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徵從頭越什麼職務(同樣參加萬裡長徵)
2023-08-03 14:55:44
作者:莫孤煙
1936年冬天的一天,主席在一間陝北窯洞裡會見了二、四方面軍部分領導。在談到二方面軍時,主席對賀龍和任弼時說:「你們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讓你們轉出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是付出了大代價的呢。二、六軍團卻討了巧,就沒有吃虧,你們1萬人,走過來還是1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蹟,是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習。」
表現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油畫
主席的話沒錯,紅二、六軍團從桑植劉家坪出發時是1.7萬人,經歷一年,轉戰湘、黔、滇、康、川、青、甘、陝8個省,在甘肅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還有1.1萬人。
長徵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戰略轉移,各路紅軍都有很大損失,紅一方面軍湘江一戰,由8.6萬人減為3萬人,到達陝北的陝甘支隊只剩下8千人。紅四方面軍南下川康,經百丈關一仗由8萬人減至4萬人。只有紅二方面軍基本保持了原有兵力,難怪主席對此大加讚賞。
紅一、四方面軍的重大損失,主要來自於幾次大規模戰役的戰鬥傷亡,而其中湘江、百丈關等幾次重大失利,則和指揮層面的戰略錯誤有直接關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紅二方面軍凝聚力很強,有一個團結有力的領導班子。儘管二、六軍團之間也存在一定矛盾,但並沒有尖銳的鬥爭,主要指揮員賀龍、任弼時、蕭克、王震均為能力強、威望高的優秀幹部,在重要關頭,保持了正確性和一致性,最終通過全軍上下強大的執行力轉化為過硬的戰鬥力。
賀龍(左)、任弼時(右)、關向應(中)
作為整個紅二方面軍的靈魂人物,賀龍天生具備領袖的氣質,具有驚人的組織動員能力。當初南昌暴動之後,賀龍的部隊在潮汕地區全部潰散,他隻身回到湘西,靠著自己在當地極高的威望,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拉起了一支隊伍,並在極為險惡的環境下發展壯大,最終成為紅軍三大主力之一。
多年來,有不少人質疑賀龍的軍事指揮能力,其實這存在很大的誤解。和徐向前、彭德懷、林彪相比,賀龍打的大仗要少一些,這主要是因為他統領的部隊規模較小,且不是蔣軍圍剿的重點,但分析其指揮的多次戰鬥後就會發現,賀龍其實是真正的遊擊戰大師。
慶祝二、六軍團會師的標語
當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徵的時候,其目的就是去湘西和二、六軍團會合,但那時二、六軍團的處境也是相當險惡。東面是陶廣縱隊、南面是李覺縱隊、西面是張振漢縱隊、北面是陳耀漢縱隊,二、六軍團也處在四面包圍之中。
根據敵情、地理形勢和群眾基礎條件的分析,賀龍決定向西、北突圍。他先是小試牛刀,在陳家河和桃子溪打了兩仗,全殲陳耀漢縱隊,一下扭轉了被圍困的局面。接著揮師向東,進逼常德,使敵紛紛東撤時又一下子回師桑植,把蔣軍圍剿部署完全打亂。
紅二方面軍帶到陝北的唯一山炮
1935年6月9日,賀龍施展拿手的圍城打援戰術,指揮二、六軍團主力先是包圍了湖北宣恩,然後在忠堡伏擊援軍,三個晝夜殲敵1個旅、1個師部和1個特務營、6個團,生擒敵縱隊司令張振漢。接著又在板慄園一戰,兩天時間內消滅85師師部暨2個團1個營,俘敵100多人,繳獲長短槍980支、迫擊炮6門,另有600多箱彈藥和6萬塊大洋。
這樣的戰績,即便和徐向前、彭德懷、林彪相比,也不遑多讓。
賀龍
當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後,二、六軍團成了孤懸在南方的唯一一支紅軍部隊。蔣氏任命陳誠為宜昌行轅主任並代參謀長,調集48個師130個團的兵力從四面八方向二、六軍團壓過來。對於總兵力不足2萬的二、六軍團來說,繼續保衛已經民窮財盡的根據地,既不現實,也無必要,實施戰略轉移是必由之路。
在紅二方面軍團長徵的過程中,賀龍三次展現用兵之妙:一是在長徵開始時先取湘中,再入貴州,以聲東擊西的手段輕鬆突圍成功,部隊不僅沒有損失,還在轉移途中擴充了幾千人馬,繳獲了大批大洋。這筆錢不僅及時補充了部隊的給養物資,還替一方面軍償還了欠下群眾的債務;二是在烏蒙山打轉轉,拖垮了雲貴川黔的各路軍閥,最終神不知鬼不覺地在敵軍100多個團的結合部秘密突圍,精彩不亞於紅一方面軍「四渡赤水」;三是通過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這一招,神似一方面軍一年前的戰術,只不過路線略有不同而已。
這幾次避實擊虛的行動,使得二、六軍團避免了與蔣軍主力發生大規模戰鬥,儘管持續不斷的急行軍讓部隊因疲憊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掉隊減員,但相比起巨大的戰鬥傷亡來,非戰鬥減員畢竟要少得多。
當然,主席說二方面軍「長徵沒有蝕本」,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損失。事實上,二方面軍所走的路線和一方面軍基本一致,所遇到的艱難困苦絲毫不少,前前後後也損失了將近1萬人,但他們一路行軍、一路戰鬥、一路宣傳、一路補充,依靠貧苦群眾的支持及時「補血」,才能在完成長徵壯舉之後還能保持上萬人的規模。正如主席所說:「這是個了不起的奇蹟!」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