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富民工業強縣(產業發展主戰場)
2023-07-09 05:23:58 2
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十年間,金灣徹底告別「有區無城」的歷史,築起核心城區,迎來城市新貌。圖為金灣航空新城。 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2021年,金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總產值超186億元。圖為湯臣倍健生產車間。
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珠海機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第四個旅客年吞吐量超過千萬人次機場。
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高欄港目前的國內航線覆蓋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及西南等國內沿海主要港口。
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南海之濱,珠西熱土,一幅幅築夢追夢的壯美畫卷,在珠海金灣的海天之間徐徐鋪開。
全球最深吸力筒式導管架、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此誕生;世界首座公鐵同層多塔斜拉橋——珠機城際金海特大橋主跨鋼梁完成合龍,年客流量突破千萬,珠海機場正加速改擴建奔向「雙航站樓」時代;灘涂荒土之上,築起座座高樓,點亮萬家燈火……
十年來,一個個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出現在金灣大地之上,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總產值均實現翻番。金灣人正用踔厲奮發的汗水,書寫出新時代追夢者的答卷。
記錄時代發展的長軸畫卷仍在書寫,著墨於珠海金灣這片熱土,新的挑戰與機遇已然出現——加快打造全市產業發展主戰場,建設區域綜合交通樞紐,謀劃建設西部中央商務區。
走過非凡十年,金灣再度逐夢揚帆。
●南方日報記者 董謙君
奮鬥歲月
產業巨變 深耕製造業實現厚積薄發
回顧十年前,「金海灣、醫藥谷、航空城」的宣傳口號傳遍大街小巷——曾經描繪的藍圖在今天已越來越清晰。
9月10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M(1005架)在珠海金灣機場完成了首次飛行試驗。2017年,首架在珠海金灣總裝下線的AG600飛機也曾在同一片藍天上翱翔。
9月18日,一批全球最深吸力筒式導管架——海上基建的巨型「底座」,在高欄港碼頭交付,從製造地金灣啟航運至蘇格蘭最大、世界上最深的固定底部海上風電場。今年4月,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一號」也在高欄港碼頭出發,運至南海陸豐海域指定地點安裝就位。
十年間,在金灣的產業版圖上,不僅有了這樣的製造業第一梯隊成員,掌握了「上天入海」的本領,而且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也邁上了新臺階。
當前的金灣,有生物醫藥健康企業12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5家,包括聯邦製藥、麗珠醫藥等知名龍頭企業。麗珠醫藥集團工業園一期項目動工於2010年。在當年,金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約為70億元。如今,這一數字已實現翻倍:2021年金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總產值超186億元。
特別是2018年,投資約20億元的珠海國際健康港正式投入運營,成為集生物醫藥「產學研銷服」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近日,珠海市迪譜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牽頭攻關的「寬光譜超分辨智能內窺鏡分子成像系統」項目在全國遴選和評審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由工信部、國家藥監局組織開展的「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單位」,成為「智能輔助治療產品」領跑者之一。
挖掘新潛能,探索新賽道。過去的十年,也是金灣不斷構建科學產業體系的十年。
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廣東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故事正為人津津樂道。2021年年初,高景太陽能項目正式在金灣動工建設。140天的時間,實現了項目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盈利」。
如今,「產業第一,項目為王」下的金灣正通過不斷整備土地、拓展空間迎接優質產業項目。今年1—7月,金灣區累計新引進產業項目323個,投資額706億元。金灣區提出,力爭在2025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4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0家的倍增目標,打造成全市產業發展主戰場。
樞紐成型 建起新通道激活區位優勢
十年前,落地珠海機場的旅客要去往香洲城區,所花費的時間動輒要以小時計。儘管金灣地處珠海地理空間上的幾何中心,卻是事實上的「交通末梢」。
如今,從珠海機場向東望,一項在建的重大交通項目工程正改變著珠海東西向的交通格局。9月5日,世界首座公鐵同層多塔斜拉橋——珠機城際金海大橋主跨鋼梁合龍。作為珠機城際二期項目的關鍵性控制工程,金海大橋集城際鐵路、高速公路於一體。
按照計劃,珠機城際二期將力爭在2023年具備運營通車條件。建成通車後,將與廣佛江珠城際鐵路銜接,在橫琴站與澳門對接,將珠海、廣州、佛山及澳門城際鐵路連成一體。未來,乘著列車跨海而過,從珠海機場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通過珠機城際大概只需5分鐘,到珠海站約25分鐘。
十年間,拔地而起一座座跨海大橋成為破解金灣交通困局的關鍵,地理上的區位優勢正被激活。在金海大橋上遊8公裡處,洪鶴大橋已在2020年投入使用。當前,從金灣航空新城經洪鶴大橋向東可直抵港珠澳大橋;向西沿鶴港高速通道則可與機場高速交匯,未來還將直通高欄港區域。
這十年,珠海機場實現飛躍發展,客流量逐年大幅上升。2018年,珠海機場客流量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達1122萬人次,成為國內首個未開通國際口岸的而躋身「千萬級機場俱樂部」的地級市機場;2019年進一步提升至1228萬人次。2021年,珠海機場全年客流量仍超過800萬人次,在國內248個機場中排名第37位。
如今,總投資約48億元的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正加速推進。其中,新建的T2航站樓總建築面積達到T1航站樓的兩倍。項目建成後,機場年旅客保障容量將提升至2750萬人次。與此同時,珠海機場交通綜合樞紐項目、珠海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也在推進建設。
根據《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珠海機場將爭取開通國際口岸功能和開闢國際航線,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機場群。而在8月底,珠海高欄港綜合保稅區通過預驗收。作為同時擁有機場、港口,有著「雙港一區」獨特交通條件及物流政策優勢的金灣,將進一步發揮其在珠海的重要交通地位作用。
新城崛起 拓展新空間築起核心城區
老舊的城鎮、連片的廠房,以及灘涂荒地,農田魚塘,是十年前金灣區的模樣。
為摘掉「有區無城」的帽子,金灣把目光投向了連接三灶鎮和紅旗鎮之間的西湖片區。2013年起,按照「三年大開發,五年核心區基本建成,十年片區中心成規模」的建設目標,航空新城正式起步了。西湖片區一塊3.8平方公裡的區域被命名為「航空新城核心區」,成為了未來金灣主城擔當。
跨越十年的時光,當初的藍圖規劃已從紙面躍出,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2014年起,以路網作為起步,航空新城多條市政道路相繼動工。一年後,區域內主幹道路基本建成通車。隨後,公共服務配套等新的地標性項目接連面世,共同裝點起新城新貌。2016年,金山公園對外開放;2017年,航空新城小學和幼兒園相繼投入使用;2019年,全市最大圖書館落成開館;2020年,市民服務中心開啟一站式辦事模式;2021年,金灣華發商都開門迎客;今年,珠海西部第一高樓金灣華發商務中心也正式啟用。
如今,穿行在航空新城核心區,不知疲倦的孩童嬉戲玩鬧,人們搭起帳篷,享受休憩時光。夜幕下,市民藝術中心與人氣鼎盛的商都光影交織,絢麗多彩。
在邁向珠海城市新中心的路上,這都是十年間看得見的變化。而伴隨著城市功能的漸趨完備,金灣的城市氣質也在悄然升華。
今年9月12日,金灣區圖書館迎來了其第100萬名進館讀者。到今年年底,佔據航空新城核心區「C位」的市民藝術中心也將基本完工,進一步豐富文化、藝術公共空間,激發新城活力。
隨著國際化、現代化新城面貌的逐步展現,今年7月,金灣區航空新城建設管理指揮部正式成立,將通過更高水平、更強架構的組織支撐,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努力把航空新城打造成為珠海西部中央商務區。
把目光越過航空新城,更多的變化分布在金灣城鄉之間——智慧升級的農貿市場,整潔清爽的鄉間村居,重獲新生的老舊小區……告別郊區舊模樣,實現城市新跨越,珠海金灣正向著品質新城繼續進發。
奮進者說
黃領才:投身產業熱土,鍛造大國重器
今年9月10日,正值傳統中秋佳節。珠海金灣機場,一架全新「鯤龍」AG600M飛機從跑道上一躍而起,翱翔藍天,完成其首次飛行試驗。這樣的場景,對於「鯤龍」AG600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來說,已經不再陌生。
2017年,「鯤龍」AG600飛機正式亮相藍天的初舞臺,正是在珠海金灣的這片空域。從圖紙上的設計方案,變成一飛沖天的大國重器,黃領才伴隨著AG600走過每一個關鍵節點。而舉家搬遷到珠海的他,也從一名「新金灣人」變成名副其實的「老金灣」。
回想起初來乍到時,黃領才仍然印象深刻,「2010年,首批從各地到珠海的設計團隊人員共計達300多人,有領域內專家,也有剛畢業的年輕人。大家夢想都一樣,就是在金灣這片產業熱土,打造出一架能夠達到世界最頂尖飛機製造水平的大飛機」。
AG600的設計難度極大,其中有不少領域是「零的突破」。「每一步都是大型特種飛機的嘗試與突破,光是船底曲面參數的確定,就經歷了1萬多次的水動力試驗。」黃領才回憶說。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路的攻堅克難,終於成就了碧海藍天間的「大飛機」夢。伴隨著AG600的成長之路,珠海金灣的變化也讓黃領才感到驚嘆。
在黃領才的眼中,十多年來,金灣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經常要與全國各地的合作夥伴洽談,拎起行李說走就走的出差經常發生。然而,初到珠海時受限於機場航班較少,無奈滯留的情況時有發生」。
不過,曾經的無奈很快就已消散。「隨後幾年,珠海機場的客流量以幾近翻倍的規模持續快速增長,通往全國各地的航線多了起來,出行不便的尷尬也徹底消失。」如今的黃領才,就居住在金灣,看著曾經只有零星兩三個住宅小區的航空新城已是高樓座座,城市交通車輛日漸增加,明顯感覺到人氣旺了起來。
十多年來,在金灣這片熱土上,黃領才見證了「大飛機」的騰飛,也經歷了新城區的成長。想起當年一同到金灣的年輕人們都已成家立業,一批批新人也成長為骨幹,黃領才的心中尤感欣喜。
依託AG600飛機的研發總裝等鏈條,未來一個更加龐大的產業藍圖已然描繪——建立以AG600為龍頭的全產業集群,把珠海金灣基地變成我國水陸兩棲飛機研發的重要基地。「相信珠海金灣必將成為施展才幹的地方,吸引一代代航空人到此建功立業。」黃領才表示。
賡續奮鬥
挺起產業脊梁
實現跨越發展
「產業第一 項目為王」。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幹,以項目大建設推動產業大發展、交通大提升、城市大跨越、民生大改善。在金灣區看來,緊緊抓住優質產業項目這一「牛鼻子」,促進人才技術集聚,加速補鏈延鏈強鏈,挺起產業脊梁,正成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以「工業立區」的金灣從來未放鬆抓產業、促發展。爭當珠海產業發展主戰場,全面提升產業經濟能級量級,金灣區提出,要加快構建規模體量更壯大、產業結構更優化、競爭優勢更明顯的「5 2 N」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動建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列印設備五大產業集群,航空航天和海洋經濟兩大特色產業和國家、省、市鼓勵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為主攻方向。
在此基礎上,金灣也給自身定下了量化目標——力爭「十四五」末實現工業總產值4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900家、上市企業10家。目標在前,肩負使命,踏上高質量發展的探索之路,金灣的任務重,時間緊。挖潛力,騰空間,抓建設,強服務,一系列的舉措正在展開。
描繪產業發展藍圖,如何提升用地供給效能的議題始終貫穿。無論是產業升級,還是項目落地,繞不開的是空間載體的保障。只有手握足夠的工業用地、產業空間,才能承載起壯大產業體量的時代任務。一場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的攻堅戰已經打響。
一方面,金灣區通過整備土地釋放空間,把「生地」整備成「熟地」實現「土地等項目」「拿地即開工」,在今年內整備「熟地」超3900畝。另一方面,通過印發《金灣區(開發區)低效用地整治提升三年攻堅工作方案》,提出3年時間內完成15000畝低效工業用地整治提升的攻堅目標。
此外,今年以來,金灣區還加快布局「7 3 1」專業園區,即在現有聯港工業區、生物醫藥區、精細化工區、石油化工區、裝備製造區、航空產業區、遊艇產業區基礎上,布局建設半導體產業園、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產業區、高端列印設備產業區三大新園區,並加快完成高欄港綜合保稅區封關驗收。
如今的金灣,正以新的空間呼喚優質項目,不斷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效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力爭成為珠海先進位造業強區、重要工業聚集區。
數讀
●金灣區(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371.27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815.09億元,年均增長9.4%
●規上工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1010.06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2211.57億元,年均增長8.8%
●規上工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34.58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524.67億元,年均增長10.1%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2012年的204.01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591.07億元,年均增長16.7%
●珠海機場旅客吞吐量從2012年的209.05萬人次增加至2021年的802.02萬人次,年均增長16.1%
●高欄港口吞吐量從2012年的3883萬噸增加至2021年的11708萬噸,年均增長12.9%
●常住人口從2012年的28.48萬增加至2021年的45.16萬,年均增長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