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歷史 什麼是太初曆
2023-07-09 09:04:32 2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古代人民的智慧也是十分驚人的,於是早在公元前的西漢,中國就發明了一部非常完整的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這個曆法的名字就叫做太初曆,那麼本期的民族文化,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下太初曆吧。
歷史記載的第一部完整的曆法
西漢的《太初曆》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其法規定一回歸年為一年,一朔望月為一月,所以又稱「八十一分律歷」。以夏曆的正月為歲首。太初曆第一次把二十四節氣編入曆法,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它還首次記錄了五星運行的周期。太初曆共使用了188年。
《後漢書·律曆志二》曾記載:孝武皇帝攄發聖思,因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乃詔太史令司馬遷、治歷鄧平等更建《太初》,改元易朔,行夏之正,《乾鑿度》八十一分之四十三為日法(一朔望月29又81分之43日,即29.530864日,相比現代數據29.530589日,誤差為0.000275日)。
太初曆還第一次明確提出了135個朔望月中有23個食季的食周概念,關於五星會合周期的精度也較前有明顯提高,並且依據五星在一個會合周期內動態的認識,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曆法。這些都為後世曆法樹立了範例。
太初曆正式啟用於公元前104年,比古羅馬儒略曆早了58年。公元前45年,尤裡烏斯·愷撒才正式啟用儒略曆。值得一提的是元初實施的《授時曆》也比《格里高利曆》早了300多年。無論是天文精度,還是輔助農業生產的二十四節氣,都領先於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