,有仁義就夠了!宋儒程顥說:「大凡出義則入利,出利則入義。天下之事,唯義利而已。」天下事,不是義,就是利,非黑即白,你到底選哪個?

  好在有墨家,墨者多來自當時的社會下層,即農工商,沒那麼「高尚」,注重經世致用,它們認為「義,利也」,主張義和利是一致的。墨家缺少傳人,不過宋代永嘉學派樹起了功利之學的大旗。宋代學者葉適說:「古人以利與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義光明。既無功利,則道義乃無用之虛語耳。」你們儒生不要太迂腐,這所謂的「義」,說到底還是利的交換。

  那麼,市場經濟中,以企業的眼光怎麼看義利之辯呢?在凝聚一個團隊、建設一個組織時,如何處理義和利呢?

  首先要拋棄義利二元對立的想法,保留灰度;其次要除去義、利二字自帶的道德光環,不要覺得梁山好漢立了個忠義堂,就比打家劫舍的團夥更高尚。我們要承認利的正當性,有時候真小人比假君子要可愛,而現代社會契約精神的核心也就是利的博弈。亞當斯密還認為,市場競爭中每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像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無意之中促進了公共利益」。

  我們對人性應該有一種灰度的看法,人性本質上沒有善惡之分,人可善可惡。孔子一派對人性太過樂觀,「人之初性本善」,好像君子天天聊點信仰、理想當飯吃,知識管理者天天喝知識就能活。

  在企業管理上,不妨採用一種工具理性的角度看待「義利之辯」。對已經「吃飽」的人,強化共同的信仰、理想、信念紐帶;沒「吃飽」的,要強化共同創造、共同分享、共同利益的紐帶。

  義、利之外,還有情。愛情、親情、友情、歸屬感、榮譽感、團隊感等都屬於感性的層面。毫無疑問這種共同的感情紐帶,是維繫一個組織和團隊的重要力量。孔子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所以古代一些官員在守孝三年與朝廷需要之間,常常難以抉擇。但古代法律在情與義之間是有決斷的,它可不鼓勵大義滅親:「親親相隱」是古代刑律的一項原則,親屬之間有罪應當互相隱瞞,不告發和不作證的不論罪。蘇聯曾經發生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告發「思想犯」,實際上是摧毀了感情這一紐帶,家也就毀了。對於一個團隊,共同的經歷,尤其是苦難經歷、危機經歷,常常能培養長久、深刻的情感。

  我們觀察古今中外一些傑出的組織、團隊、行動,都受益於義、利、情的紐帶。比如長徵,義的紐帶是革命的偉大理想和信念;利的層面是跟著走吧,跟著走或許還能活下去,有口飯吃;情是對戰友、上級等等的感情,畢竟都共患難同生死過。

  利、情,是人的天性;義,是人的神性所在。尊重人性,致力於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感情、共同的信仰這三個紐帶,組織一定可以保持團結、緊密,並持續發展壯大。

  說紐帶議論文2

  紐帶指的是起聯繫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

  我們人類不斷在創新,在進步,紐帶就像一張巨大的關係網,將人和人,國與國,連接成一個地球村。我們依賴的便是這樣的紐帶關係,有時血濃於水,有時唇齒相依,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作為渺小的個人,生活在社會中,也難免會和這個社會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繫。是社會將人和人之間聯結起來,構成一個巨大的關係網。你情願也罷,不情願也罷,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這個社會,讓自己的一言一行受到約束。

  我們可以獨自上學,獨自回家,獨自吃飯,看起來,是獨立的,和這個社會沒有多大的關係,誰離了誰都可以。其實,不是這樣的。讀書的時候,我們手裡拿的書,是工人們辛辛苦苦印刷出來的;回家走的路,是工人們辛辛苦苦鋪出來的;吃的飯,也是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變成香噴噴的米飯,沒有誰可以孤立地活下去。就連《瓦爾登湖》裡的梭羅,也是時不時和外界發生聯繫,並不是真的與世隔絕的。

  記得有次,我對朋友說:感覺自己沒家沒愛,孤魂野鬼一樣。也收穫一些友誼,但虛無縹緲,可有可無,能落到實處的沒有。有時,覺得就是一個孤兒。噩夢中醒來,發現,可以傾訴的,只有慘白的牆壁。父母不能,朋友不能,別的人更不能。很多時候,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和這個世界有什麼關係。

  但是,仔細想想,並沒有這麼孤獨啊。每天平平淡淡,可能覺得孤苦無依,形單影隻。但真有什麼事情的話,也會收到滿滿的感動。平時,也會和家人、朋友保持一定頻率的聯繫。雖然沒有見面,但是,牽掛著彼此。好像有一種無形的紐帶,將我們緊緊串聯在一起。正是它的存在,讓感情這種虛幻的東西變得觸手可及,讓我們時時刻刻感到被愛包圍,也樂意付出自己的愛。

  我們要共同承擔起義務和責任,維護好紐帶關係,讓人和人之間不再那麼疏遠,讓這個世界充滿愛的痕跡。讓我們緊握這條愛的紐帶,珍惜世間所有的溫暖,收穫一個又一個美好吧。

  說紐帶議論文3

  有人說,成功要靠機遇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還有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這兩種觀點雷同,都是強調了人們從事某種事業,要獲得成功的兩個必要的條件。

  但是,人們是不是有了一定的機遇和執著,就會有創造,有成功呢?

  一種人認為,金誠所致,金石為開,所以一直一直在努力,那麼創造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反對者說,沒有機遇你一輩子努力也出不了頭,這就好比姜太公釣魚。

  是機遇造就了成功,還是努力造就了成功?一時反而成了矛盾的統一體,成了糾纏不清的謎團。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楊振寧先生如雷貫耳,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是創造與成功的典範。恰恰在不久,他參加了浙江大學的百年校慶,恰恰記者問了他一個我們正在探索的問題:人們怎麼才能獲得成功?

  楊振寧先生是這麼回答的:我們要想成功,第一要有機遇,第二要了解你從事的事業的尖端和你自己,第三就是個人的堅持不懈的努力。

  記者又問楊振寧先生,「你是不是總是成功,而沒有失敗過?」

  楊振寧先生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是的。我失敗過,而且失敗得很慘。我在美國讀過一年半的研究生,搞實驗物理。但是,我天生動手能力差,我搞的實驗失敗了。所以我轉而搞理論物理的研究,後來我成功了」。

  從楊振寧先生的回答我們可以總結出來,楊振寧先生的總結的成功:一是機遇,二是智慧,三是努力。

  試想,如果楊振寧先生不那麼客觀地評價自己,不進行實驗物理的研究嘗試,他怎麼能重新審視自己,重新選擇自己所要涉足研究的領域?他怎麼能遇到致使他成功的機遇?

  同樣,法國科學家別涅切克要不是細心地留意實驗中一隻燒杯掉到地上,沒被摔碎的現象,沒把他看到一輛客車發生車禍,車窗上的擋風玻璃碎片劃傷了司機和乘客那篇報導,加以聯繫,深入研究,他能發明出新型材料製成的擋風玻璃嗎?不能。

  成事在天,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就得等待上天的恩賜;說到努力,我們就只管強調堅持不懈,努力也需要巧,需要動腦,需要智慧,如果不發揮自己的智慧則那種努力就是盲從,蠻幹,那就會南車北轍,越努力,離機遇越遠,離成功越遠,反而離失敗越近。因為它背離了真理和事物的客觀規律。

  所以說,智慧是維繫機遇和努力,獲得成功的紐帶。

  說紐帶議論文4

  當春天下起濛濛細雨的時候,遠山如潑墨一般濃稠,隱隱泛著青黛,一座一座的山丘上長起了細小而嫩綠的野草。株株頑強的,長著紫色小花的藤蔓也開始悄悄爬上了老屋的牆角。

  那是一座青磚灰瓦的老房子,老房子的每個角落都悄悄爬上了紫色的小花,牆裡牆外,除不盡似的。

  那是爺爺的房子,爺爺總說,小花不招蚊蟲,就留著吧。不僅如此,他還小心侍弄,待到春天,老屋的牆就像一面紫色的花海,美麗而又親切無比。

  我在老屋度過了我最快樂的童年時光。那是我覺得最遙遠而又最美麗的回憶,我的主角不是爸爸媽媽,而是爺爺。

  爺爺愛品茶,最愛喝普洱,每當爺爺要喝茶時,總會分我一杯。他自己煮的普洱茶。爺爺喝茶,不會一大口喝完,而是先小嘗一口,慢慢回味過後,再舒開層層的皺紋再輕啄一口,直到對上他心裡的那股熟悉味道,這才展開笑顏,把剩餘的茶一飲而盡。

  爺爺一年四季都要喝茶,喝不同的茶,所以老屋一年四季都茶香陣陣,清幽溫暖。

  誰知光陰似箭,時過境遷,爸爸媽媽後來逐漸成為了我生活的主角,記憶中,爺爺的面孔已經模糊了,只記得他擁有慈祥的笑容,溫和的脾氣和他所鍾愛的老屋。

  那一年,再見爺爺,是大伯和爸爸在鄉下給他蓋了棟新房子,帶我們回家看的時候,一向剛毅的爺爺居然孩子似的掉下了眼淚,嘴裡嚷嚷著:「我不走……我不走……」

  我很理解爺爺的感受,他的心,早已和老屋相系在一起了吧。

  爸爸低沉著聲音,臉色不太好地對爺爺說:「爸明天就會有推土機來拆老房子了,您不走,那您往哪兒啊?」

  爺爺愣愣地握著茶杯,而我的心,也忽地似被抽掉一塊地隱隱作痛。

  「這老房子,當真要被拆掉了?」爺爺喃喃自語。

  真的被拆掉了,第二天的傍晚,我佇立在老屋門前的石子路上,看著夕陽下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老屋,只留下半面青白色的、低矮的破牆,開滿紫色小花的藤蔓被無情壓過後,無精打採地散落在地上。

  「聽說我們這個老村要被改成監獄了。」爺爺不知什麼時候走了過來,怔怔地望著夕陽下垂死的老屋,那是一個暮年老人,披著金色的陽光,平靜地望著他曾一心守護過的土地。

  挖掘機和起重機在遠方忙碌著,傳來陣陣刺耳的聲響,我不敢相信,也不能相信,那座擁有紫色花海的老屋,那座可以讓我品茗的老屋,那座是我曾避風港的老屋,就這樣被推土機給無情掠走了。

  夕陽下的爺爺有些頹廢,我,也有些頹廢。我們的心並非冰冷的鋼鐵,早就已和老屋,和老屋腳下的土地相連。

  而來自城市的機器,是要把這一切切斷了嗎?是要把這一切變成冰冷的監獄嗎?

  城市裡,高樓林立,鋼化玻璃的大樓反射著任何一切耀目的光,可我卻更喜歡家鄉的老房子,青磚灰瓦,是那麼地有人情味。

  城市裡的人們啊!請回過頭看看家鄉的老屋吧!他們就要死了,他們卻是千千萬萬人感情的源泉和紐帶啊!

同类文章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裡爾格曾道:「現實與美好之間,總存在著一種古老的敵意」正如時代的快步之行與儀式緩步之舉,是拋棄傳統的儀式跟隨時代的腳步?或是止步聆聽儀式悠揚的聲音?  於我而言,我便傾於後者。儀式,古往今來是一件隆重而莊嚴的行為,古代帝王登基之莊重,彰顯了萬民、萬臣於皇帝之服從與皇帝至上之不可僭越。現代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篇一:學會放棄】  人生如水,人生難免跌宕起伏。人一旦經歷許多磨難之後,就會選擇放棄。放棄,新的開始。  磨難居於生活中,猶如空氣對於動植物,水對於魚,無處不在。面對這些磨難與挫折,也許我們會堅持到底、持之以恆,也許我們會放棄。  我們放棄了,並不代表我們向生活、自然,向我們自己認輸。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當今的社會已經邁入了一個高科技、多信息交流的時代,網絡也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學習,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娛樂,最可惡的是,有些人利用網絡發布一些有害於社會、國家經濟、家庭以及人的生命的不良信息。  例如:在前幾年發生過一起網絡偷盜事件,就是幾名電腦高手利用網絡,向銀行的電腦防護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朋友,你注意天空嗎?你了解天空嗎?面對天空,你有過自己的思索嗎?下面為大家分享仰望天空作文,歡迎閱讀!  仰望天空作文1  蘭州,是我的家鄉。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既體會過它的烈日當頭,也見過它的大雪飄飄。  聽爸爸說,以前的蘭州,空氣品質一度是全國最差的。原因就是西固化工廠排出的氣體不知為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下面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議論文,歡迎來參考!  清明節議論文(1):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此時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成就事業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下面小編整理的自信的議論文初中,歡迎來參考!  自信的議論文(1):  「自信就是成功的基石。」人說道。「自信能助人成功。」盧勤老師講道。「我不明白有自信會不會贏,但我明白沒有自信就必須會輸!」  小學時,我的成績頂呱呱,總就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師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導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清明節見聞的議論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見聞(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在傳統的清明祭掃活動中,有很多不綠色環保的行為,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春雨霏霏,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據媒體報導,清明節即將到來,很多地方以讀家書、寫家書等方式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導語:清明時節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下起了雨。雨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關於清明節也有許多的議論和看法,下面是小編整理了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