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望為主題的作文800字
2023-07-09 09:32:35 5
守望是金,燦燦星光點燃一條溫暖的路;守望是金,銀銀光輝灑下人性的光芒;守望是金,點點記錄愛的一路春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守望為主題的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守望未來
未來如果是月亮我就是星星,點綴著月亮;未來如果是太陽我就是陽光,伴隨著太陽;未來如果是藍天,我便是藍天下翱翔的雛鷹。
青春短暫,我無法詮釋我的青春到底是什麼樣的,或許我會一直像現在這樣下去,因為我的未來不曾清晰,前方所蔓延的迷霧似乎在嘲諷著我的無知。現在的我無法知道未來的樣子,只能默默地站在原地,守望著,守望著那迷茫的未來。
回憶是美好的,在我腦海中的「過去」已是被剪輯、被潤色過的,猶如午後陽光般散發著淡淡溫暖的回憶。我想念我的童年時光,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沒有責任,沒有疼痛。小時候曾無數次幻想自己長大後的模樣,而現在,竟然已經全部忘記了。現在的我已經長成青年,那些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又何必思念?只要將它們全部留在心底,默默珍惜就好了。
千萬個美麗的未來,抵不上一個溫暖的現在;每一個真實的現在都是我們曾經幻想的未來。我們應該做的是珍惜現在,從而守望未來。如果我們離開了我們所依賴的人,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現在所要做的並不只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要利用現在的環境來為我們的未來作鋪墊。社會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到了社會上我們應該做個什麼樣的人呢?我想了很久沒有得出答案。未來不是向你走來,而是要你自己去捕捉,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換來美好的未來,然而這些並不是在未來所要做的,而是現在每天的每天。
時間仍在飛逝,轉眼間初中也只剩一年了。我們的學習氣氛也變得緊張起來,每個人都在認真讀書,為中考做準備。暑假的逝去,意味著新的學期的開始。而未來總是和我在捉迷藏,每當我快接近它是,它便會調皮的跑開。我想也許是我操之過急,我現在所應該做的就是默默地看著它,守望我的未來。
經歷了很多事情後我真正明白了,只有把握現在才能展望未來。我們的時間在不斷變少,為人生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我們就要抓緊現在的每一秒,將每天當作最後一天來過。把握現在要從把握今天開始,我們現在的每一天,都在為能換取一個美好的未來做鋪墊!
未來不可預測,但是可以改寫,我的未來我做主!
篇二:守望
夕陽下,菩提邊,一張椅,一個人。倚著樹,望著天,守望著那幸福,回憶美好。
夕陽的餘暉透過了綠得刺眼的樹葉,斑斑點點地撒在地上,有時風吹動,樹葉舒意地伸展著腰,斑點也跟隨著風拉長,在地上徘徊。那時的我,總愛把斑點踩在腳下,看到光映到自己肉墩墩的腳背,格外有趣。我在與光影玩得不亦樂乎,而你也在菩提樹下倚著椅子,搖著扇子笑呵呵地看著我玩。你是多麼地慈祥,一張亙古不變的笑臉,讓我總是喜歡把你想像成電視上的彌勒佛,讓我總是捨不得離開你身邊。
玩累的我像一個脫線的木偶,趴在你膝上喘著粗氣,汗水大滴大滴地從身上跳下來,把你的褲子都浸溼了。你輕輕地搖著大葵扇,在我耳邊呼呼地叫著,然後端起早已準備好的茶讓我喝下。你似乎也很愛玩,看我休息夠了,倚著那張大藤椅,把我抱在腿上淺淺地搖著,與空中的風一拍一合,有趣極了!然後我又恢復了生龍猛虎的樣子,在你的身上竄來竄去,活像一隻頑皮的猴子。你依然笑著,任我鬧。這樣美好的時光讓人流連其中!
我和你一起在樹下看過多少不同的月亮,你為我講過多少悲涼而美好的愛情故事。我像一隻小狗趴在你的膝上,耷拉著腦袋,靜靜地聽你講著,然後我會痴痴地問你他們會幸福嗎?這時的你會抬起頭,望著星月在黑色的帷幕中閃亮登場,閃耀自身的美好,喃喃道:「會的,他們一直在守望著那幸福,一定會如願以償的。「
那時的我已經隱隱約約感受到什麼,但是我依然不懂得人世間的生離死別。直到那一天,你安詳的臉上沒有了我熟悉的彌勒佛笑臉,只有一抹滿足的舒意。高大的身軀平直地躺著,那張你生前留下的紙安靜地躺著。我才知道,你一直在守望,守望那幸福。那張紙寫著:
和她在一起。
直到最後,我才知道,你一直等待著那一刻。你每天晚上仰望星空,是為了尋找她的存在,那一個個美麗的故事是你們的回憶。
如今,我也一樣學著你,仰望著天空。那兩顆相依偎的星星是你和她嗎?幸福地閃耀著金光,讓我對你羨慕不已。
如今,我在思念你,曾祖父;我在回憶兒時你給我的幸福。
月光下,菩提旁,一張椅,一個人。倚著樹,望著天,守望那份幸福。守望著你的美好。
守望,我的曾祖父。
篇三:守望千年的美麗作文
艾青在詩中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泱泱華夏,正是我深愛著的土地。
華夏文明,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歷經千年,在東方時空乃至世界範圍內仍然璀璨奪目,熠熠生輝。有人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力的展現,而傳統文化更是一個民族的根。
單就文學一脈而言,從《詩經》到《楚辭》,從先秦散文到漢賦,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便足以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中華宏闊的文化精神和有容乃大的文化氣派。更別說還有曲藝的優美,國畫的空靈,茶文化的高雅,各種器具與建築的精緻……追尋我們的文化之根,那種傳承千百年的美麗常讓我們覺得它們美得令人無所適從,目不暇接。
可惜,這種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美麗似乎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敢於破格、日新、造世界、思將來、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的中國青少年正在為追尋思想上的「自由」而努力遠離傳統帶來的「束縛」。於是,我們的英文、韓語流暢無比,卻看不懂一段文言文;我們會寫漂亮的英文花體字,卻不會拿中國的毛筆;我們喝咖啡、可樂,忘記了曾是世界級奢侈品的中國茶;我們吃肯德基、麥當勞,忽視了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的中餐;我們過著西方的聖誕節,韓國人卻拿著我們的端午節去申遺;我們看著美國大片、韓國電視劇、日本動漫,忘記了曾經讓世界驚詫的中國水墨動畫;我們狂熱地學習外文、西方禮儀,盼著孩子出國留洋,可外國人卻紛紛建立孔子學院要學習中國文化……
正因如此,傳統文化的缺失日益嚴重。可這種缺失,並沒有給我們帶走發展中的「束縛」和思想解放的「自由」。恰恰相反,這種「無所依附的自由」讓我們感到的是無所歸依的彷徨。「中華文明的大廈,不可能建築在異質文化基礎上。」一味的蘇化和西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死胡同。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數千年沉澱下來的精華,也是中國人數千年思想行為的演變史。以史鑑今,可以教會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我們所需要的正是紮根民族文化的厚土,守望那千年的美麗,拒絕「無所依附的自由」。
篇四:守望
流年的素箋,總有幾筆叫人望眼欲穿,留白處總是最真最動人的畫卷,半卷著西風的舊事,在十裡桃花處,揚揚灑灑,繡著光陰的清淺。——題記
路邊的花開了,又謝了;樹上的葉子綠了,又落了;唯有路邊樹下的一位老人始終站在那,雙眼直直的望向公路的盡頭。
老人滿頭白髮,眼神裡是滿滿的焦急,她在等,她在等年邁的老伴帶回可愛的小孫子,她在等,她在等上高中的孫女平安的回家,她無論嚴寒,無論酷暑,無論雷聲鳴鳴,無論積雪壓地,她都在那佇立著,等著牽動自己心的那根弦放下。
這位老人是我的奶奶。奶奶一生經歷坎坷,年輕時,她是一名醫生,那時的她,意氣風發,可是人生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奶奶家成風不好,是地主,在當時強烈的鬥地主運動中,奶奶的父母離開了她,奶奶的工作也是丟掉了,雖然工作沒了,但手藝還在,奶奶憑藉著自己的醫學知識,在村裡開了小藥鋪,爺爺也開了個經銷部,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可是歲月催人老啊,奶奶的眼漸漸花了,頭髮也變得斑白,爺爺的身體最近也不是很好,這都狠狠地揪著我這顆孫女的心啊!每次我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望我的爺爺奶奶,奶奶便會拿出許多水果,犒勞我這個孫女,小時候,我總會美美的吃完,然後拍拍肚子回家,奶奶就會笑著說一句:「小白眼狼!」我嘿嘿的笑著,然後屁顛屁顛地回家,現在我總會說一句:"留給爺爺吧。」奶奶就會一直誇我長大了,我心裡卻是在嘆息,「爺爺奶奶,您們老了,我這個做孫女的卻不能常陪在你們身邊,你們一定要身體健康,等孫女金榜題名。」
現在,我又要上學去了,從奶奶家出去,我的書包變得鼓鼓的,那裡面是奶奶的愛,我替奶奶關上門,卻聽見門又開了,奶奶出來了,她說:「一定要好好學習啊!我點了點頭,不再看她,我怕我會控制不住我的眼淚,我騎上車,走了,後面迴蕩的是奶奶的聲音:「路上注意安全啊!」我回過頭,才發現奶奶的背影竟是如此的蒼老,荒涼,而我,已是淚流滿面。
離別又開啟了奶奶孤獨的守望,她守望著,守望著,守望著……
篇五:守望
小草守望雨季的來臨,是為了積聚力量掀開壓在頭頂的石頭;蜂兒守望花朵的開放,是為了採花釀蜜,將芬芳傳遍四海;而您,守望我們的每一個清晨和夜晚,是期望看到桃李滿天下的喜狀。
您,便是老師,而您又不僅僅是老師,您更是我們人生的啟蒙者和導向。是您,每天清晨天還未明便早早來到教室,踮起腳,遙遙的望向我們將要來的方向。您獨自一個人佇立在寒冷的西風中,焦急地等待第一個同學的來到。當我們都來了,您的心頭似乎就溫暖起來了,臉上也就浮現了絲絲的微笑。然而您的臉色一下便從晴轉到多雲了,您發現教室後竟有一個空座,於是您又重新佇立回寒風,微笑的心一下子緊了起來——是不是路上出了什麼問題了?或是……一個個怕人的是不是讓您立不住了,於是您飛奔向自行車,想趕去那位同學家詢問情況。可是您剛離開一會,那位同學便到了,他說是因為內急,而您呢,因為那天風太大,心太急,失足跌進了馬路旁的溝渠裡。
寒風中的守望,我們的心無比、無比溫暖。
晚上,我們是要上晚自習的,從太陽剛落地時開始,一直到月光清靜如水、夜色凝重寂寥時結束。講臺下,是我們低頭苦學的身影和紙與筆「唰唰唰」的摩擦聲;講臺上,是你,卻是您「深情款款」、充滿期待的守望。書本羅在桌前,蓋過了我們和您相交的視線,可您即使不能和我們相視交談,卻寧願,應該說是情願只去傾聽那「唰唰唰」的節奏。我想,那應該是您一生中最愛的旋律、最愛看的圖景吧?
放學鈴聲響起後,夜漸漸沉了下來,同學也漸漸離去,而您呢,如果不是站在講臺上目送最後一個同學離去,也定會點亮辦公室裡的那盞孤燈,因為您要跟我們共同度過高三這一雖短暫而最艱難的徵程,因為您明白,只要您一直這樣守望著我們,這段艱苦的徵程中我們也就有了依靠,心也便會更堅強起來。
風,依舊徐徐襲來,還是冷冷的、涼涼的,而您,依舊會如約在我們來之前和走之後守望在那方寸講臺之上。您的守望是那麼的溫暖又那麼地富有力量。而我們也將感恩於您的守望,也必會將滿園桃李回報給您。
我們彼此守望,未來也便充滿希望!
篇六:守望是金
有一種愛,叫守望。
小時候,爺爺問了我一個問題。
「傻孩子,你知道什麼是守望嗎?」
看著我搖的跟波浪鼓似的小腦袋,爺爺嘆了一口氣,意味深長地說——
「我將來會去一個地方,你不要哭,也不要去找爺爺,爺爺呀,會站在那個地方守望著你,看著你長大。
「那個地方有糖瑪?」
爺爺收起了那股子哀傷,笑著從兜裡掏出一塊糖,塞進我的小嘴巴。
……
上小學了,我已經學會了寫「守望」二字,可那個告訴我「守望」二字的人,去了曾經他告訴我,他將要去的地方。
那天黃昏,天很暗,屋子裡站滿了人,每一人都在哽咽。
直到爺爺下葬的那一天,我都不曾掉一滴淚。
我一直都相信,他只是去了一個我找不到的地方,他會在那個地方守望著我長大。因為,這是他親口告訴我的。
……
年輪一圈圈的增加,時間一點點的流逝。我,上初中了。
每一回,在寫「守望」二字的時候,我都一絲悸動,來源於心的悸動。而且,無論我如何努力的寫,認真的寫,一筆一划的寫,看上去,都不好,總覺得,這兩個字裡面,少了點什麼。我查了字典,一筆都不落。可為什麼,我會覺得少了一點什麼?
……
現在,我明白了。
只有心中有字的人,才會寫出有字的字,也才會懂得那裡面的成分。
那兩個字裡,我少的不是筆劃,少的是一顆守望的心。
我重新握起筆,爺爺的身影猛然間叩開了我記憶的閘門,似乎一切都回到小時候,回到了他曾經問我的那一個問題。
「傻孩子,你知道什麼是守望嗎?」
我一筆一划寫下了「守望」,這一次,很漂亮。
也許,守望,是一種幸福。
愛,無眠,守望,無眠。
篇七:守望
如果我們只近觀廬山的清溪怪石、七彩洞巖的千姿百態,就不會看到廬山煙雲繚繞,水霧環繞的壯美;如果我們只看到那朵朵飽滿的麥穗,就不會領略滾滾的麥浪向藍天播灑金黃的壯舉。近觀給了我們細微觀察的能力,遠望則讓我們眼界開闊,心曠神怡。
春寒料峭、破土而出的種子給人以一種可貴的精神。即使出芽後迎面有風有雨,但種子要大,要向上的長大,即使貧瘠的土地不給它充足的養分也無怨無悔。種子看到希望,它只想抬頭仰望那湛藍的天空,俯視那屬於自己的土地。
在風刀霜劍中,在朔風清寒中怒放的臘梅只是兀自的開放著。沒有春日陽光的撫摸,群蜂熱鬧的顧盼,梅花只為散發清香,冒者嚴寒開出花朵。遠望讓梅花向世間撒下溢香,給心靈以慰藉。
種子,梅花以一種遠望的精神兀自地長著開著。我們是否也應擁有那樣的精神與灑脫。當我成長著,邁著人生的步子,現實已不是我們孩童時期幻想的那樣美好,徘徊、失意以後,我們依然固執地堅信: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夠有所回報,但不付出是決對不會有所回報的。是生活讓我們改變了看待生活的眼光與方式。
種子向藍天遠望,把一切的不如意全部拋在腦後,終成一片綠蔭;梅花向嚴冬遠望,把全身的馨香撒向世間,讓寒冬也為之傾倒。是遠望讓其拋掉一切煩惱,拋棄了一切繁雜,它們擁有舉世無雙的價值。
生活就是裝滿挫折的磨盤,不停地磨練你的意志。如果我們看到未來的希望,也許我們會振奮勇氣拼搏一次;如果我們能夠預測成功的來臨,我們會發奮追求。當我們看到那乾裂的老樹幹重新長出新綠,變得鬱鬱蔥蔥,油油綠綠,當我看到貧瘠的土地再次長出嫩芽,變得那麼可愛,我在想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的意志堅強,破土而出的世界給它們什麼。
應該是向未來的遠望把!蒼裂花架因遠望而變得繁花錦繡,漆黑的夜晚因遠望而變得繁星閃爍,熠熠生輝。生活給了我們磨練的機遇,給了我們創造天堂的力量,給了我們彈奏世間絕唱的雙手。更賦予我們遠望的慧眼。
如果我們只看到生活中小鳥的歡鳴,花兒的嬌豔,路人的微笑,我們就不會踏上生命頂峰向曾經讓我們不堪回首的挫折遠望——它們是那麼渺小。
遠望——近觀生活的結晶。
篇八:守望
偌大的麥田中有成千上萬的小孩在遊戲,風吹麥浪,淹沒了那一個個迷茫的身影。他們又似斷線的風箏,隨波逐流,說也奇怪,有的人竟走到了麥田的盡頭——萬丈的懸崖。可憐,可惜,可怕啊。他們竟然還渾然不知,一步步走向虛無。
而他,永遠是站在懸崖邊唯一的大人,每當有小孩不知道危險而跑向懸崖時,他總會抓住他們。但誰都不屑去詢問他的名字,因為他只在眾人皆迷醉的夜晚默默發亮。
他就是這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曾不止一遍地讀過它,思考過他,並且每次對他的認知都會隨著閱歷的增加而改變。它就如同懸於夜空的皓月,每夜都是不同的,卻每夜都那麼美得讓人舒適。
該書的主人公名叫霍爾頓·考爾菲德,他是一名中學生,出身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雖只有16歲,但比常人高一頭,整日穿著風衣,戴著獵帽,遊遊蕩蕩,對讀書絲毫不感興趣,即使面臨5門科目4門不及格要被開除了,他也毫不難受。就這樣,霍爾頓在同舍友打了一架後,就深夜離開學校在紐約開始了一天兩夜的遊蕩經歷。雖然到結尾他回到了家,可是他卻生了場大病,又被送到了一家療養院裡,至於出院後將被送到哪所學校,是否要好好學習,他對此已就絲毫不感興趣。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紐約,二戰的橫財使這個國家的經濟飛漲,社會中也充斥著物質與對物質的欲望,鮮有人發覺他們的精神已如朽木般到了觸之即亡的地步。作者在書中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的,更重要的是,作者用了近乎現實主義的筆觸,將那個中產階級子弟彷徨、苦悶的精神世界盡數描繪,同時又如光滑的鏡面,無情而又不絲毫拖泥帶水地折射出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為之震撼。當我第一次讀完時,心中情緒如麻般交織著,緊緊束縛了我對現現實的認知,似乎有了片刻的迷茫。
然而最近,我又鼓足勇氣重拾了這枚特殊的貝殼,仔細地聆聽著蘊藏其中的海聲、風聲。或許真是對事物認知的成長,我也能看到這書中的大環境了,也洞察到了那時資本主義社會又是如何充斥了物質而麻木了精神。其實,我同樣以一個中學生的視角來看,在這更多過著物質生活的社會中,反而更應該注重精神的養護。它就如在充斥著烏煙瘴氣的城市中,在堅硬無情的水泥地縫隙中,奇蹟般的長出的一棵幼苗,渺小卻彌足珍貴。誰又能預料,未來世界是否會因這一抹綠色而變得更美好呢?
當然,這霍爾頓嘛,也是個十足的壞小孩,喝酒打架滿嘴髒話,甚至找女,這種種都表現了他想與這社會背離的願望。他厭惡學校裡的偽君子們,厭惡家長強迫他讀書卻只為了所謂的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的凱迪拉克。他既然不願同流合汙,自然就無法好好念書了,因為或許他這般不用功的實質就是對資產階級現行教育的一種反抗吧。
其實,他也無可奈何,在那生活環境中,他又能找到什麼可貴的精神寄託或崇高理想呢?老師們都是勢利的化身,諄諄教導的是可怕的利己主義信條:「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我能感受到,霍爾頓便是那個鐵屋中少數醒著的人,至少他仍有理想,想做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看護孩童;他想離家出走,為的是遠離塵囂,過田園般的淳樸生活。然而,現實生活中,這些卻被一一擊破。
你還記得嗎,那天霍爾頓偷偷回了家,發現只有妹妹菲比一人,他就那麼訴說著自己的苦悶與理想:「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著,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那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守望者得了。」
這是離譜的想法,卻是他惟一想做的。
因為這樣,還可以守望著那份純真,那抹僅存的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