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預測作文:路在腳下夢在遠方
2023-07-09 04:31:28 2
高考將至,小編整理了敢於高考的預測作文,快來看看吧。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哲學家維根斯坦說:"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雲端跳舞。"這句名言表達形象,寓意深刻,它會引發我們不同的聯想或感悟。
結合這句名言,選擇一個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路在腳下夢在遠方
王景
哲學家維根斯坦說:「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雲端跳舞。」沒錯,追逐夢想的道理就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兩個屋簷之間有一張大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嗎?其實不然,它在這中間走了很多彎路。它在一個屋簷上系好絲,拉緊,然後順著牆爬下。它高高地翹起尾部,小心翼翼地穿過兩個屋簷間的空地,不讓絲粘上地上的石子,再慢慢地爬上另一頭的屋簷,把絲抽緊,第一根絲就拉好了。接下來的第二根、第三根,直至結好網,都是如此。蜘蛛結好一張網並不是因為它會飛翔,而是因為它腳踏實地,用一根根絲去連成一張網的。
自然界的動物是如此,人以如此。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了張衡的《二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定將來要寫出《三都賦》。陸機聽了,覺得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是寫不出這樣的名著;即使費盡心思寫出來了,也是毫無用處,只配拿來蓋酒罈子而已。然而,左思矢志不渝,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遊歷許多名山大川,便上門請教,以便熟悉各地物產風俗。最後,他花費了十年功夫,終於寫出了《三都賦》。左思在寫作過程中,搜集了大量資料,仔細閱讀相關記載,十年如一日地腳踏實地,並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
著名語言大師侯寶林,有一次為了買到自己想要的一本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當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後,雖時值嚴冬,但他還是堅持天天到那裡去抄錄。十八天,他不顧風雪堅持到圖書館,最終把十萬字的書隻字不漏的抄錄下來。他正是憑著這種堅持不懈的毅力和腳踏實地的精神,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
無論是勤勞的蜘蛛,還是專注的左思和語言大師侯寶林,他們無一不是憑藉著腳踏實地的精神,持之以恆,才到達了夢的遠方的。
像這樣為了遠方的夢想而腳踏實地的事例還有許許多多。比如,為了選擇最佳燈絲而實驗了幾十種材料的愛迪生,耳聾而堅持創作的貝多芬,艱苦創業的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他們又何嘗不是一步一個腳印而走向成功之路的巔峰的。
我們年輕一代要知道,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必定要腳踏實地的,不可能一步登天。只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你也終究會到達那成功彼岸的。
拓展閱讀:
作文在高考語文中舉足輕重,不可等閒視之。作文的備考方案,他總結稱,要想徵服閱卷人,先要編織「七彩環」。
第一環:書悅之
「書」指書寫卷面;「悅」這裡是指使動用法,使喜悅;「之」指閱卷人,就是說首先書寫卷面要取悅閱卷人。
「乾淨、工整、美觀,是得高分的王牌;潦草、不潔、應付是打不贏的官司。」崔礦山幽默地說。
第二環:形怡之
形指作文的外形也就是結構,結構上要讓人感覺怡然自樂,要行雲流水。以下四種結構,供考生參考:
1並列式。這種結構,三個分論點由一個總論點統領全篇,是考生用得比較多的結構。
2.對比式。一正一反,正反對比論證,這樣顯得層次井然、有條不紊。
3.遞進式。層層剝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像現在的高考,趨勢是寫任務驅動型作文,可以圍繞這四個字來展開:引(引材料)、析(分析材料)、聯(聯繫現實說理)、結(結尾)。
4.自由式。適用於水平比較高的考生,要求能夠縱橫捭闔、運用自如,能夠讓文章看似無法實有法。
第三環:採醉之
作文要文採飛揚,讓閱卷人陶醉其中。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得高分的不二法門,一定要打造好語言,從標題、開頭、段首句一直到結尾,一定要有亮點,語言要錘鍊。
議論文的標題,要旗幟鮮明亮觀點,要彰顯文採。
第四環:情動之
考生要以真情去打動閱卷人。
像現在時評類的作文,都是針對熱點、焦點設置材料,我們一定要帶著溫度、帶著情感去寫。
第五環:技迷之
考生行文時要用修辭、對比、欲揚先抑、抒情議論相結合、引用等表達技巧,使閱卷人沉迷其中。
第六環:意喜之
作文立意要讓閱卷人驚喜、拍案,這樣才能在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
第七環:識服之
考生的見識讓閱卷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這種見識就表現在字裡行間。
有位同學寫奮鬥。他開篇這樣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採。」引用尼採這句名言,使整篇文章的見識高人一等,他這篇作文得了58分。還有一位同學,寫自己要有用武之地,他說:「離開了船,船帆上的帆布只不過是一張破布。」說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